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最棒的一幕,不是大闹天宫,不是石破天惊,不是落地成佛,而是那只猴子出世之后,坐在山巅之上,一身懵懂,满目孤独。
01
还记得去年在《创造101》上c位出道的孟美岐吗?
最近,101解散的事儿,又一次把她送上了热搜。
不得不说,网络世界还是挺热闹的。
有赞誉,有诋毁,有支持,有口水。
我想起孟美岐曾经接受某访谈时,回应过自己受到网络暴力一事:
“这个东西没有办法,就是因为有人喜欢你和有人不喜欢你,还是要你自己好好消化这件事”。
她微笑中透露些许苦涩,十分感慨地讲道:艺人本来就是一个很孤独的职业。
我竟然有点触动。
虽然当时被知名作家实名diss说这姑娘有些矫情,虽然这段直白的言论也掀起过一段风波。
但毕竟,孤独是真的。
孟美岐就曾在《仅三天可见》里透露,自己一年365天,只有两周完全的假期,可以和朋友聚在一起。
诚然,她有些孤独。没时间交朋友,回家不是休息就是做家务放松,要么就是把自己的舞台录像带拿出来反复看。
看过她表演《情景剧》的人都会有那么一点点惊呆了:肉眼可见,全是进步。
大概这就是“孤独赋能”吧,怪不得别人总是说艺人做艺术行业有时候真的需要一些孤独感。
02
我和朋友聊八卦,聊到歌手李健。
她们说如果孤独有级别的话,李健大概属于第十一级了吧。
怎么说呢?
成名前,他可以在清华的图书馆里,坐在红色的桌椅前,一待就是一整天。
他也可以耐着无人问津的强烈孤独,住在租来的四合院,在迷惘和孤独中开始重新否定和怀疑自己,在那个所谓的沉默期里安静地待了七八年。
那年的冬天没有暖气,屋里特别冷,可就在这样一个又一个孤独寒冷的夜晚里,他看了很多电影、很多书。
看到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他感慨人与人的际遇,于是他在昏黄的灯光下挨着冻写下了《传奇》。
他喜欢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散步,《向往》的旋律就是在走路的时候想出来的。
他也沉迷于长跑,经常去风光美好的什刹海跑步、打球,在明媚的阳光下,在遍地金黄的银杏树叶的什刹海,他写出《什刹海》。
显然,李健是孤独的——特别是在如此物欲横流的时代。
苏州演唱会,我印象特别深刻:没有一个人在一首慢歌中突兀地喊出“李健我爱你”!
这也是我为什么无比追崇李健演唱会的原因:场馆里的人们孤独、冷静、充满理智。
他们似乎是来寻找一种东西,和我寻找的是同样的东西——孤独者的盛宴。
就像李健本人说的:
我想很多时候还是因为孤独,才会自言自语,孤独导致幻想,幻想导致创作,我想这是一个特别好的说法。
虽然他也说不清这种孤独感,到底是什么。
03
说实话,这次选题,除了李健,我脑子里总能想起木心。
我特别喜欢木心的诗:我喜欢冷冷清清地热闹一番。
讲不清楚这算不算孤独的矫情。
还有金星。
特别是当我认认真真看完《金星小姐》,我觉得在那之后的孤独,都不是一件太坏的事了。
纪录片《金星小姐》。
片中她提到两次:
人的本性就是孤独,再亲密的关系也改变不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大概也是因为这份始终如影随形的孤独感吧,我们成为了一个不可复制的自己。
金星的舞蹈作品《海上探戈》这样,《不同的孤独》也如此。
“13首歌就是13种不同的孤独”,简直perfect!
虽然生活中的她性格直来直去,但是舞台上的她,有着大笑过后的那种孤独感,特别迷人,玩味中又有了不一样的意思。
我喜欢她那句直白的话:都市人的孤独有点无病呻吟。
悲哀的是,我们早就习惯了扮演孤独,造作孤独,消费孤独。
04
那天有个可爱的读者奈奈,加了我的微信号。
她给我发了一大串唠叨话,全是她宅家孤独的无奈:约不到朋友、没事可做、没人陪聊、打游戏又糟心......
说实话,我看到信息的时候挺感同身受的。
我有时候也会反复问自己:孤独真的是常态吗?
内心总是隐隐回应:是吧,应该是的。
不然台底下不会有人说看到《霸王别姬》最后一幕张国荣转身自刎时他就全都懂了。
不然廖一梅不会说在她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她遇到了理解。
不然各大媒体广告不会吹捧说深夜的酒才最懂人性孤独。
然而,亲爱的读者奈奈,我也始终没法给你确切答案,因为我也还没捣腾明白呢。
但是当我熬着夜、耐着性子写下这些安慰你的文字时,我突然意识到,这大概就是我和孤独握手言和的方式吧。
今天有位编辑朋友在朋友圈转发了作家皮皮鲁的文章《我梦到有人给我倒了一碗水》,看着看着我就落泪了,那是为纪念一个孤独的老人而书的。
你看,感动的事总是隐隐于市,可我花时间去为我的素材库挖掘这些小感动时,我也就没有时间孤独了。
你可以满腹心事无人诉说无处撒泼,你可以花时间无限堕落再龟速般清零开始,你甚至可以谩骂孤独糟蹋孤独,只愿你别走上孤僻那条路。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