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医生》②

“真实感觉”比“模范回答”更重要

到了第二次咨询日,蛤蟆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他能见到咨询师,这让他倍感欣慰;但同时他又十分焦虑,毕竟每一次咨询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体验。这次他也没有主动开口,而是沉默着等苍鹭提问。

终于,咨询师说话了:“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

蛤蟆不假思索地说:“挺好的,谢谢!”这样的对话从他小时候开始就经常发生,父母总是教育他要礼貌回应长辈的问候。所以这句“挺好的”并不代表任何真实的想法,只是条件反射而已。

但苍鹭显然不满意,他又问了蛤蟆同样的问题。

蛤蟆坐立难安:“你……你说的’感觉’,到底是什么意思?”

问出这样的“傻问题”,绝不是因为蛤蟆愚钝,连自己什么感觉都不知道。实际上,他和很多人一样,从来没有认真正视过自己的情绪,相反,他下意识运用了很多行为上的策略,成功逃避了对自我的认识。

比如,他极擅长迎来送往,在好友聚会上,他总是说“你们好吗?”接着就是“你们绝对猜不着我最近在做什么!”

这样,就不会有人问他“你好吗”“你感觉怎么样”这类问题,他从来没有自我分析过,也不知道该如何描述现在的感觉。

苍鹭看出了蛤蟆的局促,他拿出一个白板,上面画着一支温度计,他告诉蛤蟆,这是个情绪温度计,最低刻度是1,代表状况很糟糕,最高刻度是10,代表此时非常愉悦,他让蛤蟆把自己的情绪温度画出来。

蛤蟆毫不犹豫地在1和2之间做了记号。

接下来,苍鹭还问蛤蟆是否有过自杀的念头。而出乎意料的是,蛤蟆平静地承认自己曾经有过,但他努力振作起来,现在已经不会再有了。

苍鹭再次问了蛤蟆同一个问题:“那么,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蛤蟆垂下头:“我感觉自己糟透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哭了起来,“我的朋友们都受人尊敬,但我好像是个笑话,这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勇敢说“我感觉很不好”

蛤蟆抽泣着告诉苍鹭,为什么自己感觉很糟糕。

首先是河鼠对他的态度。

前段时间,蛤蟆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先是被一群混混追捕,好不容易脱险了,却不小心掉进河里差点儿淹死,还好河鼠把他救了起来。

被河鼠救起后,蛤蟆打算回家,却发现自己的庄园被一群黄鼠狼霸占,他本想夺回自己心爱的家,却被黄鼠狼打得落花流水,只好灰溜溜地回到河鼠那儿。

面对落难的好友,河鼠非但没有安慰蛤蟆,反而对蛤蟆发起了火。

蛤蟆惟妙惟肖地学起了河鼠的样子:“他说我寒酸、邋遢、丢人现眼。你想想,我们几个月没见了,我遭受了那么多苦难,头差点被黄鼠狼打破,可他却用这种态度跟我说话。”

河鼠的态度刺痛了蛤蟆,他觉得自己被狠狠训了一顿。但老好人蛤蟆从不会反抗,他只会顺着河鼠的话说,全盘接受好友无端的责备,还向河鼠保证自己会改正那些丢人的行为举止,不让朋友为他蒙羞。

还没等河鼠消气,又来了一个让蛤蟆害怕的人,獾。

蛤蟆很怕獾,因为他长得又高又壮,总是用严厉的目光看着自己,让蛤蟆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听完蛤蟆的遭遇后,獾也没有安慰蛤蟆,反而指责他一事无成,丢了蛤蟆家族的脸!

说到这儿,蛤蟆又哽咽了起来,他花了好一会儿时间才平复了心情,继续说下去:“獾是个好人,他打算领导我们一起去夺回蛤蟆庄园。你得承认他是个天生的领袖,可他好像总是想方设法地来羞辱我!”

苍鹭问:“他是怎么做的?”

