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学习心得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本书是由美国的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Grant Wiggins & Jay Mctighe)合著完成的。这本书共包括十三章内容,这几天主要研读了绪论和第一章内容逆向设计。它主要讲解了为什么逆向是最好的、传统设计的两个误区”“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及设计模板、设计标准、设计工具等内容。

        平时读这种专业性的书籍比较少,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有点吃力。对书中的语言不太适应,有些句子或者段落要反复读上好几遍才理解。通过阅读第一章,有收获也有困惑。

      首先,我了解了一些术语,比如这段时间一直说的“大概念”,它在书中有了解释,它是“为理解而教”的核心。大概念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联系并有一定意义。文中提到了一个词汇“理解”,书中构建了“理解”框架,既有“横切面”上的解释、阐明、应用、洞察、自知和神入六个侧面,又在“纵切面”将理解的基础分为需要熟悉的知识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内容大概念和核心任务三个层面。让教师们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开阔的思路和清晰的路径;使学科大概念、本质问题深度学习核心素养等诸多浮在云端的理念,有了可循的方向与阶梯。第三个词“逆向 ”,其中“逆”于常态教学设计之处主要在于在常态教学设计中评估是教师最后要做的工作;而逆向教学设计是教师应该首要想到的。

其次,史蒂芬·R·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过:“开始就在头脑中想好结果和目标,这意味着你对自己的目的地有清晰的了解,这意味着你知道要去哪里,从而能够更好地知道你现在的位置以及如何走才能保证你一直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实这就是说我们在设计课之前要想到目标或结果。其实,这就是这本书中所说的“逆向思维”。逆向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第三,“逆向设计”避开了学校教学设计中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前者没有明确如何帮助学习者达到学习目标;后者缺少明确的大概念来引导教学,缺乏为确保学习效果而进行设计的过程。书中提到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必须首先关注学习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这个概念和方法对于今天我们为追求有意义、有效果的教学设计以及思考和寻找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路径颇有启迪。

第四,教师是设计师,而学生是我们的主要客户。我们设计课程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以任何方式讲授任意主题内容。许多教师是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以常见的活动开始思考教学,而不是从输出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预期结果开始思考教学。换句话说,太多的教师都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他们首先花大量的时间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么、使用哪些材料、要求学生做什么,而不是首先思考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学生需要什么。

      对于第一章内容,我也有一些困惑。通过读文章,我对逆向设计的理解是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先找到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能够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但是如果对于新接触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不知道学生的基础和接受程度,那么提前做好的评估意义就不太大。除此之外,文中所批判的灌输式教学,我感觉它只是一种授课方式。你怎么知道教师在授课之前没有想到教学目的和结果。我觉得大部分教师上课之前都会想到这些,只不过他们讲课方式是传统的,不具有启发性。也可能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书中内容,思想太片面。我还需要再多读上几遍,才能彻底的理解内容,还需要多加学习!

以上是我对第一章内容的读书心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一章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