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你最需要的是对自己的掌控感,而不是对他人

[别样生活,万卷书万里路]2020年10月1日,周四,晴,连续1000天阅读日记第589天。


近来突然把跑步时间从晚上改成了清晨。

时令正是金秋。万物静谧,瑰丽的大自然用丹桂的馥郁金香填满它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生命的细胞。一场秋雨,淅淅沥沥,绵延数日,校园下了无数的桂花雨,红色热烈,黄色绚烂,这么多年难得一见的奇景。天地之间,宁静而不失生气。于此良辰美景中,惯常轻轻松松五公里下来,让人心情大好,觉得内心充满了力量。跑步速度也在不觉中加快了,从五公里四十多分钟进入40分钟再到35分钟,甚至34分钟以内。似乎,再这样下去,不出一年,跑个半马似乎不成问题了。当然,初步估计,再坚持下去,明年的西藏行应该会一路畅通无阻。

而平凡如我,卑微如我,虽一无所长,一无所成,但似乎有一点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任何事情只要我认定了,就可以长久坚持下去。不管是读书写作,还是健身锻炼。

此前,我已经连续泡澡七年。这个锻炼身体的方式,让我这么多年身体基本保持健康,精力充沛,即便工作事情一堆,生活琐事缠身,我依然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冲天的干劲每日完成阅读和写作,上课和咨询,带娃与家务等各种事项。

而泡澡法运用此前,我不断因为各种原因生病住院,身体素质堪忧。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让我精神萎靡甚至几至奔溃。

是泡澡让我的身体好起来,让我重新恢复到那个生气勃勃的我,精力充沛的我。并能让我坚持每日平均阅读10万字,每日平均写作1000字。迄今为止,近年来读过了上千本书,写作了100多万字,也坚持我的心理咨询和婚姻咨询工作,不但救助了自己也能心有余力救助他人。

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也让我从此不惧过往,不畏将来,觉得自己在现实面前坚如磐石,气定神闲。在位高者面前,不谄媚折腰;在位低者面前,不轻慢傲娇。不过分追求外表的华丽光鲜,简简单单的衣着下,一颗平常心,独自喜乐。因为,当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充满了力量,我不再需要更多的向外界向他人去索求力量,不再需要让我的价值感在外界的认可中得到体现。相反,我自己的尊严感来自于我自身。我不再需要更多的向外求了,我是自给、自足、自满的。也因为这份自给、自足和自满,才可以帮助到他人。因为,倘若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是没有办法给别人的。

或许,总结起来,这一切的改变和发生,都是因为我增强了对自己的掌控感所致。

说到掌控感,同时想起另一件事。

上周,参加了一个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高校教师的心理咨询师团队督导学习班。班上一共有四个老师报告了四个案例,其中有些案例是发生在好几年前的。

有些来访者已经离开多年,后期不再来找咨询师。有些是依然在校,但是却自动脱落,咨询师不解来访者是什么原因不再来找他们了。所以,他们说,他们可能会主动去约来访者,去询问来访者为何不来做咨询了。

这引起了我的思考:作为咨询师,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呢?这么做,会不会给来访者造成一定的压力呢?咨询师给来访者打电话,询问他为什么不来的时候,来访者究竟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比较好呢?如果是觉得咨询没有效果而不来了,来访者能说出口吗?而如果他们说假话,他们会不会承受一定的道德压力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对于没有结案就脱落的来访者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就是对的。人与人之间永远需要温情和关爱,咨询师和来访者也一样。

但,探究这背后的根源,或许是有意义的。

我觉得,问题的根源或许在于,我们太想控制事态的发展。当来访者主动脱落的时候,我们觉得事态失控了。而事态失控的感觉让我们觉得自己无能,无助,削弱我们的尊严感、价值感和存在感。

或许,我们的内心深处住着一个想要控制他人,控制他物的怪物。

不可否认,控制感是非常有意义的。甚至,关涉到事物的生死存亡。

心理学对此有实验研究报告。

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曾在他的书里记录过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

在一个养老院里,住在一楼和二楼的老人得到的福利一模一样。但,给了一楼的老人自己一些控制权:比如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盆景,并且自己照顾;早餐可以自己选择荷包蛋还是炒蛋等……而二楼的老人没有这方面的选择权。

一年半以后,研究者们再次回到养老院。我们发现跟第二组老人相比,有部分控制权的老人比较有幸福感,比较活泼,这组老人逝世的人数也比较少。这说明,“自主权和控制权可以延年益寿,无助或许会致命。”

后来,实验又在老鼠身上进行。结果是,有控制感的一组老鼠,70%都成功战胜了癌症;而无助组的老鼠,只有27%战胜了癌症。同时研究者发现,小时候有自主控制经验的老鼠,长大后比较能抵抗癌细胞。大多数小时候有习得性无助经验的老鼠,长大后不能抵抗肿瘤的生长;而大多数小时候可以逃避电击的老鼠,长大后则战胜了癌细胞。所以,结论是“儿童期的经验与长大后对癌症的抵抗力有很重要的关系”。