蛤蟆说:“獾总把我和我父亲放在一起比较,獾还说,我父亲曾经评价我’是个好孩子,却生性轻浮善变’,这太让人尴尬了,我觉得自己被狠狠羞辱了一番。”

苍鹭沉默了一会儿,问蛤蟆,还有没有其他让他感到不舒服的事情,蛤蟆点了点头,却不愿说下去,显然那些经历让他非常痛苦。

苍鹭并没有逼迫他说下去,而是等他冷静下来,问了蛤蟆一个问题:“在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处在什么状态下?”

蛤蟆想了想说道:“我感到非常不快乐,很悲惨,很内疚,还感觉备受责难。我就像个孩子一样,小时候我被父亲狠狠责骂后,也是这样的感受。”

苍鹭点点头,说:“那么,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儿童自我状态’吧。”

儿童自我状态

蛤蟆没明白什么叫儿童自我状态。

苍鹭解释道:“当我说一个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时,我是指他的行为和感受就像孩子一样,但这不是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他着重强调了后几个字。

蛤蟆说:“我明白了,但处在这种状态下是坏事吗?”

苍鹭告诉蛤蟆,这只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实际的状态,没有好坏之分,如果想要弄明白儿童自我状态究竟是什么,他就需要切换一下角色。

蛤蟆一头雾水地看着苍鹭,苍鹭继续解释道:“换角色的意思是我的行为方式会有变化,现在我是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和你对话,但想要弄清楚什么是儿童自我状态,我就得切换到老师的角色去。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不同的地方在于老师用讲解模式,而咨询师更擅长倾听。”
苍鹭一边说一边走到白板面前,开启了讲授:“儿童自我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我们刚出生时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但随着我们年岁的增长,这些基本情感会逐渐发展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
这些模式将会成为自我的核心,定义我们一生的行为。而当我们面对某些特定的情景时,这些行为模式将会被激发,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此时我们就处于儿童自我状态。”

蛤蟆提出了问题:“什么是基本情感呢?”

苍鹭说道:“我们的某些基本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像红黄蓝三原色,每个婴儿都会有。但随着我们不断长大,我们的情绪和反应将会变得越来越个人化,就好像将三个原色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最终出现了各式各样微妙的色差。”

蛤蟆点点头,示意自己理解了,他又问苍鹭,儿童有哪些基本情感呢?

苍鹭在白板上写下了一行标题:儿童的基本情感。

他问蛤蟆有没有见过小孩儿,蛤蟆说自己有几个侄子侄女,他们总是有旺盛的精力,充满热情,于是苍鹭在白板纸上写下了“快乐与深情”。

蛤蟆补充道:“有时他们会闹脾气,还会打架。但有时他们又很爱哭,好像是因为他们的小狗死了,他们哭得很伤心。”

听到这儿,苍鹭在纸上写下“愤怒”和“悲伤”两个词。

“还有一个,我小时候做噩梦时总是尖叫着醒来,但没人教过我要这么做,这是与生俱来的。”蛤蟆像好学生一样积极发言。

苍鹭在白板纸上写下最后一个词:恐惧。

现在白板纸上有这么几个词“快乐与深情”“愤怒”“悲伤”“恐惧”。他指着这几个词说:“这些情感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所谓的’自然型儿童’,这是‘儿童自我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蛤蟆问苍鹭:“有时我看到有人处在悲伤中,或者他正在发怒,那么我能说他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吗?”

“正是如此,不管人们年纪多大,都可能处在儿童状态,感受和行为都和小时候的自己如出一辙。”苍鹭接着说,“现在我们只了解了儿童自我状态的一半内容。”

蛤蟆感觉头痛,他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又要发怒:“我的脑袋又疼了,你跟我讲了太多问题有什么用呢?我又不是心理学家。”

“既然这样,我们就先停在这里,之后的内容,下次咨询时再聊。”

你可能感兴趣的:(《蛤蟆先生去看医生》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