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心理学的专著,它里面的心理学的理论,都来自于一个叫阿德勒的人,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心理学家。
有很多人推荐看,比如说张德芬、陈文茜、曾宝仪,还有很多国内的心理学家,都推荐这本书,这本书里面,采用的是一种对话式的写作,就是一个哲学家,和一个年轻人,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书里面有一个观点,说一切的烦恼来在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他说如果一个人,是孤身生存在宇宙中,他是没有烦恼的,这个东西,我们用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来解释。
比如说,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你可以奇形怪状的躺着,可以乱吃东西,乱丢东西,那烦恼来自于什么地方,来自于我要被人看到就会很丢脸。
比如说朋友约我出去,但是我想起来,今天还有工作没做完,这些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人只有在社会关系里面,才会有这样的一系列烦恼。
那这样的烦恼,又是怎么产生的呢?阿德勒提出一点叫自卑感,这个自卑感,跟我们平时说,这个人好自卑阿,不太一样,他认为这种自卑感,其实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
每个人都想追求更好,那追求更好的动力,来自于什么,来自于每个人心里面,都存在的自卑感,那自卑感有很多,其实每个人都有,有的人会觉得,她比我聪明,她比我高,她比我长的好看。
她有很高的学历,我没有等等这些,都会形成自卑感,但是他又提出一点,困扰我们的那个自卑感,它不是一个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书里的哲人,身高一米五五,阿德勒自己也就那么高,一米五五这个身高,使得他在社会上,他的自卑感特别的强烈。
但这种自卑感,是因为那个一米五五的身高吗?并不是,是什么,是有人或者社会认为,一米五五很矮,如果这个世界上,全部都是一米五五的,或者说所有人,都没有高矮之分。
那么一米五五,他这个客观的事实,并不带有自卑感这个属性,也就是说,你这个身高,你这个体重,你这个外貌颜值,客观上来说,它没有好坏的区别。
好坏的区别,是社会对它的一个评价,是赋予它的价值,所以自卑感都来自于,别人的的评价,社会赋予的价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因为这种自卑感,其实是可以,往好的一方面转移的,比如说,我知道我不高,但是我觉得还OK啊,因为身高这件事情,并不会带给我,很大的困扰,我觉得我很聪明,然后我看过很多书。
但有一种东西是不好的,叫自卑情结,那什么叫自卑情结呢。就是对于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产生的自卑情结。
打个比方,比如两个人在比身高,其中个子矮的那个人,就会尽力挺直身体,把自己绷得笔直,让自己显得比实际上高一些。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自卑情结的表现。
所以到最后,我们会发现,之所以会自卑,会有自卑情结的原因是,我们在和人作比较。
就是这个人,读的大学比我好,这个人赚的钱比我多等等 我们的痛苦,都来自于这些地方,来自于和别人的比较,所以人生不是,和他人的比赛,如果你一直想着,和他人去比赛,你的痛苦是,一直会存在的。
如果你一直和别人比较,那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烦恼。其实,你一直都把别人的幸福,当成出自己的失败,这是我们经常犯的错。
我们经常在跟人作比较,那个人先买了房了,我还没有买房,这种比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他买房了,是他的幸福。
我没有买房,是我的失败,就把他人的幸福,看成了自己的失败,所以你的整个心情,就丧下来了,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看,如果每个人都是我的伙伴。
他买房了特别好,我也要买房,你看这种心态的转变,其实就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里面提到,给我们的一种全新的价值观。
就是我们把每个人当成伙伴,都是横向的一种关系, 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不是他成功了,我们就失败了。
而是他成功了,那我也可以这样成功,别人的成功可以变成一种,我们不断地调整自己,努力让自己变好的那个过程。
只要转变你对生活的看法,你的生活也会变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