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明星考编,成为热点事件;为何“小镇做题家”却火了?
这一词背后所代表的又是什么呢?
壹
“小镇做题家”源于豆瓣。
据总结,“小镇做题家指的是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
而“小镇做题家”真正进入社会视眼,却是在在20年6月初,一篇名为《小镇做题家:一个211高校学生的命运陷阱》的文章,获得了十万加阅读量和转发评论。
一时间,许多陷入困境、迷茫挣扎的小镇青年大学生仿佛找到了皈依,文章获得了极大的认同感。与此同时,“小镇做题家”成为这部分人的自我调侃。
这本是在面对生活重压下,小镇青年无奈的自嘲减压。不知为何却沦为对寒门子弟的挖苦和嘲讽,变成一个带有明显贬义的词。
贰
事实上,“小镇做题家”的爆火与明星考编事件息息相关,但真正引起这么大议论的,确实部分主流媒体没有深刻认识这一词的含义。“小镇做题家”的错误解读,刺痛了许多人。
如果说易烊千玺作为一个知名演员,使这件事得到莫大的关注;那么这一篇文章,便把舆论推向高潮。
在某周刊文化部某主任的评论文章,小镇做题家是“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的人。
这无疑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小镇做题家”的指责和嘲讽。
那么,明星考编事件最大的争议到底来源于什么?是那几个编制内身份吗?是所谓的“被剥削感”吗?
不,是公平。
在考编的的大环境中,基本上的岗位都是需要经过笔试,而后面试进行录取。考过编的人都知道,笔试要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才有机会进入面试。
因此,面对明星考编不用笔试,提出是否可能存在特权的质疑是情理之中。毕竟,监督权绝不是只存在于一纸公文。
叁
“小镇做题家”不该成为一种标签,更不是被嘲笑的对象。
共青团中央发文评论:居高临下地嘲讽“小镇做题家”,其本质是在解构“奋斗——不是每个人都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些奋斗也许是笨拙而沉重,但每一份不愿低头的奋斗,每一个负重坚韧的人生,每一位勇毅前行的普通中国青年,都值得尊重。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人出生便在罗马。”正因为出身无法选择,所以选择更加努力奋斗。
“小镇做题家”引发热议的背后,也许隐藏着更多的社会问题,诸如阶层流动、教育公平、就业问题以及一些社会机制问题等。
事实上,无论是明星考编事件,还是“小镇做题家”的大火,这些舆论背后所反映的是社会民生问题。舆论泛滥需要引导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它背后的诉求。
文字|玹筠
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