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论坛观点

课本里的成长:康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一、今天的义务教育教材,或者说整个教育体系中涉及的教材,实际上是为现在的成人设计的。

常常是现在的成人世界出了某些方面的问题,才从教育设计的角度,设计相应的教材,试图让未来的成人——今天的孩子不至于再出现在的问题。心存这样的认知有两大意义:第一,教育完全可以以更为科学系统的方式,成为社会的中心,所谓打造“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实际上是有教材可用的。只不过,适龄孩子用的重点是工具层面的,而成人用得更多的是人文层面的。多年不变的教材才可怕!第二,新编定的教材体系,解决不了未来的问题。未来的问题必须由未来人来解决!

二、文章到底为什么有生命?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立言,本质上讲是它掌握了话语权,是他在某些方面,获得了说话的权利。而一个人所立之言,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或者说一个人所写的文章,之所以有生命,能够传播与存续。尤其在今天,一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能够达到一个后人无法超越的地步。二是古人的一些经典篇目,让现代人感觉到再也无法超越那个精神境界。世界正在一点点纷繁复杂化,世界本身的这种进化,一定程度的是不可你转的。而人的精神境界,或者说世界观是循环往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在经验前人经验的价值判断,所不同的是面对的问题不同而已。古人之所以能够跟深邃,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生活的处境更纯粹;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一次阅读,我们都是将自己的心灵代入进去了。一次一次不同心灵的代入,赋予了那些文字与时俱进的解读。于是,文章本身便有了生命,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世界中,放大,成为我们生命世界里最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

与其说是文章滋养了我们,不如说是我们自己滋养了心灵。

三、知识的回归现象:陈丽——北京师范大学

1、互联网推动知识观的发展

思维本体论——生成本体论——联通本体论(建立动态,信息网络)

教育实践如何适应新的知识观和本体论

2、如何领导和推动教育信息化?

落点在课堂,但撬动的不一定在课堂

所有不用的技术,买了就落后了

统筹推进:三位一体统筹推进

解放思想:探索开放共治的教育服务体系

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可以一起办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面向未来的首都教育现代化思考与实践:李奕——北京教委主任

1、对中国未来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不是未来,而是在当下。

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2、首都教育面临的任务和挑战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3、近些年的探索和实践

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社会大课堂

高参小,社参小,外教(参与中小学的建设)

学区与集团化的转型升级


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奋斗:金一南——国防大学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出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如果没有毛泽东,我以为我们只会吃败仗

如果没有任正非,我以为我们只会吃土

这两位改变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说说苏霍姆利斯基:李镇西

1、一个人是怎样一层一层丰满起来的

第一次接触李镇西,是在郑州四中的礼堂里。那个时候,他被会议的组织者贴上“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的标签,在礼堂里讲《风中的芦苇》。还好,他让自己的思想像倩女幽魂一般,暗香一缕飘在学术的上空。第二次见到他时,他已经是个激愤的老头儿了。他重复着别人的观点,用自己极端的方式。讲自己在武侯区的中学,把老师们安排在队伍正中间,号召全校师生“向中看齐”。台下坐着上千名一线校长,所有的校长都能感受到他的苍白。第三次见到他,我和我的同事用得是一种极为“粗暴”的方式。他在武侯区教科所工作,我们突然就闯进他的办公室。他真的成了一个苍老、可怜的小老头,反复唠叨着一句话,“我很忙的,你们怎么突然就来了”,与祥林嫂没有什么分别。台上和台下的大落差,反而让我在悲悯之外,对他产生了一种敬意。

我们通常只会羡慕被神化了的公众人物的运气、才气和神气。而这些恰恰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在李镇西身上,我看到的是执拗与勤奋。看到的是祥林嫂一样的情商,努着的老头儿的持之以恒的勤奋。

而这样的人格究竟从哪里来?第四次见到他,他站在五千人的奥林匹克中心会场,分享一个普通的主题——说说苏霍姆利斯基。他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少年、青年甚至晚年时代。讲解了他关于教育的种种细节。那一刻,他本身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延续,只不过他的智慧不及,执拗不及,更重要的是,实践不及。没有人可以成为另一个人的延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使命。但李镇西,一生都在努力读和做苏霍姆林斯基。   

你可能感兴趣的:(基础教育论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