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4

淮南格物说6

三:第三套功夫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淮南格物说的功夫理路

(一)、淮南格物三套功夫简述

粗略地说,淮南格物第一套功夫是格度体验到本体,第二套功夫就是时时刻刻安住于本体。这两套功夫是初下手要做的,第一套是机缘巧合的时候做,这个功夫是辅助功夫。第二套功夫是时时刻刻都可以做,这个是主要功夫。在这个阶段,人的功夫还不是连贯的,人不是二十四小时都安住于本体。本体常常间断,而人常常因本体自身的力量时时涌现,又回到本体。所以,第二套功夫,是不间断地去做间断功夫。不间断者,人不停地去做功夫,间断者,本体时时间断。

前两套功夫做一天,本体便存养一天,本体因而也连贯一些。比如见善体仁,渐渐可以从偶尔外缘触发,有些心灵震动,到见满大街都是圣人、天地万物依于己身、一人不得其所便如己之不得其所。肯认真乐,可以从零星的当下一乐,渐渐到二十四小时都在真乐中,时时刻刻都是直心而行,除此之外再无言行——而今只有良知在,没有良知之外知。这时候,修行可以进到第三套功夫了。

第三套功夫的前提是,功夫大体不间断。日常生活中,动静语默都是良知发动。有别于第二套功夫(间断时的功夫),第三套功夫是不间断时的功夫。第三套功夫是不间断地做不间断时的功夫,而第二套是不间断地做间断时的功夫。

淮南格物的第一套功夫是格物致知,是在外缘触发的时候格度体验本体(不能当下去格度体验)。而诚意则是当下安住于此本体,时时出离本体,又时时拉回本体,时时私欲做了主宰,又时时让良知做主宰,这个过程就是诚意。而正心,其前提是意已诚了,人基本上处在安住于本体的状态,基本上能做到念念由良知所发,念念由仁体所发。

所以正心(包括接着的修齐治平)、诚意、致知(包括接着它的格物),是三套不同的功夫,条件不同,用功的方式不同。而且,三个功夫有个顺序。格物致知功夫做了之后,再去做诚意功夫,诚意功夫做了之后,再去做正心功夫。


这三套功夫,固然是一环套着一环的。但并不是要格度体验本体到孔子那个地步,再去安住于此本体。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格物体验到本体了,接下来做安住本体的功夫,可做着做着,对本体的格度体验也同时加深。随着这个格度体验的加深,在本体上的安住,也更加稳当确凿了。而正心功夫,也绝不是要人24小时全都不离本体才可以做的,人的整个生命状态,只要基本上不离本体,就可以做正心功夫了,而且你到了那个地步,没有有意去做正心功夫,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做正心功夫的。这三套功夫,并不是人的创造,而是宇宙生生之道本有之义。

因此,我们讲淮南格物功夫,是按顺序讲的。实际操作的时候,学友往往先做第一套功夫,做一段时间,开始做第二套功夫,同时第一套功夫也不放下。两套功夫是同时进行的,并且以第二套功夫为主。因为第二套功夫是时时刻刻当下做的,第一套则是靠外缘触发。两套功夫做到一定地步,自然而然开始做第三套功夫了。


心斋淮南格物的功夫提出是建立在对大学经文深入详细的剖析,本章只是简单介绍了心斋解释大学的框架和一些重要的概念。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对照心斋集,仔细读一下大学,须一字一句通晓,不可放过。这对我们做功夫也有莫大帮助。

淮南格物第一套功夫,是格度体验本体(宇宙一身,身为本,家国天下为末)。第二套是在整个生命不能安住于本体时,所做的当下安住此本体。第三套是在整个人生基本上都安住于此本体之上时,更为深入功夫(简要说来,即人的心性,人的生命,人类历史,天道这些东西彻底的合一)。


(二),知行传本体

1、间断本体与不间断本体。

淮南格物第二套功夫(诚意),是在本体间断的时候,不断地去做回到本体的功夫。淮南格物的第三套功夫(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正心功夫)则是在本体不间断的时候做的功夫(至少在绝大部分时间是不间断的)。这是本体的两个状态。这两个状态的本体,在心学中,都是良知,都是知行合一。但是这个知行合一,概念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可以把这两种知行合一称作:阳明学的知行合一(诚意功夫的知行合一,第二套功夫的知行合一)以及心斋学的知行合一(正心功夫的知行合一,第三套功夫的知行合一)。

2、心斋的“知行传本体”

阳明先生说心体本来的本来面目,强调的是心体的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比如孝顺,孩提见父自然知孝,这个东西是不用考虑就能知道,不用学习就会的。阳明用本体的这一特征来指点功夫,对于刚刚开始做功夫的人来说,本体时不时呈现,这个指点是很有效的。

当功夫做到不离手,不间断的时候,心斋认为,这个心体不但是自然能“知”(实践面向),而且还自然能“教”(传道面向)。


心斋的乐学歌是第二套功夫的口诀。“不乐不是学”,如果不快乐,就不是真的学问;“不学不是乐”,如果不合于圣人之学,则人的那种高兴,就不是本体的快乐,可能只是窃喜。到这个阶段,还要再加一个维度:如果不是传道,只是为自己而学,这个学不是真正的学问,可能只是自私之学。出于自私自利的心来学习,这个身心状态即与道不合,这样的学习一定不是圣学。这样的学习带来的快乐,一定不是本体之乐。这是不传不是学,不是乐。同样的:

不乐不是学,不是传;不学不是传,不是乐。

我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在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本身即是道的一部分,我们一言一行不知不觉的都在传道,唯有如此,这个快乐,才是真正的直心而行的快乐。我们快乐就快乐的这个传。(乐是乐此传)

同时,我们的传道的过程,也是在学道。因为天道本身在成就万物,我们只有在成就万物的过程中,在这个当下,才能真切地知道什么是学。(学是学此传)

又,我们传道,是传生生之道,是传天地成就万物之道。如果真正去给一个人传道,成就那个人,就是要让他也像我一样,像宇宙一样,也去给别人传道,也去成就别人。(传是传此传——传道也就是传这个师道)

把这三点和乐学歌整合一下:乐是乐此传、乐此学、乐此乐;传是传此学、传此乐传此传;学是学此乐、学此传、学此学。

我们可以说:乐即是学、即是传、即是乐。

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我们从知行传本体上看。传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传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行之感化人心处即是传,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知之感化人心处即是传。

小结:

淮南格物一共三套功夫。做第一套功夫可以见个间断中的本体,而做第二套功夫是安住于这个本体(知行本体);做前两套功夫可以见个不间断中的本体,而做第三套功夫则是安住于这个本体(知行传本体)。这里的“见”,不是理解,而是一种体会、一种格度体验。在对不间断本体没有感受的时候,第三套功夫是完全用不上的,如果用上了,那就是捕风捉影地用,这样做功夫,一定会产生心火。这样做功夫,只要用淮南格物说第一套功夫验证一下,立刻会发现,用功的动机只是成为圣贤的私欲,急功近利的私欲。初学者只须实实落落做淮南格物前两套功夫,到一定时候,自然能不由概念知见而真实体验到这个知行传本体。到那时候,第三套功夫自然而然能够上手。

本讲没有说明第三套功夫如何操作,只说了这套功夫的前提(见到知行传本体),下一讲,将有一些对功夫操作方法的说明。


净心斋笔录

2023年2月10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