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

朝三暮四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在故事的最后,猴子选择了先在早晨吃四个橡子,晚上吃三个橡子。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这则寓言的本意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珊瑚摄影

一、

虽说本质不变,但是呈现的时机不同,在人们心中所起到的激励作用也不同。故事中的猴子就已经是明显的例子了。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那天听一个朋友聊天,说他和别人合作结款时,如果先给百分之七十,最后完工再给百分之三十,那一定合作愉快,反之就需要好好谈谈了。同样是总钱数没变啊,为什么人们还是觉得先得到多的就愉快些呢?

朝四暮三是对的,先把眼前的、稳当的、较大的利益拿到手,因为之后的风险不可预料。

还记得田忌赛马吗?双方都是好、中、差三种类型的马,可算是总量一样,可是就因为安排不同,结果就不同,能说没有区别吗?

在不可预知的未来,还是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较稳妥。

二、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曾经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糖果。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糖果,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糖果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这个实验用于分析孩子承受延迟满足的能力,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

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他们具有一种为了更大更远的目标而暂时牺牲眼前利益的能力,即自控能力。

而那些急不可待只吃一颗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则表现得比较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换句话说,能等待的那些孩子的成功率远远高于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

一个朋友说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八月十五的晚饭后会给家里的孩子每人发一块月饼,希望他们留在晚上赏月的时候吃。每次一得到月饼,弟弟会迫不及待地吃掉,姐姐看着弟弟吃,过一阵子也会忍不住吃掉了月饼。只有她,会一直坚持到晚上,边赏月,吃花生,边慢慢地品尝自己的美味月饼。而别人,只能看着她眼馋了。那时候,会觉得非常惬意和幸福。她用自己的坚持,不仅换来了父母的称赞,还有一种满足感。

选择朝四暮三的人,相对来说,对未来更有期待,更能够控制和规划自己的生活。

到底怎么选,还是要看你到底怎么想,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