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品类》前言:写新品类的原因(二)

       在本书中会提到品类竞争所需要完善的60%与40%的品类理论及答案,并针对这些答案做出了相信的论述。


       至于一些更加深层次的问题及名词解释,会在我的品类系列书籍中提到,如:


       1)“战术”、“战意”、“战时”、“战况”、“战态”、“战耗”、“战资”;


       2)“战略莽撞”、“战略含糊”、“战略平庸”、“战略才疏”、”战略高智“、”战略无知“;


       3)”战略阶梯“、”竞争规则“、”战略才能“、”战略失利“、短期行径”、”轻战行为”;


      4)以及所创建的一些理论工具:

      1、豪威尔环;

      2、豪威尔优势调研法;

      3、豪威尔杠杆;

      4、豪威尔感知调研法;

     5、豪威尔维度法;

     6、豪威尔价值法;

     7、豪威尔品类防守战略;

     8、豪威尔信任状;

     9、豪威尔新品类步骤法;

     10、豪威尔战略生效理论;

     11、豪威尔超级武器理论;

     12、豪威尔新品类定律;

     13、豪威尔战略五行;

     14、豪威尔战略结构图;

     15、豪威尔战略打分榜。


      由于品类理论在全球范围内还属较为前沿的理论,管理者在尚未接触的过程中,并不熟悉该理论的模型及作用,所以在传播上也就慢的多。


      同时新理论在一起开始,与其他领域理论必然存在断层现象,导致无法紧密的联结上,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加大不便,所以在此,建议阅读本书的读者能够登陆:haowel.com进行实际结合,同时在使用这些品类理论时,若有疑问也可以与网站客服进行咨询。而在阅读方面,我个人建议,各位管理者可以放慢对本书的阅读速度,这样子会更有利于吸收。


      同时,由于尚未公开的品类理论及对应理论工具由于竞争态势太过于残酷,并避免管理者剑走偏锋,暂不在书中分享。


      中小型企业无论哪个国家,皆是位于竞争中的底层,从单体来看,他们虽然有数量优势、精力旺盛、个体战斗力极强。但由于触碰不到顶尖技术、且面在专业化要求较高的竞争理论、品类理论、品牌理论(这三个理论其实要学的就够多的了)上的了解也较为薄弱,所以缺点也很明显,因为不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导致在竞争号角响起之后,往往无力参与其中,只能被动挨打。


      各位管理者都知道,现代军事战争并不依靠人海战术,更不依靠低级武器获得胜利,关键因素其实是在于运用高尖端武器,集中力量的摧毁敌方的军事基地,这才是获胜的关键。


      因为高尖端武器的杀伤性强、范围大、毁灭性高,所以高尖端武器的价格高昂,远不是一般小国家能购买的了,而制作这些武器的国家也意味着占据着垄断性的利润。


      商业竞争也同样如此,现代的品类竞争,也并不依靠低廉成本、低廉品质而获得胜利,而是运用高尖端的品类理论、竞争理论进行商业竞争,并集中力量的摧毁竞争对手的核心产品。


      因为有着清晰的品牌定位往往能够轻易的在一群品牌中脱颖而出、而品牌的差异化往往能引起顾客的兴趣并产生热点议论。


      而同质化的品牌,就如同一些小国家,他们没有高尖端武器,也没有军事基地,所以在面对战争响起时,敌军也只能狂轰乱炸造成不必要的伤亡,百姓(销售)苦不堪言。


      在商业竞争中提到的需要建立强大的防御壁垒,主要是用于组织竞争中发起进攻的行为,在防御壁垒内,会阻止掉很多同质化品牌的进入,而让对品类有贡献的差异化品牌参与进来共同建设发展。


      同质化品牌就像是小国家,他们一是不具备建设防御壁垒的实力,二没根本不愿花时间这么做,觉得太麻烦了。所以在面对持有高尖端武器进攻者的面前,可以说只能被一次性歼灭,进攻者也不需要花费太多代价,就能够轻易获胜。


