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颗糖试验

现代教育史上,有个经典故事:陶行知用四颗糖,把一小男生,感动地稀里哗啦。

咱也想试试,自己能否用五颗糖,俘获孩子的心!

陶行知,是把自己口袋中的糖拿给孩子;咱呢,口袋中没糖,只有一件宝贝。

咱这件宝贝,神奇!不光能换到糖,还能把换到的糖再变成另一件宝贝,转送给孩子。

你信不?

哈,不拐弯抹角了,直接说事儿。

两年来,每天徜徉在中,结识了不少钟情于文字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和丰盈。

收获最大的,当属得到了许许多多简友的信任、支持和鼓励。简友们或留言,或私信,以不同的方式,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来自神州大地的最美祝福。

,这个文字爱好者的天堂,是我灵魂的不二归宿。期待在这里,能与更多的灵魂发生碰撞,然后,再碰撞出一个个新的灵魂。

呃……煽情的话,就到此为止吧,说点儿实际的。

我不是在跟孩子们互通书信、合写一本书嘛,如果各位简友的孩子(若有的话),喜欢天马行空地思考,愿意持之以恒地记录,最重要的——乐于把自己的思考和记录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我,那么,欢迎加入我们的写书团队。

我将带领孩子们,一起创作一部文学作品,书名暂定《汉修先生在中国》。

先用三句话,介绍《汉修先生在中国》:

一段真实反映新时代中国少年精神世界的记录

一段突破时间空间阻隔持续三十年之久的约定

一部志在超越《亲爱的汉修先生》的文学作品

再用一段文字,介绍《亲爱的汉修先生》:

鲍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

到了六年级,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

在信中,鲍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

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鲍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

一篇描写自己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让鲍雷伊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该书荣获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如果要在文学作品中找一个自己的偶像,我毫不犹豫地选汉修先生!

把汉修先生当偶像,并非出于崇拜,而是为了——超越!

PS:先把牛皮吹下,然后去做件牛事儿,以对得起这个牛皮。


最后,做几点补充:

1.你的孩子,最好在小学三年级以上,太小的话,文字表达或许是只拦路虎。当然,也有例外,上就有不少文学功底令我乍舌的小后生。

2.我不给孩子讲课、不给孩子辅导,只给孩子写信,同时,要求孩子给我回信。对,是要求,或者说,必须给我回信!那些只想收信不愿回信的孩子,请另觅它路。

3.鉴于许多孩子没有类似的经历,特给孩子备了一次体验(即,我给孩子写的第一封信),体验过后,再决定是否加入。

4.此次体验不收钱,只收糖!点击下方“赞赏”按钮,送我五颗糖,我边吃糖,边给孩子写信。(感谢提供“糖铺”,嘻嘻)

5.送糖完毕后,记得发简信给我,留下孩子的姓名及收信地址。(切勿在评论区留个人信息)

6.更多的话,咱信纸上聊。


暂不知道我是何方妖孽的简友,请把你的手机使劲儿往地上一砸,大呵一声“土地老儿,给我出来!”然后,捡起手机,戳这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颗糖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