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随记(六)

爱因斯坦回答记者

                半月随记(六)

                教育的思考

        又是一段视频,一位学者发表议论,对教育工作者有启发。

(面对目前教育重点是积累知识,他说)未来知识无需积累,它就在那里,触手可得。

        记得爱因斯坦得了诺奖,首次去美国访问的时候,有人就出题刁难他说,您知道声音传播的准确速度吗?爱因斯坦就淡淡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我也无需知道啊。因为这些只要能从资料上查到的东西,我都不喜欢去做这种记忆。他说真正的世界,考验的不会是你记住多少事实,而是你是否有用事实训练出那种强大的思考的能力。

        耶鲁大学有一位校长说过,如果你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且你很自豪说你在耶鲁大学学了很多知识和技能的话,我们会感到失望,因为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他强调了一个成功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备四个指标:

        一、具备通识。也就是具备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普遍被认可的价值观。

        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那种眼见为实对群体认知能否保持谨慎,能够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判断。

        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讨厌学习,喜欢读书。而且一生当中都是越来越享受新的认知的不断地增加。

        四、追求幸福的能力。在我们种种不如意的生活当中,能时时刻刻轻松地找到让自己获得长期的幸福感的那种悟性。

        应试教育是知识点的积累,有的像是往水桶里面不断地注水。其它是压抑辩证思维的养成的。而未来需要的教育是创新能力的积累,点燃孩子的那团火,让孩子能够具有跳出主流认知的那种主动性。

        反思自己一生,是否具备那四个指标?好像有那么一点意思。我赞成的通识教育,首先不要过早分科,要具备宽泛的学养基础;也不要以意识形态排斥先进文化。至于独立思考、终身学习,都是极自觉的品质,多少年来一直在不如意的生活当中,寻找让自己获得幸福感的那种悟性。

        还有几天要开封了,今日随记于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月随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