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

图片来自网络

五年前我买过一个健身房的会员,一年要三千多。结果一共也就去了十来次。

2018年底,小区附近开了一个健身房,两年才一千多,于是买了。与这个健身房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与之前健身房明显不同的是,这个健身房里的健身教练总是在场内巡视,努力向会员拉生意。由此也跟几个教练认识。

半年后,这个健身房的老板在附近一个街区(公交大约三站路)又新开了一个健身房,而后不久,旧的健身房便关了。我们这些会员只能转到新场地。虽然远了一些,但也只能接受。后来听一个认识的教练说,有些教练没转场,还通过网络维权,申斥老板克扣他们钱。

与在家里健身相比,健身房还是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家里也有健身的一些器械,但是健身房无论是器械种类还是人员和氛围都丰富很多。所以即便有点远,我还是坚持每周去三四次以上,也买过教练的私教课。

我发现,购买这些私教课程,健身房也是有套路等着你的。

比如,你购买了普通的私教课(一般是30节,每节价格在400元左右),健身房会“免费”给你做一次体态方面的检测。检测的结果是,你本身的身体条件与你刚购买的私教课程并不相符,强烈建议你购买匹配的课程(比如“康复课”、“拉伸课”等等)。并扬言如果不配套进行这些课程,你所买的课程效果会大打折扣或者甚至起反作用。教练常用的比喻就是拧杯盖,如果没对好纹路,越拧就越受伤。

如果会员听信了这些话,就会再买一个配套的课程。于是,健身房的销售就增加了。我听到有教练说某会员购买了3种课程,往往来一次健身房,3种课程就连轴转。

我可以理解健身房努力扩大销售的行为。而且能为私教课花钱的,一定不差钱。这个消费本来就是属于高端消费,是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有这个更高层次需求的人,经济能力肯定相对比较强。

但是健身房对教练的考核应该是相当严厉的,从教练的流动性可见一斑。一般三个月左右就换一大批。我倒是觉得教练队伍越稳定,与会员的人际关系越熟悉,销售才越稳定。但事实是,从事教练这一行的人实在很多,健身房也并不在乎经常换教练。我认识的一个教练干了足足两年(唯一一个干这么久的),前两天也离开了。

这些新来的教练由于考核的压力,每天在健身房内不断向各个在练习的会员套近乎,是有点烦人的。但转念想想,人家也是为了谋生呀。

前不久,小区很近的地方又新开了一家健身房。真是不巧,我在三月份刚刚在原健身房续卡两年(价格为两年1880),这家新开的就要等卡过期再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健身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