     我相信尚未建立起防御壁垒的管理者中,有一部分想将品类发展壮大并做的更好、也有一份想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强势品牌,并让品牌作为自己参与品类竞争的基本单位,在品类中进行探索。


      这些是非常好的想法,如果我们无法在和平年代参与军事作战,那么是否可以好好经营、打造属于一个自己的商业大国。


      每个拥有梦想的管理者,都会想要打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百年品牌,而本书的内容就是为了帮助这些管理者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用已学到的知识及经验,去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


     至于怎么发展,如何从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我会在文章中尽量叙述清晰,以便让各位管理者在实战中能形成强大力量,并给到充足的帮助。


      由于我经常在闽南地区活动,朋友及工作地点也在厦门,所以对福建一带的产业、人文较为熟悉,虽然在地理上不如一些中原地区有优势,但是这里的人及精神却对我影响深刻。


      近来这几年,我越来越发现到,这里的管理者喜爱切磋、热衷拼搏、敢于争先,无论是男女,身上都有一股劲儿。这股劲儿不是倔、扭,而是带着韧性、智慧还有胆大心细。


      从地区面积与人口密度来看,虽然大企业占较低,但丝毫不影响这个地区的发展,来过这两个城市的管理者一定会发现:“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及“锁钥东南胡里山、百年坚守厦门关”其具有的深刻含义,似乎这里的品牌总有着一股超前的意识,他们能仅凭一些小群体,就在一个品类中产业内的数一数二。


      这也可能跟当地形成的一股文化有关,在我看来,该地区的管理者与咨询业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商业合作那么简单,更多的是诸葛亮与刘备、曹操与荀彧间的关系,这跟买卖房产时总是第一时间与房产中介取得联系,在相互帮助的基础上,还能成为好朋友,而这种感情,是利益无法衡量的。


      而不是单纯的闷头自己解决,或者自己发布信息,而无论好坏,都拒绝寻求专家的帮助,迅速借助有效的力量帮自己尽快实现目标才是最有效的方式。


      尚未找到专家为自己带来帮助的管理者,他们如同在危险的丛林孤身作战,没有向导的帮助、地图的指示是很难达到终点的。而咨询业也不是让人忌讳莫生的行业,在我这里只想尽我所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希望各位管理者脱离同质化发展、要在强化品牌上,必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对此,在关键节点上也必然离不开咨询业的帮助,因为咨询业中齐聚了一群绝顶聪明的人,但这群决定聪明的人也对应着天价的咨询费。


      目前咨询业几乎90%以上,只为大企业提供咨询建议,因为这些绝顶聪明的人知道大企业有钱,有想法,所以在做项目时会开出一笔天价的咨询费,而无论是否是一次性生意,大家都会表现的皆大欢喜。我知道咨询业最大的问题是收费实在是太高了,在我看来,理论虽然有效,但收费实在太不透明了(太黑了)!!!


      因为这笔费用往往是中小企业无法支付的,所以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就在我的网站中提供了为中小企业免费诊断的窗口,会及时为这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进行提供帮助,而在费用上能做到的是,能少就少,因为在我看来,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对方确实遇到麻烦了”,没有遇到麻烦怎么会来找你呢?


      而往往你付出一分钟的时间,就能为对方解决掉被困难萦绕许久的问题。


      归其原因,问题还是在目前市面上暂未有比较合适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咨询公司,这导致中小型企业管理者只能需要孤军奋战,独自承受企业生存发展的压力,而无论是否正确,都只能自己去买单,这是一个相当无情的事情。


