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1

妈妈!妈妈!陪我玩!

妈妈!妈妈!这道题怎么做?

妈妈!妈妈!这个字不会写!


幼儿园的小朋友依赖父母,希望陪着他,看着他,所以时不时对爸爸妈妈发出“爱的呼唤”,并没有顾及父母在忙,是不是会打扰到父母的事情。

如果说孩子那时还小,还需要父母贴身陪伴提供安全感和亲近感的话,到了小学阶段,还是那样经常性地叫爸爸,叫妈妈的话,那说明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还不会理解和感受别人,缺乏同理心。


不能等待,并非性子急,或许是父母的溺爱

教养孩子的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有一些变化。

婴幼儿时期,因为需要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当孩子发出呼唤需要父母的时候,是需要第一时间给予回应的。

但是,当进入幼儿园中大班,以及进入学校后,需要教会孩子等待,而不是他有什么需要都必须立即得到满足。

倘若,年龄稍大后依然沿用婴幼儿时期的回应方式,对孩子来说就是“我说什么都必须得到快速地回答”,那么孩子就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只会想着自己而不会顾及旁人。很显然,这变成了溺爱了。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他只会看到自己的事情,需要立刻帮他解决,而不会去想爸爸妈妈是否在忙,是否正在处理手头事情。

例如,在与别人谈话;在接着电话;或者忙着做饭、洗衣等等。

他不会等,也不愿意等,一旦不能得到满足,生气、发火、对父母大喊大叫,引发更加严重的负面情绪。

请等一下,妈妈在忙,你看妈妈在做什么

生硬的拒绝,或者发火训斥,并非有效的教育方式。

想要孩子照顾别人的情绪,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不打扰别人,那么父母需要教他“请等一下”,并告诉他,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不能够立刻答复他。

“你看妈妈在做什么?”

孩子必须学会适当的等待,避免打扰、打断别人做事,学习“察言观色”,学会在适合的时机去招呼别人。

等一下,看起来好像是训练孩子耐心,其实更多地培养孩子同理心,了解如何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不是“我”为中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