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宽恕

封面设计: 枫叶丰泽

推荐编辑:缕缕芳香

推荐语:《向阳花》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难以抉择的伦理困境:作为一个在集中营饱受折磨的犹太人,是否应该原谅一个面临死亡且向犹太人忏悔的纳粹士兵?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个问题,有独到见解,而且语言表达流畅。值得推荐!


01

纳粹集中营幸存者,奥地利犹太人西蒙•威森塔尔写了一本回忆录《The Sunflower》。

作者在书中前半部分交待了将本书取名为《向阳花》的原因:向阳花代表着冥界与光明的交通,而集中营的犹太人则连这通达光明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作者用平和沉稳的文笔描述了在集中营里所受到的非人待遇,没有一个不雅之字,也没有一句歇斯底里的愤怒,却让读者感受到了纳粹的罪恶,死亡者的无助和幸存者对生的渴望。

这卑微的期盼,让人不禁流泪叹息。而这本书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不同于其它同类书籍只描述苦难。

而是用一个偶遇的经历转折,提出了一个令世人沉思,却至今也无人能给出答案的问题:他该不该宽恕一个在临死前忏悔的纳粹士兵?

02

作者在集中营暗无天日,充满恐惧地生存着。那种每天被死亡陪伴的日子,让他在有了出去干活机会的时候,犹如渴极了的人看到水后般的激动和喜悦。

他被叫到一个临时医院帮忙照顾从各类战场上下来的受伤德国纳粹士兵。有一天他被护士叫到一间病房,里面躺着一个从头到脚缠着纱布的纳粹士兵,他没救了,快死了。

但是在临死前,他意识到自己杀人的罪恶,因为是天主教徒,他希望在死前,能向一个犹太人忏悔自己的罪恶,得到这个犹太人的宽恕,好让自己能够安心的死去。

作者坐在病床前,从开始对士兵的憎恨,多次摆脱开士兵拉住自己的手,到后来静静聆听他经历的屠杀犹太人的集体暴行,再到他深深的忏悔和请求自己的宽恕,作者内心的触动是极大的。

可是面对这个用极其残忍的方式屠杀了手无寸铁,包括老幼在内的犹太人的凶手,作者沉默了。

因为他除去愤怒和悲伤之外,他还在想: 我有资格代替那些死去的同胞宽恕他的罪恶吗?

如果作者答应了这个垂死的纳粹士兵,后者是可以松口气,没有牵挂和遗憾地去另一个世界了。

可是那些死去的无辜的犹太人,又由谁来归还他们的生命呢?那些幸存下来的人们所受的非人遭遇,又由谁来还其公道呢?

于是在病床前,在士兵咽下最后一口气,在他充满渴望和哀求的目光中,作者保持了沉默。

士兵带着遗憾和罪恶离开了人世。作者在他临死前,答应他,如果自己能活着出去,会把包裹交给他的母亲。

03

战后,作者遵守诺言去看了士兵的母亲。在老人面前,作者没有提及士兵死前对犹太人犯下的罪行。于是士兵在母亲心中依然是那个善良阳光的儿子。

作者用了好多年也无法给出答案,自己没有在士兵临死前宽恕他,到底对不对?

于是他写了这本书,提出了上面的问题,邀请了世界各地活跃在各个领域的犹太人和一些关心犹太人问题的人士,来参与讨论这个问题。

我看完书的后半部之后发现,大多数人都支持作者保持沉默的做法,而牧师们却主张宽恕。

这是个至今为止也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认真阅读了书中各界优秀人士的见解,我也想提及一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虽然我最终也没有答案,可是我思考的过程,是值得记录的。

04

纳粹屠杀犹太人与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罪恶,离我们太遥远,但是却震惊世界。

虽然没人愿意去回忆那悲惨的过去,但是它们对人类发展的警示作用却不容忽视。

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难,其实我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的行为。

就如,我们没有经历过南京大屠杀,却要谴责大屠杀的生还者,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团结起来等等。

