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孩子,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理解孩子,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 教育思考

孩子的世界是奇妙的,也是充满了想象。在我们成人眼里,孩子的一些行为不能理解,甚至不能原谅。淘气、任性、马虎大意、丢东忘西、搞恶作剧甚至是叛逆等等,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

作为老师,如果想了解孩子我们还得放下架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应当理解孩子,犯错误一是一种成长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恰恰忽视了这一点。看到学生犯错误,我们有时候会认为孩子是故意捣蛋。于是我们会情绪化,就动用了惩罚手段。我曾经就遇到这样的事情。

在我们学校的元旦书画展后,正好是元旦假期。我们教室门前的展品没有收拾,反正在自己教室门口,我也没再在意。等再开学来后,我发现我们的展品有的掉在了地上,有的被翻得不成样子。就连展览用的绳子也成了几段。我看到后非常的恼火。那可是我们学生一个学期的成果啊!就有人这样的不尊重!我怒匆匆的走到教室,不问青红皂白,上纲上线,把学生教训了一顿。当众质问学生问什么搞破坏?问什么不拿学生的作品当成回事?为什么就不能主动承认?为什么不重新弄好?教室里的孩子也许被我的气势吓到了,都低着头,没有一个孩子说话。等自己稍微平静下来,回到办公室,正在重新考虑问题。这时,我班的课代表轻轻的挤了进来。我马上明白,可能跟今天的事有关,可我怎么也不会想到是他。果然,他嗫嚅着告诉我:是他把那绳子不小心弄断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来得早没拿钥匙,想着回教室写作业,于是扒窗户进教室,结果不小心踢断了绳子。本来想着做完作业再收拾。可是等学生陆陆续续来到后就忘了这件事。

我真的冤枉了我们的孩子。而造成这一后果的,是一时冲动,真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决定,而是根据瞬间产生的情绪就匆忙做出了决定。这对自己的教育还是很危险的,情绪就像闪电,瞬间就会起作用,而思维则是经过情绪之后缓慢产生的。而教育的智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过还好,我还有补救的机会。可是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时确实有意无意的给某个学生贴了脸谱。这可是很危险的教育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讲到:如果一个孩子被人看作是蓄意作恶的坏蛋,那他就会变得孤僻。怨恨就是出自这种委屈的心情,如果一个孩子反复地犯错误,大家没完没了的“狠狠训他”;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没有体验过因意识到人们赞叹自己的道德美、善良心底纯洁和行为规范而感到的喜悦,这种怨恨就可能发展成残酷,发展成对人们,包括对老师的不信任。这个人就会对一切善良,真诚的愿望和意愿都是会去信心。

可见,不良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而,想要不伤害孩子,让孩子对自己亲近,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理解孩子,首先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