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中秋,粽香四溢

本文参与贝公益第一期主题征文活动。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每当天气转凉时,故乡的中秋节就要来临了。中秋时节,故乡的天空总是阴云密布,一场细密的秋雨下来,大家就都添上了第二件衫。

中秋时节,不仅是给我们带来了凉爽。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品尝中秋传统美食的快乐时光,也即将来临。在我们那个物质还不够富足的孩提年代,对于中秋节日的期盼,是基于能够享受传统美食。

故乡的节日传统美食,似乎总是跟我们在外面的世界,所耳熟能详的美食相差甚远。就像端午节,众所周知的是要包粽子,吃粽子,而我家乡的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却是粉蒸肉。中秋节也不例外,月饼是大家熟知的中秋节传统美食,而我家乡的传统美食却是粽子。粽子的主角也不是像端午节吃的三角粽,而是枕头粽。当然也有三角粽做配角,但我们叫它羊角粽。

家乡的粽子与我们在外面吃的做法不一样,工序复杂。我们小孩子看着大人一样一样程序走下去,心里那个急啊,只盼着能够快快吃到香喷喷的粽子。可是,越心急,感觉等待的时间越长。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故乡的粽子是用草木灰碱水泡制的,而草木灰碱水的制作是比较耗时的。母亲在收第一季稻谷时,就挑选晾晒得最靓的稻草收藏好,待到中秋时备用。那时,正好是我们放暑假的时节,晾晒稻草时,母亲给我们鼓劲说:“你们要好好晾晒稻草哦,等到中秋节时,才有香香的粽子吃啊。”为了中秋吃到可口的粽子,我们干活特别卖力。

用来泡糯米的草木灰碱水的制作,也是一个技术活。开始的时候,我见母亲把烧过的稻草灰,用两根长长的木棍,夹到装清凉井水的瓷缸里就好了。我觉得简单又好玩,跃跃欲试。母亲把两根木棍让给了我,可是母亲喊我夹稻草灰时,我却迟疑了,怕被火烧到。等我敢去夹时,母亲却告诉我,已经不能用了。原来,要在稻草刚好烧成黑色的碳时,快速地把它浸到井水里,而等烧成白灰时就不能用了。

稻草灰烧制好后,让它在装有井水的缸里浸泡一夜,泡出碱水来。然后用家里的大竹编箩筐装好,吊起来,让碱水过滤出来。第一次过滤的碱水是不能用的,母亲说味太浓了,用第二次过滤的碱水,金黄金黄的,把它澄清。糯米洗淘干净滤干,然后用过滤出来的草木灰碱水浸泡。等泡到粒粒糯米澄黄澄黄的时候,就可以包粽子了。

母亲包粽子时,我就在旁边守着,就盼着能快点吃上粽子。我也曾尝试过学习包粽子,可是在母亲手里乖巧听话的粽子叶,到了我手里就像四五岁的顽童,你叫它往东,它却往西。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后来,我索性就在旁边看着,母亲就像会变魔法似的,一会儿一个就包好了。

粽子包完后,煮粽子也是一项大工程。一个是因为粽子个大,另一个是因为量多,因为还要送一些给长辈吃。我们那时,是用煤炉子煮粽子,锅子要用一个超大锅,那个大锅平时都是用来煮猪食的。烧开后慢火细炖,一般是从傍晚开始炖,第二天清晨才从锅里捞出。

早晨醒来,粽香四溢,馋得我们一个鲤鱼打挺,起来直奔厨房。闻着纯天然的粽香,垂涎三尺。可是,母亲告诉我们,暂时还不能吃,先要敬在天上的老祖宗,然后再送一些粽子给爷爷奶奶家,最后才轮到我们吃。

我们在能吃之前,馋得百爪挠心,只盼着能快点尝尝美味的粽子。敬老祖宗不能急,但当送粽子给爷爷奶奶时,犹如长了飞毛腿,比平时用时缩短一半。一心只想赶快完成任务,然后回去好好享用粽子。

终于轮到我们吃了,用筷子戳上一块粽子,然后再在红糖水里裹一遍,咬一口,满口粽香四溢,很满足。

自从离开家乡出来读书以及工作后,就极少有时间回去故乡过中秋了。在外面,也吃过各式各样的粽子,但始终觉得没有故乡的粽子香。

又是一年中秋时,回忆起儿时的中秋粽子,故乡特有的中秋粽香,似乎还在唇齿间缭绕。

枕头粽子(网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故乡的中秋,粽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