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知识素养(教师版)

图片发自App

于光荣

一、素材艺术架构

1.素材求新

      含有“新意”的材料,能闪射新的生活光彩和思想光彩的材科,写文章应该珍视的好材料。

      “求新”的根本是,“求异”。文本取材,要在发现与众不同,要在别出心裁即在事物的“异”字上下功夫,而不是在事物的“同”上费力气。

      在“同”上费力气,就会亦步亦趋,拾人牙慧,就会摆脱不了他人文章的束缚,作品就失去它独立存在的价值。在“异”上下功夫,写人叙事就不会走“捷径”,取别人用过的,甚至经常用的材料和角度,就不会眼睛老盯着别人写什么和怎样写,而会努力去寻觅新材料,寻找新角度,把眼睛放到自己的“所知”、“所感” 上,而表达出来的感情,也就确确实实是你自已所特有的,闪发着你的个性光彩的感情了。

那如何去寻找并积累有新意材料呢?  

1、从自己身边寻找写作材料。

  作文的材料就在你身边。但有的学生往往认为作文“没什么东西好写的,也不知道怎么写”。咬着笔杆子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作文也很空洞,言之无物而感到苦恼,甚至对写作有一种恐惧感,产生一种“作文痛”的病根。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澜,丰富多彩。常常有的学生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成一直线,思维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每天上学去,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上学的路上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正在建成一幢幢小洋房?还有我们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有一回,我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有几个学生说了,怎么写呀?怎么写呀?我就笑着对他们说去没去过广场,看没看见小区道路重新铺了,看没看见学校最近有哪些变化,就写写你的新发现吧。因为亲身经历,有所思有所想,根据自己的回忆,所以这次作文写得比以往相当生动!

例如,宗璞的巜西湖漫笔》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也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很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写西湖景色的文章很多,写西湖塑身青苔的文字却不多,因此,作者写黄龙洞等三处的绿只用了简笔,而写常人忽视的苏堤旁树上的绿苔,却细腻的写出了它的色,它的质,它的状,它给人的特有的感觉和影像,而且末了还用了“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一句,反衬其新。

2、从博览中汲取材料。

课内外阅读是更快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捷径,同学们要养成勤于读书的习惯。特别是在课外要广泛地阅读书报杂志,看一些好的电影和电视节目,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以获取作文材料。同时,不要忘了及时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要求背诵的课文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怎么还缺少一个环节?这是学生的思维要得以延展,在这种“延伸”中,素材逐步变新,立意也随之逐步变新。

  例如:

  1.一个孩子给一个老奶奶让座。

    ——立意:赞美孩子尊敬老人,助人为乐。

  2.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一次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立意:揭露孩子为了名利,不惜弄虚作假的品质。

  3.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二次延伸)妈妈告诉儿子,不能为了评选三好学生而弄虚作假,这样的三好还不如普通学生!

    ——立意:赞美母亲善于正面引导孩子,用积极的思想教育孩子。

  4.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二次延伸)妈妈告诉儿子,不能为了评选三好学生而弄虚作假,这样的三好还不如普通学生!(三次延伸)儿子问母亲,如果这次评不上三好学生,单凭自己的成绩,无法考上全家人期盼的某热点中学,只有评上了三好学生,德育品行上获得加分,才能考上,自己该怎么办?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告诉儿子:评上三好学生以后,就不要再这样做了。

    ——立意:揭示了人们其实都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但功利的诱惑与人的自私本性,会很容易让一个高尚的人变成卑劣的人这样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5.一个孩子给一个老人让座,(延伸故事情节)妈妈问他为什么给老人让座,他趴在妈妈耳朵边告诉妈妈,班主任也坐在车上,自己要评选三好学生,必须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二次延伸)妈妈告诉儿子,不能为了评选三好学生而弄虚作假,这样的三好还不如普通学生!(三次延伸)儿子问母亲,如果这次评不上三好学生,单凭自己的成绩,无法考上全家人期盼的某热点中学,只有评上了三好学生,德育品行上获得加分,才能考上,自己该怎么办?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告诉儿子:评上三好学生以后,就不要再这样做了。(四次延伸)半年过去了,评选结果公布了,名单里没有这个孩子的名字。老师说:这个阶段,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得非常好,但也有个别的人为了评优,故意做好事给老师看,老师的眼睛是雪亮的,同学的眼睛也是雪亮的,希望他能够以此为教训,努力做一个真正的三好学生!

    ——立意:揭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无论我们多么费尽心机,欺瞒最终总会被人识破,弄虚作假招致梦想失败这样的人生哲理。

    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延展,原始的平凡素材,像做美容一样,不断更新,改头换面,立意也在一次次素材变化中新意渐生。很多作家说,同一个材料,换一个角度使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同学不懂得如何变换角度,其实这里将故事情节向前延伸,就是一种角度变换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知识素养(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