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生活十讲》

自序

有自信的人,对自己所应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第一讲:新价值

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

人真的应该常常在镜子中面对自己,思考自己的可能性。

你如果有办法把文化的根弄好,后面很多东西就很顺利,但我们现在的做法却是相反,追求枝微末节的东西反而把“本”失掉了。

老子一直在讲“空”,他说我们之所以能用杯子喝水因为杯子是空的;我们能住在房子里因为房子有空的部分,最重要的不是“有”而是“无”。

如果你的心被物质塞满了,最后对物质也不会有感觉。

譬如冰激凌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凌,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起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激凌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第二讲:新官学

要让下一代有气节,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个多元的人才是完满跟健全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忙着这个样子?没有时间停下来倾听孩子的心事,没有时间揉揉孩子的肩膀。



第三讲:新伦理

“难”绝对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

当众人在指责一个人的“恶”的时候,我觉得最大的恶意是在众人之中,而且众人的恶意是杀人的动力,大家都急于把一个人判死刑、要他死,这是很恐怖的。我们的媒体不回去检讨这样的东西,甚至去“伪善”,我觉得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我想真正好的、有文化的规范,是内省的,不是向外指责。一味地向外指责时,他就没有能力去解读更多的东西,他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士和媒体煽动。

信仰本身是一个过程,它并不在于终结点,也就是说,你不是真的要崇拜一个人或盼望一样东西,而是保持心里面的崇拜感,这个崇拜感的对象可以是宇宙、可以是不可解的海洋潮汐、可以是人世间复杂的因果。这种信仰、崇拜感是经过思考的,不是像过去有一段时间被迫要崇拜英雄伟人,这种强加的崇拜是权力者的愚弄,所以我们会觉得很痛苦。

艰难是一种教育,没有艰难感就没有珍惜。

时代快速地进步,伦理不断改变,人要在这么不稳定的状况下自处,应该是要找回自己的信仰,在对人对、对事的期待与渴望中 ,重新去体验追求本身代表的那种高贵性,才是永恒不变的。



第四讲:新信仰

知识并不能等同于智慧,知识没有办法解决信仰的问题。

信仰最有价值的力量就是实践,在佛教经典中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深”两个字就是强调实践。

如果能让孩子从小开始就有信仰,让他信服,让他知道头顶之上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在做引导,会让他学会谦卑,对于他日后的成长,会有正面的影响。

信仰里面最可贵的就是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也就是认识自己有多贪心、有多赖皮、有多恐惧。你知道了以后,再回到现世里,在做人处事上都会有一些不同,平常的咄咄逼人可能会收敛一点点,平常的予取予求可能会稍微少一点点,其实只是平衡而已。

最重要的是思想课程不能落入考试的陷井,如果学生只是急着要把答案背好,通过考试,他根本就没有思考的过程。

当精神太空虚时,只好随便抓一个东西来补充,就好比一个人在汪洋大海中载浮载沉,任何一片浮木漂来他都会牢牢抓住,他没有办法判断这块木头的本质。

所有的宗教最后都是教我们从自己身上找到力量。


第五讲:谈物化

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走上及端的任何一边,都可能引导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

我相信还是有很多有为有守的人,在他们的岗位上,努力平衡社会的物化趋势,即使他们不完全成功,都是让人钦佩的。他们就是所谓的先知、先觉在一个社会里面,这里人所做的的事情非常重要。



第六讲:创造力

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所以小孩读神话,他可能将来变成科学家,也可能变成文艺家。

越令人害怕的东西,往往跟生命关系越密切。



第七讲:文学力

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文学。

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是应该轻视的。

如果没有文学,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喜欢或不喜欢去评判一个人,有了文学之后我们化身了,会聪别人的角度重新思量。

我想文学了解天地之心,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我们没有办法决定任何一个生命是不是应该存在,也没有权利让它消失。

文学就是让人透过文字产生切身之痛,即使是在不理解的状况下都可以暂时让一个生命存留,不会消失。

谁是非常纯粹的东西,大概诗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一种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个性,才会去写诗。

文学的效果很难估量,他不是直接给人答案而是给人多一点机会去思考。

在一个图像逐渐取代文字的世界里,我会更希望留存一个文学的媒体,因为我觉得文学的反省力远高于图像。



第八讲:爱与情

在临终的时刻,怎么看待自己这一生的爱的功课,会是一个圆满的分数,或是不及格,甚至零分?

