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笔法”

学《曹刿论战》,谈到了“史家笔法”。问学生们“史家笔法”的特点,没一名学生回答出来。

一场大战,从固守到反攻胜利,描述的语言中,居然没有一个形容词,全是名词、动词、代词。对国王讲话,就这么干巴巴,唯一可能流露感情的只有一个感叹词:矣。

《春秋》作为国史,对人物的肯定或者否定,是不能从文字上直接显露出来 的。史家的原则是秉笔直书,忠于史实,“寓褒贬”于字里行间。写史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每用一字必寓褒贬,

文学笔法讲究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往往在历史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传说和作者的想像。读起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史家笔法叙事简约,“唯书其事”,通过记事记言,客观公正的记录历史,文中一般没有褒贬评论。

《曹刿论战》沿袭春秋笔法的传统,笔力简约精致,惜墨如金,微言大义。它以一字一词褒贬人物,叙事中寄寓治国理念和军事思想,隐含朴素的人才观。曹刿是本文突出的核心人物。曹刿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草蛇灰线,随处可见。听说鲁庄公要贸然迎战,他毛遂自荐,断然求见鲁庄公。他正确估计到了鲁国面临兵凶战危的形势,准确预判到鲁国统治者毫无防备,仓促应战的事实。面对鲁国如此凶险的处境,作为一介平民,他也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为庄公出谋献策,尽力为保全鲁国贡献力量。他背负着使命感与责任感,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本文的语言,“史家笔法”气息浓烈。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行为,都极为简洁精炼,通达晓畅。加上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史家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