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分离

              依恋  ——→ 焦虑

              科学应对,缓解焦虑

一、书本定位理解“分离焦虑”

        其实说到分离焦虑,我最先想到的是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所谓的恋母情结。3~6岁的孩子,这时候主要依恋异性父母,如果他们突然与之分离或者有人要“抢占”他的异性父母,他们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其实生活中真的就是这样,3~6岁的孩子要上幼儿园,刚开始不愿意上幼儿园,就是害怕与家人分离,所以一味地哭闹,不愿意上学,这是一种分离恐惧或者叫分离焦虑,或者说可以叫做陌生人焦虑(书上说“陌生人焦虑”产生的原因有6点:一是否父母是否在场;二是婴儿与父母的距离;三是环境的熟悉性;四是陌生人的特点;五是陌生人与婴儿的距离;六是婴儿对当时的情境是否能做出控制性的反应)。幼儿园孩子第一次上学,一切都是陌生的,产生陌生人焦虑再正常不过。这一观点对婴儿来说适用,对幼儿来说适用,对所有不善交际、不善言辞的人同样适用。

        分离焦虑是婴儿离开母亲会出现的第二种形式的焦虑,这时的焦虑出现的原因有3点:

        一是与三方面重要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及提取记忆的能力、比较过去和现在的能力、预期可能在最近发生的事件的能力。我认为这三种能力可以概括为:回忆、比较和预测。就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有的孩子怕生。怕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着陌生的人,他无法判断在这个环境会出现什么状况,内心充满了恐惧与无助。

        二是与婴儿应付情境的能力有关。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婴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婴儿觉得在这个环境当中能够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就不会有分离恐惧,但这时候的婴儿根本就没有能力解决,所以才会产生分离恐惧。就比如说,即使母亲不在场,如果有人逗弄婴儿,婴儿能够及时做出反应,高兴地大笑,那只能说明他暂时没有分离焦虑,但离开母亲时间长了,就会重新产生这种分离焦虑。幼儿、少年面对这种情况往往玩得开心就会忘记与母亲分别这一事实,或者告诉自己一会就会与母亲相见,比婴儿的焦虑会少些,但是幼儿、少年根本就没有忘记母亲离开这一事实,只是用自己的高兴掩盖因为分离所产生的焦虑。

        三是与婴儿和母亲分离时的即时情境有关。我的理解是:如果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婴儿与陌生人在一起,就会产生陌生人焦虑;如果是一个还算熟悉的环境,母亲离开,婴儿会产生分离焦虑。所以我认为陌生人焦虑属于分离焦虑中的一部分。有的孩子即使在熟悉的环境,离开母亲也会哭泣,也会产生分离焦虑。比如一年级的孩子,9月份刚开学,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所有的同学内心都会产生一种陌生人焦虑,掩盖了自己真实的个性。随着以后的每一次开学,虽然环境慢慢熟悉,老师同学也熟悉,但是有的同学在开学那天还是哭闹,除了生病等特殊原因之外,最主要还是分离焦虑在“作怪”。

二、网络查找深化“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依恋对象或者家庭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感和害怕的反应。分离焦虑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就是最容易发生的阶段之一。在进入幼儿园前,幼儿很少离开父母和家庭,因此,其在独自一人面对不熟悉的环境和人群时,往往会产生与父母分离的焦虑感,从而表现出各种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一)原因分析

1.幼儿自身因素

1)幼儿的个性特点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人际交往的对象从父母扩大到了教师和同伴。不同性格的幼儿与外界交往适应的能力不同。对于乐观开朗的幼儿来说,其比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能够在新的人际交往中建立起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对于胆小内向的幼儿来说,其不愿意参与各种活动,经常保持沉默,导致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无法与教师和同伴建立亲密关系,从而产生焦虑感。

2)幼儿的自理能力不强

        生活习惯和规律上的改变是新入园的幼儿面对的挑战之一。幼儿在家中有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包办一切,受到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但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就要开始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对一切都不熟练的幼儿很容易在幼儿园中因为挫败感而产生自卑。例如,一名上了几天幼儿园的幼儿突然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而且每次到了校门口都不愿意进入校门,还会大声喊:“我不要一个人上幼儿园,我要妈妈陪着我。”笔者耐心询问该幼儿后,幼儿回答:“我不会自己脱衣服,吃饭也总是比别的幼儿慢,我总是最后一名。”生活自理能力上的缺失使该幼儿对上幼儿园产生了紧张感和不安感,导致其想让妈妈陪同,帮助自己完成自己做不好的事情。因此,幼儿自理能力不强也会让幼儿对幼儿园有抵触心理,产生分离焦虑。

