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笔记(2-4)-老子论“水”

泉州老子像

“水”是上善若水的水。

上善若水的出处源于两位圣人的相遇。春秋末期,老子与孔子的相遇,是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邂逅。两人曾有这样的一番对话:

老子面对浩瀚的黄河之水,对孔子说道:“你为何不学习水之德呢?”

孔子问:“水有何德?”

老子答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孔子恍然大悟:“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故此《道德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意即最高的善就像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认为水有七德: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

心善渊:空虚静默,虚怀若谷;

与善仁:利泽万物,施而不求报;

言善信: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次爻流;

政善治:洗涤群秽,平准高下;

事善能: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

动善时:冬凝春伴,涸溢不失节。

在老子看来水德最近于道。水避高趋下,化身形于大地,不是为了躲避,而是为了滋养万物,且不与万物争高下,甘愿处在众人所恶的低处,这是多么高尚的道德。所以他说“上善若水”,这就是老子的“水”哲学。

这样的水哲学又着实让现代人费思量。我们熟稔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整个世界都在求高、比高、争高,人人都在求胜、求成、争上游,一个人不往高处走,岂不是不争气、不奋斗、不成功,如此又怎能安处低位?

面对这样奋发昂扬的世界,如何理解老子反其道而行之的哲学思维,我辈尚须静思深悟。

待续......

孔子问礼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文化笔记(2-4)-老子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