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之行—饮食

去英国之前,查看攻略有不少印象,英式早餐如何好,英国下午茶的仪式感,对英国饮食也有思想准备,据说是千篇一律,简单固定,用大众点评查一下要去地方的中餐类型,做了大致的挑选和日期、时间安排。

最后出行的订房几乎是在Airbnb上,期间的早餐除了仅有一次在酒店里,比较正式的英式早餐外,其余均在民宿厨房里自嗨的,超市Tesco(乐购)里的食材很丰富,也很便宜,肉类尤其特别,估算一下只有国内的1/3,不是华人超市,自然也就没有馒头包子油条大饼之类的,也缺少姜葱蒜等调味品,自己做的早餐和晚餐基本上是面条、通心粉、玉米作为主食,炒上新鲜牛肉粒和培根,加上洋葱、土豆、鸡蛋、番茄、大白菜,配上番茄酱,味道也很好,算是中西结合,一路下来,用餐费用节省很多,与餐馆价格相差5-10倍,最重要的方便很多,省去了找餐馆的麻烦,当然也少了体验各类英国餐的乐趣。

Booking上预定温德米尔湖区的一家四星级酒店,网评早餐不错,在酒店前台登记时,接待员说明早九点之前的品种齐全,之后有缺的品种也不再添加了,第二天早上没敢下楼太晚,八点半大家都来到餐厅,几乎都满座了。

先看了一圈,自助早餐的种类很齐全,不过在国内五星级酒店的早餐上也都有的,但是每人10镑的价格是很便宜的了,味道自然很正宗,我们还是吃了很多,我自己几乎吃了是平时的双份,以至驾车到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之前,中间都没有吃东西,这次我理解了什么叫brunch,也就是中国南方的早午茶--早餐吃晚点,吃多点,算是午饭也一起吃了。

以前遇到过老外,不吃午餐,原来是早餐刚吃不久,这样既省钱又减肥,一举两得。

之后的几天,只要驾车在路上,就照搬此法,也不觉得饿,回国后,见到我的人都说我怎么瘦了啊?英国的饭吃不下吗?

所用的仅有的中餐是在景点浏览区碰见的,原计划的中餐攻略全部作废。

从温莎城堡出来,路口有一家中餐馆的招牌,放在游人必经之路,沿着指示走去,心想味道未必怎样,价格未必不好,谁知点的几道地道中国菜(酸菜鱼,回锅肉,家常豆腐,干锅肥肠),味道超好,堪比国内,当然价格也不菲,人均30镑,总算有了一头。最后一餐是在伦敦的唐人街,紧靠专门的购物长街牛津街,像是来到了广州的一德路,餐厅的价格很便宜,只有温莎的一半,味道按说应该很好的,可是几个蔬菜做的都不行。

中午餐都是英式的,大英博物馆内三楼的咖啡厅,一次午餐便餐,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附近一家网红店,两个意大利小伙子开的披萨店,外加隔壁的烤羊肉,还有一次坐船在泰晤士河上游览,上岸后来到格林威治小镇,以及去尼斯湖的路上。

最正式的一次晚餐是在圣保罗大教堂附近的一家老店,一位早年定居在伦敦并安家的朋友预订的,餐馆临街很嘈杂,里面餐桌很拥挤,人们说话声很大,牛扒、猪扒味道却一般,可能是位置好的原因吧。

不多的几次西餐,印象较深的是他们的英式服务,与中餐馆不同的是,他们服务员和领班或者经理,服装几乎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分,年龄在三十多岁,甚至更大。更多的感觉来自他们服务过程中的自信(熟练)和不卑不亢(平等),这一点从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受到,从眼神和面部表情中也能体会到,服务只是一项工作,服务员不是有些国人眼里和思想里低人一等,伺候人的活。

英国西餐与中餐比较起来,太简单了,吃来吃去就那几样,一人一份自己吃,主要的也就是牛扒猪扒,烤肉,培根,炸鱼,蔬菜和水果沙拉,生鱼片,主食就是炸薯条,面包,再简单一点就是披萨、三明治和热狗,很快吃完,边走边吃,几乎是中餐的快餐。在景点餐馆招牌最多的就是fish&chop,是一块炸鱼配炸薯条,加一小袋番茄酱,吃的也很开心,在我们看来,这哪能算正餐呢?

英美德等国家,吃的方面如此简单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他们的味觉不发达吗?或者他们国家缺少食材吗?都不应该是,最大的可能是他们把味觉带来的享受和快感转移到其它地方了,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与学习科学技术,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哲学、艺术、宗教、法律等等与人类现代文明相关的领域,是不是这样呢?

这样想是不是太抬举他们呢?一个小小的8000万人口的岛国,竟然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想象的贡献,太不正常了,至少英美新澳加这五国是源于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的英国,几百年来,一直引领着世界科技和文明的进程,英国能号称日不落帝国,管辖几大洲不同地区和风俗的族类,简单的饮食是必须的,就如同我们经常在图片上看见特朗普,一个汉堡就解决一顿饭,真的很是羡慕,但我们很难做到。

记得王石说过,一个人的味口有多大,他的交往就有多宽。

我理解这个味口要大、要广,就不能复杂,要想通吃各地风味,就要简单。只有口味走遍世界了,脚步才能走遍世界,人才能广交朋友,科技和思想才能传播,文明才能慢慢浸满。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伦之行—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