3)幼儿的已有经验

        幼儿的已有经验是指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已有认知和托班经验。阿诺德认为,个体的情绪与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有关,外界环境的影响要经过人的评价与估量才能产生影响。因此,幼儿在入园之前对幼儿园产生的认知就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例如,有些父母经常会用“不听话就把你关进幼儿园”之类的话语恐吓幼儿,这就在无意之中让幼儿产生了对幼儿园的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幼儿产生分离焦虑。茅于燕认为,一个在进入幼儿园之前没有过入托经验的幼儿更容易产生焦虑感。幼儿在托班中已经提前适应了一部分的幼儿园生活,获得了一部分的生活经验,所以在进入幼儿园之后,焦虑感相对较低。

2.家长因素

1)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当今时代,部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父母的溺爱又使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部分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冲突,造成心理紧张感。由此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幼儿的成长路上起到关键作用。

2)父母的过度焦虑

      习性学依恋理论指出,家长和幼儿两者之间的依恋是相互的,家长也有焦虑心理。家长作为幼儿的直接影响者,其情绪情感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变化。家长的分离焦虑情绪主要有二:一是担心幼儿无法照顾自己,会一直哭泣、不好好吃饭等;二是对幼儿的期望,顾虑幼儿能否回答问题、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等。出于这些担心,家长在送幼儿入园时就会出现迟迟不肯离开或者中途又重新返回幼儿园的情况,还有部分家长在接幼儿回家时会不断向幼儿询问“有没有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有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等。听到家长的担心询问,原本已经慢慢适应的幼儿可能又会因此产生分离焦虑,出现哭泣和吵闹等现象。

3.教师因素

1)教师对待幼儿态度过于严厉

        和蔼可亲的教师会自动拉近与幼儿的关系,减少幼儿突然来到陌生环境的恐慌,而对幼儿比较严厉的教师则很容易让幼儿产生恐惧感,使幼儿对新的环境更加不适应,从而产生低落不安的情绪,导致本来就不想上幼儿园的幼儿更加抗拒进入幼儿园。

2)教师的处理方式不当

        初次来到幼儿园的幼儿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焦虑感,这时,教师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教师因为缺乏相关经验,面对幼儿的负面情绪容易因不耐烦而大声吼叫。幼儿在没有得到关爱的情况下,会产生不安和无助的心理,导致幼儿之后不愿意上幼儿园。

(三)缓解策略

1.家长方面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能一味地宠爱幼儿。家长平时要多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学会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如教会幼儿 上卫生间或者洗漱等,提前让幼儿学会自理,增强幼儿的 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分离焦虑。

2)妥善处理自身的不安情绪

        家长在面对幼儿的时候,一定要树立积极乐观的情绪,不要在幼儿面前表现出过度的担忧。在把幼儿送到幼儿园之后,家长要果断离开,不要在门外反复逗留,更不要中途再返回查看情况。家长在接幼儿放学时,要避免询问幼儿一些充满担忧的问题,如“在幼儿园有没有被欺负”等。无论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如何,家长都要充分肯定幼儿的成长和突破,促使幼儿产生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从而缓解分离焦虑。

3)做好入学前准备

        在入园前几个月,家长可以借助绘本阅读、实地考察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也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如何与不同的幼儿相处,还可以让幼儿提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作息表,以减少幼儿园陌生感带来的焦虑。有些幼儿不午睡或者午睡时间与幼儿园的时间有差异,家长需要让幼儿提前适应幼儿园的午睡时间,以便幼儿能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

2.教师方面

1)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幼儿因分离焦虑而产生的各种行为表现,很多没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束手无措。为有效应对幼儿的分离焦虑,新教师应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虚心请教,并多查阅分离焦虑方面的书籍,增强对幼儿分离焦虑的认识,提高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技巧。

2)使用亲情效应感动孩子

        幼儿之所以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父母,是因为他们对父母有深深的依恋感,这也是亲情效应在发挥作用。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降低对幼儿的威严感,让幼儿感受到与家人相似的关爱和温暖,从而使幼儿慢慢信任教师,缓解分离焦虑。

3)通过游戏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游戏是最能转移幼儿注意力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有趣又适合缓解焦虑的游戏,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增进与幼儿的互动,使幼儿之间快速熟悉起来,从而消除消极情绪。

4)提前进行家访工作

        在幼儿入园之前,教师应提前进行家访工作。一是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初步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爱好和生活习惯,便于为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的幼儿提供预防措施。二是初步接触幼儿,降低幼儿在入园时对教师的陌生感。三是了解家长,和家长做好对接工作。在家访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了解家长的性格,细心地和家长确定幼儿生活上的各种细节,让家长对自己产生信任,与自己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缓解家长的焦虑。

3.家园合作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共同促进者。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能够形成较好的教育合力,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幼儿园可以为家长和幼儿举办亲子活动,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和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同时,幼儿园和家庭要建立联络机制,以确保在面对幼儿的突发问题时,教师能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高效处理好问题。

        总之,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不可小觑,家庭和幼儿园都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探索相应的缓解对策,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实例分析处理“分离焦虑”。