期待太强了,欲望太强了,整个心都是出于被干扰的状态。

对于无因无果的事情,带着一种从容与尊敬的观察,不是介入,因为心是静的。


我想人生大概也是这样,如果你对于人生前面的事情有了清楚的概念,甚至人生的终结也都很清楚了,就是“远离颠倒梦想”。

爱,也是一种介入。

你为什么爱,因为你欠缺——柏拉图

千万不要觉得有一纸婚约就能保证爱情,只有爱情能保证爱情。

爱情与婚姻不同,法律对爱情是无效的,可是我们常常把他们混淆了。

我相信我可以跟一个人在一起20年,大都是新鲜的、迷人的,而且我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在他面前不可以太差,我不会让自己发胖,让自己讲话言不及义。我想如果因为跟一个人结婚变得庸俗,或是对方便庸俗,我真的不觉得厌烦。

我的意思是,千万不要让婚姻变成恋爱的句点,它应该是可以延续的。

爱情的问题真的很复杂,如果要下一个定论,我想,真正的爱是智慧。

真正能限制爱情的方法,就是彻底拿掉限制,让对方海阔天空,而你,相信自己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量,你的爱,你的才华,你的宽容,都是让对方离不开的原因,甚至你故意让他出去,他都不想跑,这真的需要智慧。

而爱情的本体是自己,自己永远不应该放弃自己,要相信自己是美的、是智慧的、是上进的、是有道德的、是有包容力的。如此以来,别人会离开你吗?

每个人生命里的爱的支点要多一点,支点就是你所倚靠、你的爱赖以支撑的对象。在物理学中物体如果只有一个支点是很不稳定的,就像一座高大的建筑物,地基要有很多支点支撑才能平衡、才能稳定。

我认识很多朋友,他们年纪越长越有魅力,甚至有一个女性朋友到六十岁了,还是被宠爱着。所以绝对不要认为人的生命就是逐渐走向衰老,爱的机会也会逐渐减少,相反的,爱和智慧是随年龄一起在滋长的,爱也会因为智慧越来越饱满。

没有一种东西是不会失去的,即使是在空间上你没有失去,总有一天你也会在时间上失去。所有的宝贝你都只能暂时保管,用一种暂时保管的心情去面对爱情,其实会好过一点、宽容一点。而且,既然是个宝贝就绝对不会只有你一个人爱,如果只有你一个人爱,它就不是宝贝。



第九讲:情与欲

情欲在我们的文化种,会变成一种恐惧,而使人不敢去正面凝视。

我常会建议很多人做自己的“身体备忘录”,记录下所有会让身体有反应的事物,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当你开始描述自己身体时,你才能开始认识身体,并且用平常心看待你的身体。

虽然礼教不能少,可是必须要能够严肃地面对情欲,才是一个健康的礼教,当它不能够面对健康的情欲,而是处心积虑地要压制时,情欲就会反弹。

什么叫做启蒙,就是把蒙蔽的东西拿掉,没有启蒙,就没有对话,文学书写扮演的就是启蒙的角色,把蒙蔽的东西拿掉,让大家更逼近真相。

我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读到一本很美的爱情小说,或是几首情诗 ,让他保有对爱情的希望,才不会完全堕入到欲望的刺激中。很多人担心谈情的结果,就是欲的泛滥,我认为正好相反,情反而是欲升华出来的状态。

此部分推荐阅读《金瓶梅》《西厢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红楼梦》。



第十讲:新食代

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一种新价值。

你们为什么要快餐?吃饭是一个好快乐的过程,吃饭的时候可以跟很久不见的朋友和家人聊聊彼此发生的事,当然需要很多时间,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用一种“吃到饱”的心态去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标准,他的性、他的伦理、他的婚姻都要吃到饱,否则不划算,不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吗?如果从最基本的社会道德价值再去衡量,怎么会让一个孩子成这样?应该是教他怎么吃,才能营养均衡,不是吗?

我们吃东西不只是求饱,也在消化一份情感,土地的情感、物的情感、人的情感。

在新食代,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缓下自己的脚步,少吃一点,吃好一点,并且学会等待,等待花开、等待果熟、等待不同季节的不同食材、等待一道食物用繁复的手工步骤细心料理。只有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它才会成为生活中的信仰,成为我们作为人的新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蒋勋《生活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