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第三周]人力资源应用心理学—心理效应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重视方法和技巧,其管理方法中隐藏着一些有趣的心理学效应,主要有五个有趣现象:

人力资源心理学之一:三分之一效应

其实在生活中,“三分之一效应”起作用的地方是很多的。最典型的就是顾客对于店铺的选择。设想在一条商业街上,有一排服务质量相差无几的店铺,你来估摸一下哪一个店铺生意更好一些呢?也许你会认为是第一家,因为它可以截住顾客。实际上,当顾客走进一条商业街的时候,通常是不可能在第一家店铺成交的,他总认为前方有更合适的。那会不会是最后一家呢?通常情况下也不会,因为一旦前方没有了可供选择的店铺,顾客会产生一种后悔心理,觉得前边看过的似乎更好一些。如果这条街是一眼看到头的,通常情况下,分别处于街道两头三分之一位置的店铺更容易被选中。 

人力资源心理学之二:蝴蝶效应与防微杜渐

心理变化纤细而微妙,一丝再细小的不快心情或许就会导致一整天的心境不快,或许还会引起诸多烦恼,甚至还会引来一连串的厄运。

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在研究“长期天气预报”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很大不同,忽略微弱的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洛伦兹发现了微小差异导致的巨大反应,她用一种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扇动起来的小小旋涡与其他气流汇合,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告诫我们:要注意微小的不良情绪,对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调整心态,否则可能酿成大的不良后果。

人力资源心理学之三:多看效应

在许多人眼中,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使然,事实果真如此吗?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做过实验:先向被试出示一些照片,有的出现了20多次,有的出现了10多次,有的只出现了一两次,然后请被试评价对照片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被试更喜欢那些看过很多次的熟悉照片,而非那些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即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看的次数很少或根本没有,相互喜欢的程度也较低。

可见,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因此,一个自我封闭的人,或一个面对他人就逃避和退缩的人,由于不易让人亲近而令人费解,也就不讨人喜欢。

当然,“多看效应”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首因效应要好。若你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差,则见面越多就越讨人厌,“多看效应”反而起了副作用。

人力资源心理学之四:从众心理

很多时候,当个人的观念和行为受到群体行为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时,个人的观念和行为会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

比如,在开业务讨论会时,如果一个人的意见与大家的意见不符,那他很可能放弃自己原来的想法,而追随大家的意见。

另外,从众心理的出现还与当事人缺乏行为的相关知识有关,因此,别人的行为很容易成为自己行为的参照物。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商店里有很多人购物,于是,就将自己的购物地点选定为该家商店,实际上我们对这家商店并不是真的了解。很多商家掌握了人们的从众心理,便雇佣很多“托儿”进行不正当促销。

人力资源心理学之五:巴纳姆效应

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打多相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月[第三周]人力资源应用心理学—心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