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七章读书打卡

第七章的开始,蛤蟆先生发现“自己的愤怒是和内疚感连在一起的”。

他回忆了自己和獾的交往。认为他“永远都成不了咨询师”,因为他“从来不会倾听别人”。

蛤蟆先生还回忆了自己和獾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獾因为蛤蟆先生沉迷汽车狠狠批评了他。

蛤蟆先是忏悔认错,但是当獾让他像河鼠和鼹鼠道歉时,蛤蟆拒绝了,并且认为自己没有错。他意识到“那时在獾面前的忏悔只是表象,其实他是在防御獾对他的攻击。”“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接着,蛤蟆产生了一个疑问:“生气的总是别人,而不是我,这是为什么呢?”

这一次的咨询,蛤蟆的状态好了很多,他把自己的感受界定在情绪温度计的5到6之间,这比第一次进步了很多。

紧接着,蛤蟆主动提出为这次面谈设定议题,苍鹭认可了他的作法。

蛤蟆认为自己缺乏愤怒。他问苍鹭:“我为什么不会生气?”

苍鹭告诉他,他不是不会生气,而是“不带攻击性的发火”。

但蛤蟆不认可,他认为“愤怒一定是有攻击性的”,而自己是“学会了全面压抑愤怒”。

接着,苍鹭医生用即将爆炸的煤气罐打比方,告诉蛤蟆。他“采取的方法是用缓和的方式来释放愤怒,让别人几乎觉察不到,这样就不会让任何人不安。”

然后,苍鹭告诉蛤蟆,撒泼、怄气都是释放愤怒的方式。

蛤蟆在思考中,意识到自己的许多行为都源自“适应性儿童”的自己。

接下来的谈话,蛤蟆问:“孩子学习愤怒,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并好奇苍鹭是如何分析的。

苍鹭先生通过画图给他解释,并告诉他,“当成年人怄气、撒泼、郁闷或者厌烦的时候,我们会想他们究竟是行为不当,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的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蛤蟆被戳中了痛点,质问:“谁都有幼稚的时候,不是吗?”

苍鹭医生告诉他,这类行为会导致两个后果:“第一个就是被人嘲笑。”“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类行为告诉别人,这人是个失败者。”

这让蛤蟆觉得很糟糕。他发现自己“大半辈子都很愚蠢”,想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当一个成年人”。

两个人就此约定了下次咨询的议题。

这一章里,我们可以看一下愤怒的表现形式:不一定是大喊大叫,声色俱厉。撒泼、怄气、郁闷都是愤怒的表现形式。

而这些形式,会让我们看起来幼稚可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第七章读书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