心理学家的这些实验说明,“我们都需要控制权”。

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曾经例举出过人的需求层次表。马斯洛(1968)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等级构成。后来,他又增加了两个基本需要,即求知和审美的需要。

但,或许,我们需要在这个需求表上增加另外一个基本需求,即控制感的需求。因为,心理学的实验已经证明,控制权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跟我们需要吃喝拉撒睡等生理基本需求、跟获得尊重,爱与安全感一样重要。

一般来说,从每个人自己的角度来区分,控制感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控制自身以外的事物和人,还有一个方面是对自我的控制。

这两方面,或许并不是并列的,我觉得,对自我的控制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

哲学说,人自身是生命的主体,外界所有他人、他物是我们生命的客体。如果我们这个主体丧失了对自己的控制权,我们将找不到自我,我们的生命就将陷入无助、无主的虚无之境,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而这,会让人失去精神依托,失去活着的动力。就出现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掉进了水里一样的状态。所以,抑郁,焦虑,双向情感障碍,神经官能症甚至精神分裂便有可能击中我们。

所以,倘若我们掌控不了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时间、精力等,我们便会抓狂,便会颓丧。于是,跟落水的人此时的表现一样,倘若此时他身边有可以抓取之物,他一定会疯狂的、倾尽全力的试图紧紧抓住,绝不放手。尽管,这种举动有可能不仅救不了自己,更有可能会把他身边救他的人也一起拽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一般情况下,在这个丧失了自我掌控感的人的身边,最容易被他抓取的人,往往是比他弱小的人。如果他是为人父母者,则这个首当其冲就是他的孩子。他会试图掌控他孩子的一切,大到孩子学什么,未来30年40年的人生怎么走,小到孩子一天24小时的时间安排,学什么乐器,跟什么人交朋友,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等一切都必须在妈妈爸爸的掌控中。倘若这个孩子不听话,不听安排,孩子便是大不孝。轻则挨批挨骂,动用大教育家、大哲学家卢梭说的三个最喜欢使用但却可能是最无效的教育方法:刻意感动,讲道理,发脾气。重则棍棒伺候,拳打脚踢。

于是乎,有了现在的“直升机式父母”:他们每天在孩子的身边,像直升机那样盘旋着,轰鸣着,操控着孩子的一切,孩子几乎没有自由活动,自由时间,自由安排。

被父母牢牢控制的孩子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这样的孩子,表面上看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或许是表现乖巧的:成绩不错,有礼貌,对待大人说的话毕恭毕敬,对父母唯命是从……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尤其是到了青春前期(10-12岁)和青春期,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如果孩子内攻击自己,便会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种精神疾病甚至常有自杀自残的念头出现。如果孩子向外攻击他人他物,便会成为问题孩子,他们跟父母对着干,上课不守纪律,酗酒,抽烟,早恋,沉迷于游戏和虚拟空间,甚至可能早早退学,混社会,结交坏朋友,吸毒……

究其实,是因为这些父母丧失了对自己生命的控制权,于是,他们只能转而控制他人。

那么,如何做才好呢?

其实很简单:倘若我们能实现对自己生命的控制权,我们便会把伸向孩子的双手缩回来,缩回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比如跑步就是其中手段之一。就像前文中我所说的,每天早上起来跑步,便是控制自己身体的方法之一。而与此同时,加上每天阅读,写作,都是需要动用自己意志力的事情,便也产生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自制力的念头。

这样,当我能控制自己的时候,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我便更多的操心自己,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尽量过好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全部的目光和精力投向孩子,让他去实现我的人生理想,去背负着我的愿望和目标负重前行,累得气喘吁吁,而被压垮击碎。我一直跟孩子表达,我们把一个生命带来到这个世界上,让要尽可能让他去感受生命的幸福和快乐。当他只背负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前行,他便会轻松轻快前进。而这样的亲子关系,必定是像朋友,像战友,像伙伴,而不是像牧羊人和羊群。则,“直升机式的父母”可能就会大大减少,而问题孩子自然也能同步减少。

并且,当我们不再想着控制他人(尤其是孩子),我们便能放下,能得到思想的解放,从而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让我们和孩子的短暂一生,都能熠熠生辉!


[顺便说一下:颜玉亲子历史课如火如图进行中,现场课和网络课堂同步进行,欢迎报名。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可以培养孩子的三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情感性思维。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同时也是哲学课。在颜玉亲子历史课上,我们以历史为最好的素材和载体,将会探讨儿童哲学的三个领域: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涉16个问题群,56个价值概念。


培养用哲学理念武装起来的孩子,比如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三大规律,五大范畴都会穿插在亲子历史课里面。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同时也是心理学课。


在颜玉亲子历史课上,我将用我十二年心理咨询经验,用共情,同理等基本概念,用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叙事心理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等各种方法,为培养出心理健康,具有高情商,高爱力,培养出孩子比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让他们能说出自己的经历,释放强烈的情绪,提升自我意识和认识,改变无益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明白改变意味着什么,为改变的后果负责,成长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树立成长型思维。


我们的亲子历史课同时也是治愈课,可以治愈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你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你最需要的是对自己的掌控感,而不是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