同样的,对于作者是否应该宽恕那个临死士兵的忏悔,其实我也没有资格评判的。

但是,我想说:假如是我,我可能会同作者有着同样的举措:在罪人的忏悔面前,保持沉默。甚至,我可能都不会答应去见罪人的母亲。

从这一点来说,作者是伟大的。是的,我愿意用伟大这个词来表示对他的敬重。

要知道,从集中营生存下来是奇迹也是痛苦的记忆,因为他们不仅身体受摧残,精神也在受着折磨。

这样的非人遭遇,会伴随幸存者后半生,是一种极其痛苦、难以忘怀的悲惨。

整日被死亡伴随的人,在犯下滔天罪行的士兵面前,还可以保持沉默,不去咒骂他,不去躲避他,不去毁灭他请求自己去见下母亲的最后希望,这已经是一个经历过非人遭遇的普通人的高尚了。

他去见士兵母亲时,居然没有在母亲由衷夸赞儿子善良的时候,揭穿她儿子的罪恶和暴行,因为这位母亲已经失去得太多了,他想应该允许她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

作者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在无辜者身上为自己复仇;不管在犹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在纳粹士兵母亲这里表现得凶残是不公正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更让我觉得作者是一个非常善良且高尚的人。

因为他拒绝宽恕是因为那个时间,那个地点,而不是因为他自己的仇恨。

有没有觉得,让一个受尽苦难,几乎已经对生命不再抱希望的人,对曾经给自己和同族人带来灾难和屠杀的刽子手的母亲表现得宽容一些,是需要极强的道德勇气的。

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的我,尚且不敢肯定是否做得到这样的宽容,那么又怎能要求受难者做到宽容呢?所以,我由衷地敬佩作者。

05

对于纳粹士兵临死前的忏悔,我其实是有不同看法的。

士兵用恐惧的语气讲述了党卫军如何把手无寸铁,包括老幼在内的200多名犹太人反锁在二楼的一个房间里。

然后,向里面扔手榴弹,用机关枪扫射,目的是为了集体消灭这群犹太人。

士兵在病床上对作者说,他也不知道这些人犯了什么罪,要受到这样的对待,可是命令是必须执行的。

当听到屋里传来的撕心裂肺的哀嚎;当他看到惊恐绝望的人们从二楼窗户往下跳;当他看到那个只有二三岁的孩子被他父母抱着一同跳下楼企图在绝望中逃生时,他的心颤抖了。

当他自己也面临死亡的时候,他想到了忏悔,他说他觉得自己是罪恶的。他希望作者可以宽恕他。

读了这个惨烈的情节描写,我的心也颤抖了。我不太相信纳粹士兵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转变他的观念。

人的狂热是很容易被煽动起来的,可是忏悔的到来,却不会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做到的

我更愿意相信,也许是因为他信奉天主教,他害怕带着罪恶去见上帝,会被拒绝。于是,他想在临死前,得到犹太人的宽恕,以求内心的平安。

也许我的想法不对吧,但是我觉得这是相对合理的分析。

这样看来,这个士兵的自私左右了他的行为,让他在作者面前忏悔。

假如他没有面临死亡,那么这种残忍的杀戮是否能触动他的良知,让他感到罪恶呢?我不得而知。

同时也可以看出,犹太人是多么没有地位:每天像牲口一样被党卫军驱逐喝斥着,而当党卫军士兵想忏悔了,他竟连拒绝或选择的权利都没有,就必须去面对。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

就好比,一个人要被杀害了,他还不得不对刽子手说:谢谢你给我死亡的机会。

06

读完全书,思考了很久,我仍然没办法给出答案。但是我知道,这本书给了我强大的震撼。

人类是应该向着文明发展的。所有借助于高尚的理由而发动的战争,对人类来说,都是灾难;也是不应被宽恕的罪恶。

期盼世界持续美好,人们幸福平安。

文|枫叶丰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