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关张那些二杆子糗事,让人笑喷

刘备仁德盖世,关羽智勇无双,张飞勇猛无敌,这是人们对刘关张三兄弟的固定印象。殊不知,刘关张也会冒皮皮,也有当二杆子的时候。说起来是笑谈,想当初,他们却是都为此付出过沉重代价。

二杆子,优点在敢于出头,缺点在做事横不楞登,给人个不按常理、不讲方法、不顾后果的感觉,呈一时之快的时候多,谋定而后动的时候少。英雄盖世如刘关张,照理,与二杆子沾不上边。如果可能沾点边的,大家最多可以想到一个人:张飞。

《三国演义》第2回,写“张翼德怒鞭督邮”,算是典型的二杆子做派。

刘备带同关羽、张飞破黄巾军立功,经历好些曲折,好不容易弄了个定州中山府安喜县的县尉来干。到任未及四月,上司督邮到县巡查考核。由于没有得到刘备的贿赂,督邮便对刘备多所侮骂,且行陷害。这自然惹怒了关羽、张飞。刚刚“饮了数杯闷酒”的张飞,冲进督邮所住馆驿,揪住督邮头发扯出馆驿,拖到县衙前,绑在拴马桩上就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

故事的下半段,是刘备与关羽听到动静,赶了过来。刘备喝止了张飞。关羽则是从旁撺掇:“不如杀督邮,弃官归乡,别图远大之计。” 心思老成的刘备当然不会听从,把县尉印绶挂在督邮颈子上,弃官而去。

代价,是督邮往上一告,官府差人捕捉刘关张。三兄弟只好跑到代州投靠刘恢,藏了起来。

鞭打督邮这种二杆子行径,确实符合猛张飞的脾气。年轻时候早有杀人前科的关羽,也是可能做出这种事的。唯独 “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不大可能去做。

但是,真实的故事却是,鞭打督邮,既非张飞所为,也非关羽所为,恰恰是刘备动手干的糗事。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得明白,刘备任职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枊,弃官亡命。”

看看,整整杖打二百,还用印绶把督邮的颈子拴在拴马桩上!比起张飞临时起意,折柳条鞭打督邮,刘备的做法,更多了几分搞笑,几分顽劣,几分戏弄。心思缜密的刘备,竟然干出这种事来,除了说明督邮确实做得过分,也暴露了刘备这乱世枭雄的二杆子心性。

关羽有没有二杆子脾气?《三国演义》第1回,关羽出场时自我介绍:“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则说关羽“亡命奔涿郡”。早年这段经历,应该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资治通鉴》,只说过“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似乎把刘关张的兄弟情,追溯到了更年轻的少时。对关羽、张飞少时则着墨无多。关羽是否杀人逃犯,也许从资于治道的角度看,不值得去花笔墨。

但是关羽身上起码有两件事,十足是二杆子做派。

一是无端与马超争名。马超归降刘备之后,因为其名头实在响亮,远在荆州统领军政大局的关羽,竟然作书诸葛亮,想专程到益州,与马超见个高低。后来,是诸葛亮专门写信慰勉,说是马超虽然“雄烈过人”,但是还只能够与张飞“并驱争先”,却不及关羽“绝伦逸群”。关羽把诸葛亮的信高高兴兴“以示宾客”,才算罢休。

以关羽当时身负责任之重,所处地位之高,干出这几乎如儿戏般的事,不仅显得小气,显然更是不分轻重,让人好气又好笑。

二是无端得罪孙权。关羽在荆州威震华夏,几乎逼得曹操迁都“以避其锐”。东吴孙权为了拉拢关羽,主动提出同他做个儿女亲家。关羽是啥反应?“羽骂辱其使,不许婚”。结果,是招致孙权大怒,直接导致了后来东吴袭杀关羽。照常理,面对一方诸侯主动提亲的善意,即使不许婚,也绝没有侮骂、羞辱别人的道理。君子绝交尚且不出恶声,关系不能变得更亲善也就罢了,没有必要搞得成了仇家吧?

至于在请手下将士吃饭时,当众来个刮骨疗毒,也许有时间刚好碰巧的因素,就不好去诟病了。不过,行事高调,除了满满的英雄气,却也让人看到藏不住的二杆子气。

对照刘备、关羽这种让人好笑的二杆子事迹,行事粗豪的张飞,反倒是没有留下多少笑柄。不过,考其性情,按照猛张飞的本色,性情中应该本就带有几分二杆子气。

比如,刘备在新野,三顾茅庐敦请诸葛亮出山。张飞就觉得很不耐烦,觉得只需要派几个人,把诸葛亮捉到县衙就行。这,应该就是其二杆子本色。

张飞的二杆子脾性,集中表现在与下属相处完全不讲方法,不讲人情,任性使气,难得人心。而这导致的悲剧后果,不是让人好笑,而是让人叹惋。

《三国志》说,“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爱敬君子,比如其义释严颜,善待庞统。不恤小人,就是对部下苛刻,态度粗暴。刘备就常常告诫他,经常打骂身边人,是要惹祸的。可惜,张飞这个“本色”终不可改。在关羽遇害,即将同刘备伐吴之际,张飞终于也被部下砍了脑壳。

3}�K�q�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关张那些二杆子糗事,让人笑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