        虽然我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她们上幼儿园的时候,我都不在身边,所以对于第一次上幼儿园时,我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1. 我是在老大11个月的时候出去工作的。出去工作的每一天,我都会和家里视频通话,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得知白天还好,晚上会哭得撕心裂肺,经常是哭着哭着睡着的。所以我就会给孩子奶奶支招,可以带孩子多到村里转转,让孩子见见陌生人,可以给孩子讲故事,让她听故事,看一些图画书,和孩子多交流,以增进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放假我回到家,也尽量让孩子和她奶奶多待在一起,我帮忙干其他的事情。

        2.因为是一个老师,村里的学校离家又比较近,所以我会偶尔带孩子到学校去转转,熟悉环境,讲讲在那里可能会发生的事情,让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期待。

        3. 我还记得,在老大上幼儿园之前的那个暑假(只要我在家,每天晚上都会讲),我每天晚上给她讲睡前故事,讲我们在学校快乐时光,让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无限向往。

      4.在上幼儿园之前,我和家人已经慢慢地培养孩子自己上厕所的习惯;买东西时让孩子冲在前,自己挑选东西,自己和售货员讲,并且买东西只能拿一样,锻炼孩子的与人交流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

        5.等孩子稍大一点,我慢慢地向她说明,妈妈要到外面工作,给宝贝买好吃的,买新衣服,听得多了,孩子只要不见我,别人问起的时候,她就会说妈妈出去工作挣钱给她买好吃的,买新衣服。成长中逐渐懂事。

        虽然在上学之前做了这么多工作,但孩子真正上幼儿园小班的时候,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眼里满含泪水,拉着大人的手久久不愿放开(因为我要工作,所以这些情况我是听孩子奶奶说的,我并没有参与孩子第一天上学,说来真是一种遗憾),孩子的奶奶心疼孩子,就陪着孩子在学校里面待了整整一星期。放假回到家,我做了如下事情:

      1.和孩子奶奶沟通。让她慢慢地放手,每天可以让孩子讲一讲在学校的事情,问问孩子对老师,对学校的看法,如果有不好的印象,要及时转变她的观念。

        2.和孩子沟通。首先表扬孩子,我记得我清楚地说过“宝贝你真棒,都上幼儿园了”,孩子高兴地扑在我怀里,更有欲望和我说一说学校的事情。接着我就和孩子聊一聊她在学校发生的快乐的事情,并且把从老师那里了解到的孩子优秀的表现和孩子说了一遍,以勾起她对老师的喜爱,从而爱上学校。

        我始终知道,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去适应它。为了让孩子能够适应学校生活,没有分离焦虑,我只能从孩子和家人两方面做足准备工作,做好后续工作。

        有了老大的上学经验,老二上学的时候就轻松多了,我和家人经常会给老二讲老大在学校的快乐生活,也会请老大给老二讲讲在学校和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趣事,借此激起老二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可即使这样,孩子上学的第一天也是拉着奶奶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不过因为经常在老二耳边说学校的快乐生活,听孩子奶奶说,这种不安的情绪两天之后就彻底没有了。孩子每天放学,奶奶都会和她交流在学校的事情,及时为孩子排忧解难。

        两个孩子都是从一年级开始跟着我的,也不存在什么分离焦虑。关键在上幼儿园时候的经历,令人难忘,也引人深思,当然也教会了我面对孩子哭闹时候应该怎么做。

      我今年教一年级,我们学校是私立学校,十天才放一次,孩子们都是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有哭闹情绪很正常,一定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平时表现特别好,能歌善舞,能说会道,就是每次开学之前都哭,而且是那种撕心裂肺、无理取闹的哭。在第二次开学的时候,孩子爷爷奶奶送她过来,她拉着爷爷的手,哭着闹着不让爷爷离开,孩子爷爷给我打电话说他在楼下,我赶忙下楼,对孩子各种许诺,表现好就给爷打电话,表现好就让爷爷来看她,好说歹说,孩子总算愿意跟我来到教室。到教室我对孩子各种关心,让她去喝水,让她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还安排同学和她坐到一起,总之能想到的方法都做了。晚上和孩子家长联系,告诉他,在家里,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要给孩子留有空间,不能前后不离孩子,不能让孩子养成一种依赖,没有大人就不行。

        还有一次是孩子妈妈来送她,她依然是哭闹不止,这次我在和她妈妈的谈话中知道,孩子妈妈和爸爸闹离婚,奶奶一直在孩子面前说妈妈各种不好,孩子就一直拉着妈妈不放手,生怕妈妈离开。在她的妈妈和我对孩子的再三许诺下,孩子才算进教室,但是依然哭闹。同样安抚好孩子之后,晚上我再次和孩子奶奶、妈妈联系,告诉她们孩子已经长大,成熟,懂事,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告诉奶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妈妈的坏话;告诉妈妈,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永远不会离开她,你永远爱她。看来是我和家长的沟通起到了作用,这次开学,孩子虽然还有点小情绪,但是不哭不闹,表现令人惊讶。

        可见,家校合作也是消除孩子分离恐惧的重要手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