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听后感

(1)

今天通过“得到”听了胡一峰解读的《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颇有些心得感受,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

(2)

先写点旁的东西吧。

今天听这本书,突然间对看书和听书的微妙区别有了一点感悟。

我很喜欢书,也买了很多书,但真正看完的书可能不到20%,问题在哪里?问题可能在于当我启动买书的念头的时候,是我的真实感受(正是因为这种真实感受,所以我从来不拒绝买书,即使不看也没有罪恶感),但当我买了书,准备看书的时候,又进入到了“头脑”层面,在“头脑”层面觉得看书是一件很累的事,远远不如看手机、玩游戏有吸引力,再加上自己没有很好的看书技巧及明确的目的性,所以,买书不看书,就成了我的一贯作风。

而我在“得到”里订阅了很多专栏,除了是因为时间不够以外,基本上都是比较投入的去听,看的情况比较少,而且听的效果还不错,尤其是在一边听,一边记笔记和感受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理解的更加透彻。

两种方式对我而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为什么我更愿意听书而不是看书?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又想到三个重要的类比情形。

一是瑜伽的练习。真正好的瑜伽导师和练习者之间,很少会一边演示动作一边语音引导,往往是完全用语音引导,区别就在于瑜伽的练习需要的不是用“眼睛”去看这个动作,而是要通过“耳朵”去听,去感受自己的身体。“眼睛”看过后会经由“头脑”处理,再进入“身体”层面,“耳朵”听过之后,可以不经过“头脑”,直接进入“身体”层面,绕过了“头脑”(意识)层面的干扰,直接进入“身体”(潜意识)层面,所以最终带来的感受和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是算命的为什么都是盲人。我以为,盲人在跟你沟通的时候,会用一些套路让你说出他想听的话,但他最终的判断不是“你所说的话”,而是你在说“你所说的话”的状态(包括声音、能量场等),他的“听觉”,或者说觉知力会因为眼盲而强于一般人,正是他通过听,练就的这份觉知力,来他人做一些相对准确的判断,直达你的内心,这就是直觉。其实武志红在心理学专栏里介绍过一个游戏,就是让大家蒙上眼睛,然后听一个人讲自己的故事,再纯粹凭感觉做判断,这和盲人算命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遮蔽你的“视觉”,提升你的“听觉”,最终凭直觉做判断,人的直觉往往是很灵的。盲人和心理学专家在直觉的敏感度上都很高,前者是因为客观原因被动所致,后者则是主观选择长期训练所致。

三是为什么“倾听”是最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表达很重要,但比表达更重要的是倾听,我以为,其实不是“倾听”重要,而是因为通过“听”这个手段,相对更加容易进入自己的身体和觉知层面,更加容易感知到对方的感受,也就能更好的“看见”,而眼睛却相对而言更加难以“看见”,眼镜会被头脑所蒙蔽。

通过上面的三个类比的情形,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看书的器官是眼睛,而听书的器官是耳朵,眼睛连接的更多是头脑,是意识,是想当然的判断,耳朵连接的更多是你的心,是身体,是潜意识,是你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和感受。我们要学会善用耳朵,听人听己。

(3)

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我想澄清一点,我听《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的本来目的是真的想写这本书相关内容的听后感,写第一段的时候还是这个目的,写第二段的时候只是想简单插一点突然的想法,只是没想到这个想法竟然变成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真的是意料之外。

另外,突然有个想法,是不是可以尝试让自己蒙上眼睛生活一天,体验下这种感觉,让自己的听觉和心、感觉加强连接感,作为一项觉知力训练。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听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