      让我深感荣幸的事,我之所以喜欢厦门这个城市,是因为这里人很友好、人们之间愿意相互帮助。


      闲暇时,好朋友聚在一起玩闹,我的好朋友就会提出各种各样刁钻的问题试图考倒我,我知道他们是想看我最近有没有发现一些新知识工具,对此我也乐于应对。


      因为好朋友经常与我在品类上进行交流,他们均在附近城市各个企业中担任不同职位的。每次过来,如果发现我又探索到了新理论,就会主动要求我教他们。


       对这点我是不反对的,但我对他们的也有一些要求,就是利用自己学习到的品类理论,为遇到经营困难的人进行帮助,用以实现自己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为管理者提供咨询与我探索品类理论一样重要,这两者间均承载着我的“光荣与梦想”,只有这样,我才更有动力的去探索更多有效的品类理论。


      我希望真正站在中小型企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结合上自己多年的咨询经历,总结出一套适合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关于系统化进行新品类活动的理论体系。与管理者携手,打造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差异化品牌,而作为承载中国未来在世界上的发展,不论我个人得失,而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咨询行业中有些人嘲笑我这么做,说我这样子只会把咨询业的名声弄的乌烟瘴气,甚至还责骂我骚乱市场价格,我说我没有这个想法,而且这个说法不对。在我看来,咨询业也是服务行业,没有人规定咨询业就只能高高在上,这些专家级别的服务人员懂得那么多,但是做的那么少,却依旧拿着巨额的费用,而无视那些活在水生火热的中小管理者。


       大家都喜欢说物以稀为贵,说我这个不收费,那个又免费诊断,是不是没有本事,我通常笑笑,也不反驳。我并不介意我的服务被定义为廉价,因为我并不与业内那些天价收费的人进行对比,我甚至我的责任与他们不同,所以我探索到的这些品类知识如何被定义价值,我觉得大家心中有数。


       知识源自传播,我相信只要有用,并且能帮助到国内的中小企业管理者,它最终被如何定义都只是名誉上的,我并不在乎这个。


      市场上关于定位、战略的优秀书籍有很多,但是关于新品类、与新品类相关的书籍却寥寥无几,所以这也并不是说品类理论没什么用,只是内容稀少,如果能发现它的价值呢?


       作为市场上第一本阐述如何系统化进行新品类活动的书籍,在深感压力巨大的同时,我也异常兴奋,有时候写起来连喝茶都忘了,对于闽南人来说,茶对我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啊。


       我不是文豪大家,深知自己也写不出能流传千古的佳句。


       我只是一个想用自己切身经历帮助那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正在经历迷茫、痛苦、无助的中小型企业家们走一条适合他们走的路的人。我愿意将我的所有思想在新品类这个领域发挥到淋漓尽致。


       关于这本书,想说的还有很多。


       但作为一个从事品类研究者来说,如果让我帮助企业做一个优秀的项目,我想我是轻松能做到的,也做好一个项目跟把方法逻辑性的写出来,让更多的管理者都能适用完全是两码事,这本书的写作确实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心酸。


      已经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日子,毫不夸张的说,我对这本书投入了大部分的精力和热情,相信读者也能深刻感受到。


     当然,过程也纠结过,我经常会想,做项目已经够累的了,牺牲休息的时间,去做这件事到底能产生多大影响?


      中小型企业对于咨询业这么特殊的群体,会不会用的了本书提供的理论?


     中小型企业家们能不能真正从这本书获取有价值的东西?


     但是在书写的过程这些问题都逐一的迎刃而解了,这本书刚开始着写的时候就不阶段的在各网站上连载,随着文章内容发布越来越多,过程中也收到了一些素不相识的用户认可,也这也逐渐让我有了更大的动力,将品类理论更用心的表达出来,呈现给各位管理者!


      我相信本书出世会给中小型企业与咨询业间的关系注入一股强心剂,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新品类并加入到新品类这个行业中,共同推动新品类咨询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帮助到更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开创新品类带来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本书这么简单,更是我心中坚定的信仰。


      对此,书中难免存在纰漏之处,敬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创新品类》前言:写新品类的原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