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格律学堂】第二百零八课‖写,如何使诗味更浓 | 读,古诗词需要两明

主讲/ 边义老师

辽阳边义


写,如何使诗味更浓 | 读,古诗词需要两明

写,如何使诗味更浓

现在我们要交流的,就是在“诗味”的基础上,使味更浓郁。

这个“诗味”指的就是:不同内容,所呈现出的不同格调、韵味,同时,包含在其中的潜藏的作者的创作心理。

“功夫在诗外”,相信大家对这话大多数都不会陌生今天说“诗味”,目的就是,在具体的创作中,要先有诗味,然後写诗。而不是以前那样,写完了,有诗味就有,无诗味就无。一首作品,是作者自己对主题的解读。是一种创作的体验,并把内心的感受,包含在这体验中。

人生百态,酸甜苦辣等等,这是可以用眼睛明确看到的“味”,从作品来讲,具体的体现,更应体现出“味外之味”,也就是除作品本身可明见的含义之外的延伸意义。

这个延伸的意义,是广义的,超出本来的味,成为更大更广的味。

诗味,具体用一个字来说诗味要达到的程度,那就是:美。中国因为有诗,因此,美学观念和主张,远远早於西方数百年,差不多近千年的时间。那麽,具体到操作中,怎麽才能够使诗味更浓郁呢,这就需要,心与境的和谐。它们应该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

在作品中反映出来,这个统一,是和谐的,不矛盾的。不同的题目,使用不同的景语,那麽,因为不同的景,就必须结合不同的情语,以使之和谐。这样,就能使诗味更浓。

这就要求,在具体的作品中,作者的内心与作品描述的景,必须相融合,景必须是自然的,不可违背自然。比如,句子中有明月,就不得有乌云。

因此,必须是自然的,情就体现在起句、承句的自然中,于自然中见性情这样,转的时候,就轻松了。作品,自然就和谐浑成。把自然之趣,与情之绪,合理的结合,

作品所体现出的美,就是“大美”。庄子说: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因此,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表现在起句和承句中,写进作品里的自然之物。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是相关,,会不会抵触。会不会矛盾。如果相关,相互间,能不能互补。这个互补,能产生什麽样的效果。这就是我们在起句和承句中,必须考虑进去的。

具体来讲,在不违背题目的情况下,可以衬托、可以比喻、可以旁击。使用不同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景,而写出景语。可以由内向外,可以从左到右,可以上瞰下仰。

可以采用的办法很多:可正喻,可反喻、可明喻,可暗喻。有题,就很容易写出起句。

有题,就很容易写出起句。有了起句,换个角度,写承句就很容易。结合景,转的时候用情语,当然就自然。如果不结合景,就会有断裂的嫌疑或现象。

在结合景语的基础上,去写转句,自然就容易。这样整体下来,整首作品,都会自然,自然便流畅。就是每一句和主题都有联系,必须和主题有关,否则就是跑题。

读,古诗词需要两明

第一步就是要能够读懂它。读不懂,鉴赏也就无从谈起,所谓;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在‘读懂’这一步上,至少要达到前人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境.我在读懂这一步上,着重把握好两个字。

1.明字意

明字意,就是对每一首古诗(词),要明了每个字的含义,达到字字落实的地步。有时候,对一首古诗(词),哪怕是有一个字未理解,也会影响对整首诗(词)的理解。比如:读《诗经;周南;卷耳》,倘若对诗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的;顷筐;弄不明白,就很难理解全诗。;顷筐;,是一种簸箕形状的浅筐,对其形状不明了,尚不要紧,但若不知这乃是一种浅筐,就会影响对全诗的理解。此诗写女子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怀念。她采卷耳,连;顷筐都采不满,由此可见她心不在焉,也可见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深。如果,对顷筐;不能正确理解,我们就很难体察诗中女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怀念之情,也就不能说是真正读懂了这首诗。

2.明典故

明典故,就是对诗词中所用典故要弄明白。有些诗词,不用典故,我们阅读的障碍相对来说要小些;而有些诗词,运用典故较多,而且运用得颇为巧妙,如果弄不清楚,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就很难读懂,或者说,很难正确解读其内涵。比如,读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我们弄明白了此词所用典故,就不难理解其思想内容。词的上片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三国时吴国国主孙权(字仲谋)事,他重用周瑜等能人而建功立业;另一个是用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事,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词的下片,也运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用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元嘉为其年号)事,他想学前人;封狼居胥;(即北伐建功),而误听王玄谟之言,派王玄谟率兵草率北伐,结果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打得狼狈不堪;另一个是用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廉颇的故实,他曾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赵王以为他年老而不再用他。

辛弃疾在此词中运用这些典故,恰到好处,有助于词人怀古伤今,表现其收复中原失地的强烈愿望与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左而使之壮志难酬的愤懣之情。读此词,惟有明了其所用典故,才能真正读懂它,也才能领悟其用典之妙处。



说蚊解质

边义(辽阳)

战罢南京战北京,五湖四海秀轻盈。

当期黑夜邀同辈,总有红包遗后生。

陋室犹存三两血,庙堂难见几分明。

饶渠君脸千重纸,针下从来不念情。

听雨

边义(辽阳)

风动书笺舞未休,梦醒还觉泪痕留。

经年琐碎成新句,触目苍茫忆旧游。

贫贱莫期南北客,文章好在二三流。

痴情最是五更雨,洗去人间多少愁。

辛丑年正月十八

边义(辽阳)

人近中年日渐颓,东风约我久徘徊。

曾经花信携卿手,又上桃林落酒杯。

掩卷方知情是过,题诗始觉雪思梅。

莺啼序少春秋笔,相见欢倾独自哀。


2022.04.08 舞蝶制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竹韵格律学堂】第二百零八课‖写,如何使诗味更浓 | 读,古诗词需要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