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他们为什么敢称自己是失败者?

成为《十三邀》的粉丝,是去年初夏的事。

南方的梅雨季节,最教人难以将息。哪怕邀个下午茶的局,都懒得出门——没雨的话,天气粘滞得让人难受;遇到不期而至的大雨,又要被浇个透心凉。虽说宅家对爱书人来说是幸福的日子,可总有疲倦的片刻。那天,就因为书读累了打开电脑搜索到了被安利了很长时间的《十三邀》。

蔡澜、冯小刚、徐冰……我看着在《十三邀》里出现过的嘉宾犹豫了片刻:先听谁说?片刻以后,我选择了冯小刚。

烫过的鬈发长过耳垂、修身衬衫、牛仔裤、夹趾拖鞋,《十三邀》的忠实粉丝瞬间就能认出,我描述的是谁,对,《十三邀》的主持人许知远,那已经成了出境时许知远的标准装束,特别是那一双夹趾拖鞋。正因为那一双夹趾拖鞋,我差一点放弃《十三邀》——保守如我,觉得男人穿露趾凉鞋都很过分,不要说夹趾拖鞋了。当然,《十三邀》不会因为我的放弃而稍逊风骚,我却会因为自己的偏见而失去感悟他们的智慧火花。

穿着夹趾拖鞋的许知远,在单向街书店准备出发去采访冯小刚时,胆怯和想临阵脱逃的念头溢满了画面,这有别于以往我看过的名人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表现。他们,多半是全能的自上而下的,哪怕坐在他们对面的采访对象是自己专业领域的翘楚,也总是被主持人牵着鼻子走。而许知远就要去见冯小刚前的表现,让我意识到,由许知远担纲主持的《十三邀》,大概要打开名人访谈节目的新视角了。顿时我忽略了那双膈眼的夹脚拖鞋,紧盯着视频里就要去见冯小刚的许知远。只见许知远背过身子嗫嚅道:"我都不知道待会儿看到他时要问些什么", 这更增添了我对即将呈现的《十三邀》访问冯小刚这档节目的好奇。果然,许知远与冯小刚之间的问与答,总是答得从容问得勉强。后来,看得多了我发现,采访冯小刚的这档节目是所有《十三邀》中最短的,《十三邀》居然肯放出能显露出许知远短处的节目,让我找到了理直气壮成为《十三邀》粉丝的理由:能跟着时不时露怯的主持人共同进步。

2021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业已播出的4季《十三邀》化作了文字分四册正式出版。这是一个影视化比文字更吸引人的时代,既然如此,出版社反其道而行之地将影视化了的《十三邀》做成书版,意义何在?难道是书版有着影视化的《十三邀》无法比拟的长处?想要答案,"只有亲口尝一尝梨子的滋味"。

对应已播出的四季《十三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十三邀"书系,也分成了四大册,书名分别是《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我们都在为大问题做注脚》和《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想要不漏读,最无脑的做法是将一整套《十三邀》书系买回家,然而,"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现状让我害怕又买了4本装饰书,就决定先收一本。这一决定既出,先收哪一本也已板上钉钉,《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在访问冯小刚的那档《十三邀》之后,我几乎看全了已经上线的《十三邀》,就是没法忘记许知远从单向街出发时表现出来的怯懦。被主持人的这种状态带入坑后,我觉得"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这句话最能概述许知远与《十三邀》之间的关系——我们一季季一集集地追看《十三邀》,是为了欣赏被许知远采访过的那些成功人士的表现吗?并不,我们欣赏的是许知远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魅力何在?每一个《十三邀》的粉丝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在蔡国强的回应里:

许知远:你现在这么成功,而且是一个接一个的成功,你怎么看自己的这种成功?

蔡国强:主要是没有成功,才会一直去做。

许知远:对你来说,什么样才算成功呢?

蔡国强:真正的成功就是能一直不成功。

这一问一答里,看似有一点丧气,可是,用一次次不成功来追求真正的成功,蔡国强的回答里难道没有一种不肯松懈的劲头吗?那么,被归到《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一册里的被采访者,一定是坚韧到不忌惮示弱的真正的成功者。事实上,张艺谋、坂本龙一、李安、徐冰、蔡国强、冯小刚、姜文、王健、贾樟柯、诺兰、徐铮等等被收入《我还是更喜欢失败者》的他们与许知远的对答,虽显示出了每一个人的个性,但用温和"掩饰"起内心的坚不可摧,是他们共性。

书握在了手里,现在的问题是,我已经看过许知远采访他们的所有视频,有些人的我看了还不止一遍,因此,有些段落都能背诵,如此,读书版《十三邀》还有意义吗?

唯有举例说明了。

我粉大提琴演奏家王健比粉《十三邀》更加坚定,所以,许知远访问王健的那档视频,我看了不下5遍,以致,阅读标题为"音乐让我们还记得自己的灵魂,它的伟大就在这里"的过程中,许知远和王健问答时的表情,始终浮现在脑海里,所以,我可以非常肯定,王健说他少年得志后曾花一大笔美金替自己买过一辆跑车那一段,被书版删除了。这样的删除对书版有什么益处?让嘉宾在回答许知远问题是迭出的金句能够凸显出来,比如,"后来我读完耶鲁大学,去茱莉亚音乐学院读书,在那里读得最多的是希腊史诗,譬如《荷马史诗》。其实你说学音乐读这个干什么?非常有用,非常重要,因为这是西方文化的起源,西方文化最根本的东西在里面。"再比如,"有两种理念一直在争论,感性重要还是理性重要?我向来认为,理想是总结感性的工作,感性永远走在理性之前。我坚信人类的感性其实是我们灵魂的指路明灯,理性只不过是帮助我们让感性往更深去发展。有些东西我们不理解,但是能感觉得到……",我承认,两段引文我在看视频的时候都听王健说过,可是,观看视频时我们总是被主持人和被采访者的表情神态所吸引,就算他们口吐莲花,那"莲花"也会如风过耳,不能引领我们往深处思考。再者,看着王健说话,总是下意识地专注他关于音乐的见解。事实上,仅我所引的两段话,其指点迷津的价值绝非囿于音乐——这也是我以为就算追遍《十三邀》也有必要读一读书版《十三邀》的原因:当这些文字从视频里剥离出来后,变得异常纯粹了,也就更能帮助阅读者更好更深地理解王健他们何以敢称自己是失败者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三邀》:他们为什么敢称自己是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