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静待花开,共同进步

日子过得飞快,几个月的儿童心理成长指导师培训结束了,我当初选择报名,是因为觉得自己在育儿的过程中有遇到一些困惑,哪怕通过妈妈群的交流、通过各种育儿频道的学习也未能得到全然确信的答案。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虽然自认为坚持着科学育儿的理念,但仍会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从而错过了什么关键时刻或者无意中给孩子造成什么无法挽回的创伤。就这样一直纠结着、犹疑着,想着是不是应该念个心理学学位来充实自己?就在这时,无意中接触到了儿童心理成长指导师的培训。对于我这类心理学“门外汉”家长朋友进行儿童心理学习非常友好,专业理论结合实务经验,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实操性强、接受度高。

我很庆幸在女儿的这个年龄阶段遇见这门课程,一是这个时候我尚能回忆起对女儿过去几年养育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会对自己的育儿“操作”有所反思,缓解了自己的盲目焦虑;二是女儿的未来还长,此刻的学习能对以后的亲子陪伴能产生更多的思考与筹谋。稍有遗憾的就是那相见恨晚的感受,如果是在孩子尚未挑选我当妈妈的时候就已经了解这门课就更好了。如今女儿新学期开学读幼儿园大班,她的成长与教育问题突然更加严峻地摆在了我的面前,我也从一个佛系老母亲崇尚“自由与和平”的状态中渐渐生出了诸多焦虑,而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时不时能再回到植物养娃的心态上,不至于太过慌乱。

接下来就系列课程印象深刻的地方做一些总结思考,对我来说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词:

静待花开。候老师在课上提到:儿童达到关键阶段的年龄各不相同,发展节奏不一样,但发展的次序是相对稳定的;而且不是所有人都会达到最后阶段。“孩子什么时候学数学?什么时候识字写字?什么时候换牙?什么时候独立睡觉?”最近这些问题总爱在脑子里盘旋,从小时候怕她磕磕碰碰,到现在担忧她万一一年级学习跟不上会自卑,作为一个操心的老母亲,总是不自觉地在孩子的各个生命阶段生出许多烦恼。这些是需要担心的吗?不是的,我并不需要着急这些,每个孩子都有她的时间表,只要与年龄的发展相匹配就是合适的。假如有时光机能让我回到女儿学走路的时候,我希望可以更勇敢的放手,摔倒也不怕;而过去的已然过去,我只能在现在和未来创造条件,允许我的孩子去接触真实的世界,去进行自由的探索,去拥有“玩乐”的童年。驯养老实、听话小孩的时代已经过去,尊重孩子吧,生命和未来属于他们自己,而游戏是儿童的语言,我们只要与他们一同寻求解决方法,静静地等待他们绽放魅力的时刻足矣。

看见自己。前几年,我简单接触过原生家庭的概念,仅粗粗听了表面的理论未深究,从而一度排斥给那个开朗外壳下那个自卑弱小的“自己”造成影响的父母,责怪过他们的“当年”,认为是他们在我小时候爱拿我跟别人比较、是他们对我无限度无缝隙的“爱”,让我容易敏感、惶恐,让我不敢相信自己、不愿放过自己。现在反思起来也不免质疑自己育儿真的“佛系”吗?那些焦虑不正是心里的那个弱小的自己安全感低、存在攀比心理的行为映射吗?在学了《创伤代际传递:父母的潜意识如何影响孩子》之后,我能够更加体谅我的父母,意识到他们自身行为也受他们上一辈人的代际影响,他们只是平凡的普通人,他们的行为是有合理解释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在心里与我亲爱的父母和解了:我明白了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我们都是心理创伤的幸存者。而我既然学习了这门课程,知道我身上所投射出来的种种不安是有出处且是正常的,便没必要因此发生次生的焦虑。我知道我需要站出来,由我来中断一些不好的家庭因素的“传承”,而不是单纯地只会抱怨既成事实。我愿意把坚硬的外壳敲碎,让光照进心里脆弱的角落;我愿意让自己看到自己,拉自己一把;我愿意爱自己。

不完美才够好。再一次感慨课程的设计真是太棒了,每个小课之间相辅相成,融汇贯通后不仅是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所帮助,还能够促进家长回顾自己的成长史,改善婚姻、家庭关系。有一课是《做足够好的妈妈,不做完美的妈妈》实在太好了,让我在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后,去接纳自己,从而更加坦然地向前迈步,不完美才“完美”。而情商培养课又对前面相关的内容作了补充,感恩的是这些内容不单单是讲授对孩子的情商培养,作为父母的自己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得到了疗愈。回想有一次在孩子面前刷题(考试),孩子总爱捣乱希望我出错,口里念叨着“妈妈你怎么不做错一下”。当时没有意识到孩子这个行为是想表达什么,现在看来大概平时过于死磕过于严要求的自己无形中给孩子带去压力了吧?一直追求的完美的那个“小孩”还住在我心里,而且在这样的完美主义影响下,女儿的耐挫能力变得很差,不容错、不愿败,简直就是老师课堂的活案例。而追求完美而不得时,我又总会想着要把不好的自己藏起来,只给孩子看美好的一面,知行不合一,着实身心疲惫。这一两个月来,我开始有意识地告诉女儿,妈妈的情绪小怪兽偶尔会跑出来,妈妈也会有累的时候,妈妈也会有偷懒的时候,如果你看到这样的妈妈,你可以原谅我吗?你可以提醒我回归平静吗?你可以理解我的疲惫与懒惰吗?我家亲爱的小棉袄在听到这些话之后,表示了极大的理解,毫不犹豫地回答“没关系的,我当然会原谅妈妈了,我爱你”。天知道这一刻我有多么的感动。我释然了,原来站出来勇敢表达自己、勇敢沟通,勇敢往前踏出一步的收获是这么大,我可以安心地做自己了,而且我的孩子也将因为我的勇敢,能够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世界。我想,她也会感受到积极沟通的魔力。

未来的我们一起努力。一直以来,(哪怕前文提到的再多暗面的自己,至少在日常的生活中)我都以崇尚自由的心态来教育孩子,曾自诩新时代80后好父母,学了这门课以后,我发现其实我也和千万父母一样,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我的育儿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存在,哪怕并不是真自由心态也没有关系,这样纠结反复的状态是正常的;以后我要把曾称为“育儿猪队友”的孩子爸也“培养”起来,一起更加进步、包容、开放,给孩子空间,给她成长的机会;而我们的孩子,10后的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拥有高科技感的童年,他们的社交和生活方式正在高速进化中,未来是他们的。结合儿童游戏课程的内容来说,现在的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电子游戏的使用与喜爱是无可厚非的,作为老去的家长的我们,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做好成瘾预防,讲究立规矩。这一做法不单单适用于游戏规则一项,女儿大班一开学,我们立马召开了家庭会议,讨论了家里大大小小的各种规则。诸如上学日几点起床、每天使用多久电子产品、读书学习额外技能可攒多少积分、每周家庭共同时刻设立等等,我们都让女儿要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让她更懂得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相信这对于她以后的人生是有很大帮助的。学习一直在路上,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会看到我们的努力,让未来的我们共同进步吧。

这门课程给我的不单单是课程内容的学习,听着授课老师们的语音直播,我能够感受到她们温柔而坚定的力量,这是也我要多加学习的,情绪稳定的自己才能给孩子给家庭带来更好的能量场,让身在其中的家人更加健康、快乐。


最后,我想用纪伯伦的《论孩子》来与诸君共勉: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蔽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间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速而遥远的射了出来。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上了那静止的弓。


20190911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静待花开,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