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文章内容

图片发自App

和不懂概括的人聊天总是特别心累,因为他总是“言不及义”,比如说,他如果去面试,面试官跟他说:请你概括一下自己以往的经历。然后他就说开了:5岁那年,我和小伙伴们去玩泥巴……6岁那年,我第一次玩鞭炮和烟花,对了,有一种烟花特别好玩,就是你把它插在地上,然后点燃,它就会呼啸一声冲向天空,冲到很高很高的地方,然后爆炸,发出绚丽多彩的光芒,当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打赌,如果把十支这样的烟花绑在一只小鸡的身上,然后同时点燃,那在十支烟花产生的冲力的带动之下,这只小鸡是否能飞向天空……

面试官:呃……我打断一下,请您“概括”一下就可以了。

他:好的,7岁那年……

面试官:麻烦,下一位。

在上面的这个故事中,你有没有发现“他”在概括时所犯的最大毛病是什么?

没错!那就是,他无法根据对方的提问而迅速抓取相关的要素。

也就是说,他如果稍微聪明一点,那么,在回答面试官的提问时,他的大脑应该历经这样的两个思考过程:第一,判断面试官所需要的“信息要素”;第二,迅速向面试官输出这些“信息要素”。

所以,“概括”的功夫,说到底就是什么呢?说到底就是——抓住要素的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要素”,比如说——学历、能力、愿景、兴趣……同样,在文学中,每一种文体也都有自己的“要素”。比如说: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要素是: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那么,当我们面对着一种文体来进行概括的工作时,就必须紧紧地围绕着这种文体自带的“要素”来概括。

中小学时代的“概括题”一般都出现在记叙文中,那么,针对记叙文的概括,我们就必须回答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举个例子吧,如果把《西游记》这本小说看作是一篇大型的记叙文,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六个要素,

时间:唐太宗年间;

地点:从东土大唐到西天的路上;

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

起因:应唐太宗之命,要去西天取经;

经过:在取经的路上,遭遇各种妖精的重重阻拦;

结果:最终冲破一切阻挡,取得了真经。

以上就是《西游记》这篇大型记叙文的六个要素,然后我们组织一下语言,把这个六个要素串联起来,就形成这样的一段话:

唐朝太宗年间,唐僧应唐太宗之命,从东土大唐出发,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个徒弟一路翻山越水,到西天去取经。在取经的路上,他们遭遇了各种妖精的重重阻拦,然而,他们最终凭借着能力和勇气,冲破了一切的阻挡,取得了真经。

以上这段话,大概就能作为“概括内容题”的标准答案。所以,回答“概括内容”的阅读题,大概是有两个步骤:第一,抓取相关的要素;第二、组织语言,把相关的要素串联成一段通顺的话。

所以,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同学,他应该先把面试官需要的几个信息要素提炼一下,比如说,

最高学历:本科;

最强能力:CAD制图;

最大成就:全国CAD制图大赛一等奖;

最大愿望:世界CAD制图第一人。

那么,他就可以稍微组织一下语言,这样对面试官说:

你好,我是来自xx市的xxx,我毕业于美国布鲁弗莱大学的传媒系,专业的教育促使我具备超强的CAD制图能力,我曾在全国CAD制图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我的愿望是成为世界上CAD制图领域的第一人,谢谢!

某位名人说,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人类哲学史上至少有一半的讨论是完全无效的。我认为,由于语言上的障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也至少有一半是无效的。这里所谓的“语言障碍”,就包括信息概括的不到位。所以,如果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首先就应该提高每一个社会公民的信息概括能力。也许,这就是语文考试中总是考“内容概括题”的原因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概括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