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是叶公好龙吗?

没有哪个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所有的父母都会爱吗?都能爱得好吗?

爱孩子至少包括两方面,一是喜欢,看到孩子就高兴;二是切实的帮孩子,担起培育孩子成长的责任。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这两点肯定能做到啊!怎么可能做不到呢?

不要回答得太快,我们一条条分析。

难道没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父母吗?本应该没有,因为爱孩子是人之天性,父母就应该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但现实中确实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现象。

举现代人的例子不好,那就节选《左传》中的故事吧:“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逆生,产儿脚先出),惊姜氏,故名曰寤生(这名字起得也太随意了吧),遂恶之。爱共叔段(寤生的弟弟),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这位皇后因为自己的孩子是逆生就不喜欢,竟然想剥夺其太子地位。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完美,但现实中总有些孩子的特点不能如父母恶心愿,有的在出生时出现状况(类似于上文故事中的特点),有的有某种生理缺陷,有的个性不是父母喜欢的,有的能力不是父母希望的……面对这些问题,有的父母就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至少在面对孩子这些“不足”时,至少在某一个阶段。

接着看爱孩子的第二项内容的落实情况。

培养教育孩子似乎每个父母都在做,但能把这些努力切实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至少不是负作用,还真没那么容易。

有的父母认为努力挣钱就行,为孩子将来准备,忽视成长中的教育;

有的认为把孩子送到好学校,找到好老师就尽到心了,毕竟自己辅导不了孩子;

有的则严苛的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优异,忽视孩子的人格发展;

有的是教育方法单一,不能潜下心来花心思研究教育孩子的策略……

“儿童不仅需要被看[kān]着,更应该被听着。”孩子的成长不是“看着”就行,而是要“听到”其内心的需求,“听懂”其成长遭遇的问题。这里的“听”是一种借代,代指各种理解孩子的方式。比如观察孩子的眼睛,分析孩子的站姿,品味孩子的语言,研究孩子的动作等,这背后都隐含着丰富的内心特征,需要细细的提炼出来。这就需要花时间,花心思,需要学习,需要讨论。问题是,有多少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像研究自己的工作或者生意那样花时间动脑筋?而教育孩子却是家庭中非常核心的事情,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啊!

鉴于此,一些父母所谓的爱孩子,其实类似于叶公好龙。虽然心里爱孩子,但在实际的行动中,并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真龙来了,父母却跑了。

可能是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可能是低估了教育本身的深奥内涵,可能是自己的思想不足以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但面对自己的孩子,无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就从现在开始吧:读书。深思。爱。

(《儿童的人格教育》共读笔记之九)

���dC��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孩子,是叶公好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