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都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乖乖听话,但殊不知孩子内心也有很多非常渴望大人可以做到的事情,如果让孩子凭借这些事情为家长打分,你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可以得到几分?
第一题:父母不吵架,15分
你会忍不住情绪当着孩子的面和爱人吵架吗?
如果不会,那么恭喜你在孩子心中得到最初始的15分。
如果你会的话,一定要看看下面这段话:
有一家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名学龄儿童进了心理调研,其中关于孩子们最害怕爸爸妈妈做的事情是什么?回答数最多的便是“害怕爸爸妈妈吵架”。
很多时候成人会认为孩子很小,看不懂大人在做什么,说什么,所以觉得当着孩子争吵也是无关紧要的,但事实上孩子早已经将父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了下来,这也会成为影响他未来人生轨迹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知乎就有一条高达96万讨论量的话题,问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多大?在很多回答中我们能看到孩子们在成长时期所经历的种种痛苦以及父母吵架对他们未来人生观和选择做出的重大影响。
有的人自爆有性格缺陷,不懂如何与人相处;
有人说自己没有安全感,经常悲观,不自信;
有的人和家人渐行渐远,对亲情淡漠;
还有些人在童年看过父母争吵的种种画面后,不再相信美好,不再相信爱情,选择一生不婚不恋……
还有一项研究表明,婴儿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能清晰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听到父母吵架时,孩子会出于本能收缩封闭神经,进行自我保护。这种痛苦感受的刺激,会让深深的影响婴儿的听知觉、视知觉发育。
父母吵架看似只是言语的争辩,其实是双方情绪的对抗,这些情绪承载了太多的负能量体,深深的影响了家庭系统的稳定。
家庭治疗大师莫瑞·鲍恩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家庭关系三角化,即通过第三者的介入转移两个人之间的冲突,而原先的二元冲突并没有解决。
孩子是家庭情绪系统中最敏锐的部分,所以往往都是孩子充当了这个第三方。当感受到父母的焦虑和冲突时,孩子会自动补位,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把父母重新链接起来。
所以,有的孩子会刻意制造问题,希望引起关注,从而把父母的注意力从夫妻冲突中转移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有的孩子会因为父母吵架选择逃学、叛逆、哭泣等行为,此时的孩子早已成为父母情绪对抗下的牺牲品。
第二题:不轻易发脾气,15分
第二道题,你会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吗?
如果不会,恭喜你15分到手。
但更多数的爸爸妈妈肯定有这种感觉认为母慈子孝都少数,鸡飞狗跳才是常态。
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令爸爸妈妈们即生气又无奈,例如:
孩子写作业总是磨磨蹭蹭;
跟大人顶嘴,你说一句他回十句;
晚上不爱睡,早上不爱起;
玩起来没点,玩具乱堆乱放……
不管你说多少次,孩子总是我行我素,直到你发脾气才有所改善。
这让你误以为孩子“怕”你,事情就可以得到解决,但实质上这种行为只是治标不治本,所有的“听话”也都是暂时的。
如果经常使用“恐吓”、“发脾气”的方式来阻止孩子,只会让孩子要么被自己吓傻愣在原地不知所措、嚎啕大哭或是换来更激烈的反抗,你越这样说他越要反着来。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再找到孩子认真且诚恳的谈一谈,例如告诉孩子,他最近哪些行为表现,让自己感到有些失望或是难过,然后静下心来给孩子讲述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是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并不是只想责备他,而是想帮助他变得更好,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关心。
第三题:不撒谎,价值20分
我们从小就听父母对自己讲,做人要言而有信。
自己说过的话,就一定要算数,尤其是答应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
你也是这样的家长吗?你对孩子失约过吗?
如果没有,恭喜你又到手20分,距离孩子心中的及格线仅有一步之隔。但如果经常失信于孩子的话,你就会慢慢输光孩子对你的信任与喜欢。
我们经常会看到父母围绕孩子的学习随便给出一些承诺,比如:
你只要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
这个学期只要考到第几名,我就带你去游乐园;
如果这次你数学拿满分,爸爸就答应给你买游戏机……
但是,当孩子一次又一次完成布置好的目标时,有些家长总能找到各种借口,企图将之前承诺给孩子的事情否定掉,然后以:“你是个学生,你的任务就是学习,不要跟我讲条件”来威胁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的期待不但落空,积攒的失望也越来越多,他们开始选择不再相信父母,不愿意沟通,逐渐走向了叛逆的道路,亲子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多。
其实,孩子内心是非常单纯的,他们愿意无条件相信父母,认为爸爸妈妈不会骗自己。但是,每当自己努力完成父母设定的目标时,换来的不是奖励而是欺骗,就会让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逐渐崩塌,最后彻底输掉孩子的信任。
第四题:当众指责孩子,25分
其实,很多小朋友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大人那么要面子,我就不要面子的吗?”
大人总会对孩子调侃说:“你这么小,需要什么面子啊?”
殊不知,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很注重自己的“面子”,尤其是在一些公众场合,如果被父母揭短或指责,会给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在别人眼中你可能是不想自夸孩子,以表谦虚。
但在孩子眼中则是这样的:
爸爸妈妈是不是觉得我不太笨,不喜欢我了?
爸爸妈妈总跟别人说我很差,我真的很差劲吗?
爸爸妈妈是不是觉得我不够聪明,想不要我了?
我是不是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父母在说的过程可能感觉不到,但这会让孩子在无形之中丧失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毕竟连身边最亲的父母都看不起自己。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得到认可,最后渐渐跟父母疏远,亲情淡漠。
第五题:别比较,25分
作为父母,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
但是,话到嘴边时,却总告诉孩子:“你看看隔壁家谁谁谁的儿子多么优秀,再看看你……”然后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总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去激励孩子变得更努力。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其实,这都是源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殷切地盼望孩子能早日一飞冲天。但越是这样,孩子的闪光点就被掩盖地越深,似乎到了家长这里只有数不尽的缺点和毛病。
还会经常把自己孩子的短处拿来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过度地美化别人家的小朋友到底有多优秀。总而言之,除了看自己家的孩子之外,看谁家孩子都自带“美颜+滤镜”,怎么看怎么顺眼。
让原本想给孩子树立榜样榜样,激励成长的目的,本末倒置。
最后,孩子不但没有变成你理想中的样子,还让孩子受到了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虽然孩子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的快,有的慢,成绩有高也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父母,我们更不能只凭相貌、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
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不要对孩子吝啬赞美和表扬,而是要让他在你的赞扬声中继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
以上这些事情爸爸妈妈们做到了几分呢?
正如我们期望孩子每次考试都得满分一样,孩子在内心何尝不是也希望我们做一个满分的父母呢?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听话,但作为父母却很少去听孩子说话;我们都希望孩子懂事,可作为父母我们从来不懂孩子的世界。
其实,陪伴孩子的成长也是对大人们的再一次淬炼。
当我们要求孩子成长为我们期望的样子时,自己也不要止步不前,而是要陪伴孩子一起“长大”。
不要仅仅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判断孩子的想法和表现,而应该更多给予孩子陪伴、理解、帮助与肯定,用爱守护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