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拖延

估计很多人都有拖延的问题,拖拖拉拉不去做事,到最后截止日把自己搞得很焦虑,内心不接受这样的自己,但却没办法做出改变。

为什么会拖延呢?在众多的原因中,有一种是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倾向,也就是一开始在头脑中给自己一个过高的预期:这件事我一定要把它做得多好多好,会生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就是不去行动,导致时间一点一滴溜走自己却没开始行动。比如,关于写作,我就经常会有这种倾向,周末一早就开始想今天时间充裕一定要写一篇相对好一点的文章,结果就开始在头脑里想写这个还是写那个,总觉得时间多,于是任凭自己天马行空地去想象,结果到了晚上意识到再不写就来不及了,才在慌乱中赶快动笔...

为什么要克服拖延?一方面,我们都深有体会,做事总是拖延,会极大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降低自我价值感,持续拖延会形成一个自我挫败的闭环,很不利于心理健康;另外,今天在得到听书里听到一个很棒的观点,《异类》里提到一个定理:一万小时定律。它是说,任何一个人只要在某个领域专注努力一万个小时,就会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比如在工作中,成为专家大约需要花费5年时间,可事实上,我们很多人的时间都被拖延消耗了,哪怕工作10年、15年依然表现平平。所以,克服拖延、终结拖延,是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被拖延症消耗的时间越多,能投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时间就越少。

那如何克服拖延?福格行为模型说,任何行为的产生都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也就是,行为=动机+能力+触发。动机是指做事的目的、理由;能力是指具备相应的能力;触发相当于开关、引爆点。相应的,想要让自己不拖延地去做一件事,就要从这三个要素着手去解决,比如说你想要解决拖延运动的问题,首先搞清楚动机,为什么要运动,为了身体健康、为了穿衣好看...总之找到一个对你来说重要、有吸引力的意义。其次解决能力的问题,有时候我们拖着不做一件事,很多时候是因为那件事超过了当下的能力边界,所以要对事情/任务进行拆解,给自己拆解出一个无压力无负担的最小任务单元,保证自己可以轻松上手,比如规定自己从一个仰卧起坐做起,每天增加一个...总之,摒弃完美主义的幻想,不想着一口气憋个大招,而是让自己先行动起来,然后在行动中一点点推进、完成。最后,触发开关,简言之,你不能让自己忘了那件事情,可以写个便签条贴在书桌上,让自己时刻可以看到,通过便签条的提醒触发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