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和孩子谈谈死亡

图片发自App

一、死亡问题无可回避、无须回避

生命最大的回响,是与死亡碰撞之后的轰响。一切绚烂都归于平静,一切隐晦都烟消云散,这就是死亡,对于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死亡。尽管对于社会,对于外界,每个生命个体的死亡将是不同的意义:或遗臭万年,或流芳千古,或无声无息。所有这些,都取决于生前,但死亡就是死亡,是“去”,也是“失”。在地球人类史上,已经有1000多亿人类生命的个体毫无例外地走向了死亡。

现在,很少有孩子能像小学或像幼时那样无忧无虑,也许当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死亡的消息闯入他们的生活时,他们会感到震惊:死原来如此之近。记忆中的无忧无虑远去了。

用孩子想象丰富的眼睛,他们可以看见百年后的自己:毫无知觉,然后被埋了,化做地下的尘土……十二三年,许多个日子就这样过去了,也许比较悲观,但确确实实时间正让他们流向宿命的终点。

我想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的孩子是焦灼的,但他们却更坚定,从不回头,从不等待。孩子们不得不接受现实。我们要做的是,使他们仍然顽强寻找一个理由,努力推开死亡的梦魇,与之拉开够远的距离,并赋予死亡一些真正的意义。我相信,孩子们迟早能做到这一点。


图片发自App

二、从认知、行为走向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于死亡,我们需要郑重地告诉孩子: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生命的过程是有限的,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

人的生命有他的特殊性。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是肉体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理性和非理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人的生命有他的发展性。在生命生成的过程中,人的生命表现出特有的自觉、自为和创造,使生命具有自主性和超越性的发展。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我们需要让孩子们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学会“真正地活着”:1、活出健康的身体(认识生命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珍惜自己生命,尊重他人生命,敬畏自然生命。掌握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的知识、技能,保持心理和情绪健康,预防各种可能的生命伤害事件的发生,不自杀和伤害自己生命,也不杀人和伤害其他生命);2、积极的生活(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保持积极心态,与他人健康地交往,勇敢地面对挫折,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遵循社会公共规则,同情和关心弱势群体,具有社会公德、正义感和责任心);3、活出有意义的人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合理规划人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追求;具有生命超越性,激发生命的潜能,直面生死,超越死亡,追求生命的崇高与伟大;超越“小我”,关心国家、社会和人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和民胞物与的思想)。


图片发自App

三、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原则

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下,开展死亡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结合儿童的亲身经验谈论死亡。儿童第一次接触死亡概念,可能是看到鱼缸里一条鱼浮在水面上,不动了;可能看到一次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被撞倒在地的人,不动了;也可能是家里老人躺在床上,不动了。结合已成、已见的事实谈死亡,能使孩子们对死亡的理解更直观、更全面。结合影视、文学作品开展死亡教育。《海上钢琴师》、《美丽人生》等影片,还有很多文学作品,包括绘本,可以帮助儿童认识死亡。比如,《汤姆的外公去世了》、《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老鼠爷爷的告别信》、《出生后的一天又一天》等读物,都可以帮助孩子升华对死亡的认知,增强孩子心理自助的能力。

最后,老师想告诉大家,有限的肉体生命与无限的精神生命对应,才使人生变得充实;有限的生与无限的死对应,才激发了人类崇高而伟大的生命激情。死亡意味着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人生才显出时光的宝贵。光阴世界给我们的,让我们暂时保管一下,因此,我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去承担这项重任。雨果曾说:“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孩子们加油!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明节,和孩子谈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