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严管,孙子兵法的驭下之道

图片发自App

《孙子兵法》地形篇,有言曰: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对待士兵要像对待婴儿一样,可以和他们一起去跳很深的溪谷,可以一起去冒险。对待士兵要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可以和他们一起赴死。但是,如果只知道厚待士兵而不能指使他; 如果只是一味地溺爱士兵而不能命令他,他违法乱纪了也不能治理他,那士兵就成了骄纵之人,不能为我所用了。

得到大师课《华杉讲透孙子兵法30讲》,有一讲专门讲这一段,称其为孙子兵法的驭下之道。作为一个将领和领导怎么样去统领和驾驭你的下属,主要有三点:①爱下属,要发自内心的爱自己的下属;②同甘共苦,要同吃同住同劳动;③执法必严,你要非常的可怕,要让他们非常怕你。

忽然觉得,这与我们单位一直提倡的“严管+真爱”模式简直异曲同工。“恩不可以专用,罚不可以独行”。恩与罚、爱与严,都不能单独成立。 专用恩,如果你对士兵只有恩情,那么士兵就像骄子一样,你没法使唤他;如果你只有处罚,那士兵跟你不亲近,也不可用。 王者之兵,需德行相参,恩威并行。

首先是真爱,将领和领导要发自内心爱自己的部属。

真爱是阳光、空气,无时无刻不在,润物细无声。领导者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部属,让他们吃饱穿暖,过得顺心,少受委屈,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困难,千方百计为他们的成长进步作打算,让他们有成就感、获得感。如果心中无爱,或是没有真爱,领导者就会把部属的这些基本需求看成是负担,把他们的正常诉求看成是麻烦,觉得对你们怎么怎么样,怎么还这么多事?没有感同身受,暖心顺气的工作就变成例行公事,冰冷的数字中来又去。

真心爱自己的部属,领导者自然就会愿意和基层部属在一起,不会高高在上端着。为什么至今还在推行领导机关蹲连住班,因为这本来就是了解基层、关爱部属的重要手段。平常不在一起,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你不知道他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诉求,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你用什么去关心?关心什么?西晋大饥荒,饿殍遍地,消息报上去,晋惠帝大为不解,“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领导者若是做到这个份上,又怎么可能对下级心有怜惜?

真心爱自己的部属,领导者自然会身先士卒,不去搞那些特殊化的东西。领导者以身作则,为兵师表,士兵作得到的,将帅也得去作;士兵得不到的待遇,将帅也不去享受。只有与士卒同甘共苦,才能得到士卒的支持和拥护。部属在风吹日晒、汗流浃背训练,你好意思躲在空调间里图凉快?他们吃的粗茶淡饭,你好意思还大鱼大肉,满嘴流油?他们困难重重、生活不易,你好意思还吃拿卡要、雁过拔毛?

“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燃,将不言塞。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是谓将礼。”下雨时,大家都没伞,领导者也不能打伞;天冷时,如果别人没有冬衣,你不能一个人穿得很厚;通过险阻时,你要自己爬过去,而不能让别人把你抬上去;到了宿营地,你要等水井都挖好了,大家都有水喝了,你才能喝水;大食堂的饭熟了,大家都有饭吃了,你再吃饭。

这种坚持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而是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所以,这一定不是装出来的,一定是你心中有对部属深切的真诚的爱,你才做得出来。如果你要能装几十年,那也不是装了,那就是真做到了。

真心爱自己的部属,领导者自然不会乱耍威风,随意打击报复。领导者能不能批评人,当然可以,而且很有必要。领导者是不是批评教育,甚至纪律处分了谁,就是心中没有爱呢?绝对不是。爱部属,不是一味迁就照顾,一团和气,批评不得,处理不得。爱部属,需要对他们的成长负责,为他们的未来负责,犯了小错需要及时制止,避免更大的问题。领导对下级的批评教育,是出自公心、爱心,还是耍脾气、逞威风,部属心里最清楚。真是为他好,骂的狗血喷头,他也心服口服;不是真心实意,话说的再漂亮再圆满,部属也不会认帐。

其次是严管,带队伍必须有纪律和规矩。

严管就是依法从严,这时不再需要什么爱心、情面,纪律就是纪律,规矩就是规矩。严管是电网、铡刀,必要时刻来那么一下子,敲山震虎、杀猴儆猴,把规矩红线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士卒可下,而不可骄”。你可以平易近人和礼贤下士,但是你不能骄纵他; 恩以养士谦和待人,这叫“可下”;制之以法,用严格的法令来管理他,这叫“不可骄”。

害生于恩,我们往往对一个人太好,结果却害人害己,把他给害了,把自己也害了。一味地只有恩和爱,没有规矩和法令,他就习惯了,骄纵了,堕落了。这个时候你想把关系再调整过来却已经不可逆了,那你就只好放弃他了,你也就白白地培养人了。

所以,领导一定要有威严。吴起提出“威耳、威目、威心”三个“威”, 耳朵听见了战鼓就必须要往前,眼睛看到军旗一指就必须要冲锋,从而养成令行禁止的习惯,这才能让士兵做到不怕牺牲和指哪儿打哪儿。旌旗一指,战鼓一敲,马上就冲,因为不冲的后果很严重。

唐朝大将李靖说:“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作为一个将领,一定要让你的士兵怕你,怕到什么程度呢?要怕到比敌人还可怕。士兵为什么不敢冲锋陷阵?因为怕敌人嘛。如果你在后面比敌人还可怕,晚一分钟不冲马上就死,冲上去还不一定会被敌人杀死,那他就一定是勇往直前地往前冲了。

古代出军之前要杀人祭旗,什么样的人是最好的斩杀对象呢?就是官兵认为应该惩罚又不可能受罚的人,最好是找跟皇上有点关系的宠臣,他以为没人敢动他,所以吊儿郎当,只要杀了他,那三军将士就会明白人人都可以杀。

齐景公时期的大将田穰苴出征伐魏,非要跟齐景公要一个大臣当监军,齐景公乐颠颠地派了宠臣庄贾,还没出征就因为喝酒迟到,被田穰苴直接给砍了。吴王问孙子,你这么厉害,能把我的后宫佳丽训练成军么?孙子毫不犹豫,没问题,训练中把吴王最宠幸的两个妃子斩了,一下子就好了,让干啥就干啥。两个大将,从一开始就想好了,要拿谁的头颅和鲜血祭旗。

当然,现在不同往日,现在想砍人头,肯定是不现实。古时主要是推力,不上去就枪毙,我们现在更强调的是拉力,要强化理想信念的巨大力量,让官兵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但是,推力绝不可少,一样需要祭旗立威。

以前连队有个战士,总是闹不团结,喜欢跟人动手打架,前几次劝解都没什么效果,等到身边人都对他意见很大时,连队对其进行极其严厉的惩罚,纪律处分、免去职务、公开检讨、不得评先,一口气七八种组织手段怼到一个人身上,一下子把他打软了,再也没犯,这种风气瞬间刹住了。

当领导管理中遇到一些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尤其是有的顶风违纪、挑战纪律规矩,甚至装流氓耍赖皮,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就需要抓反面的典型祭旗,绝不可心慈手软,再作退让。要为抓住和处理这个典型造势蓄势,做好前期工作,当周围人都认为其应该处理时,便以雷霆万钧之手段,一举拿下。妖魔鬼怪,一扫而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爱+严管,孙子兵法的驭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