“夜经济”,是个新鲜事儿吗?告诉您,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与“夜经济”有关的,也是在老百姓眼里最熟悉,让老百姓感受最直接,大家不费脑子想就能看懂的“夜市”的出现,可不是现在,而是在110年以前,“夜市”在我们吉林市就已经很有规模,很守规矩,很具特色了。
说吉林市夜市的兴起,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当时最兴盛、最繁华、聚拢的货品最全、吸引逛夜市的百姓人数最多的夜市,当属“翠花胡同夜市”(这个夜市在今天的船营区伊通街)。
据档案馆资料记载,翠花胡同夜市当时晚上开市的景象是:“各商店、工厂纷纷摆出摊床或开门营业,人声嘈杂,灯光明亮,车马行人,熙熙攘攘,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当时翠花胡同,有很多较大店和工厂。有名的百货商店如“怡丰恒”、“兴顺号”和“义聚昌”等。纺织工厂,如“裕华”、“永顺”两大家,也悉数在列。聚集在这条繁华胡同的还有数家山货店、花店,还有“志诚利药店”。
当时的“翠花胡同夜市”摆摊儿规矩是“前摊后店”。自己在自己家的店铺门前摆摊设床,店与店彼此之间互不打扰。在扩大经营场所面积和延长售货时间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店铺的经营收入,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活需求和购物需要。
直到20世纪30年代,处于市中心城区的北大街和河南街上的如百货商店、药店、饭店等,也都受“翠花胡同夜市”模式的影响,陆续在经营时间上做了调整,无论春夏秋冬,把关门闭店的时间推迟到18点或者20点以后。
吉林市最具近代气息的夜市的那种“聚而成市,散而无踪”特点的夜市形成,当属1938年开始的“德胜街夜市”(今天的德胜门附近)。
每天从四方八方聚拢而来到“德胜街夜市”的小商贩们,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摆摊的地方。下午17点开市,晚上20点自动散市。没有极特殊天气从不停市。
德胜街夜市全长60米,按说,跟现在动辄100以上,甚至几百米长的夜市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太“小儿科”了。但是,在90多年之前的那一刻,已经算是颇为壮观了。
60米长的夜市,所有摊位无一占道经营,均在马路右侧,水泥露天阳沟的内侧摆放有序。
对于一年四季都喜欢吃夜宵的吉林市人,如果赶上嘴馋,刚好想要满足一下味蕾,解馋走的地方永远是“德胜街夜市”的德胜门里的“花尖儿”,那旮旯就是整个吉林城晚间卖夜宵小吃最集中的地方。
与今天灯火辉煌的夜市相比,20世纪30年代的最为繁华的“德胜门夜市”,也只能靠从临街商户拉挂出来的临时灯泡,以及瓦斯灯、煤油灯照明。虽然照明的亮度有限,但是,夜市里的货物与今天的货物相比一样齐全。
布匹花纱、衣帽鞋袜、搪瓷器皿、学习用品、五金电料,日用百货,儿童玩具一样不少,不但如此,还有日本洋货。
尽管整个夜市亮度微弱,但是丝毫不会影响民风淳朴的吉林人那与生俱来的厚道。“量尺不差分寸,称重不差斤两,找钱不差分文”这是咱的规矩。
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咱吉林人从来没有差过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