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依赖和“站在最前面的人”

10d60a84dff.jpg

我订阅FORTUNE已经有三个年头了。订的是美国版。每年的订费800-900元。订阅FORTUNE体现了我对财经新闻的理想主义:我执著地想要知道世界上最牛逼的财经杂志,在关注些什么,在以怎样的方式来关注。尽管作为一个个人订户来说,这种代价有些大。

当然最大的问题不是花费了几百块钱。而是能否真正投入地去研究每一期杂志的内容。因此为了督促自己去看杂志,我从这一期开始给自己立下规矩:每拿到一期杂志,都要认真翻阅一遍,并且写出自己的观感。刚开始时也许会写得比较肤浅,毕竟对于纯英文的杂志,还是有些信息接受上的屏障的。但相信越往后越会深入下去。

相信对于关注FORTUNE,喜欢研究国外财经新闻的朋友们来说,我的观感也会提供一些小小参考。

这期拿到手的是7月10日的一期,VOL154,NO1。封面文章是WARREN BUFFETT GIVES IT UP。

在这一期杂志的题为LIFE IN A CONNECTED WORLD的文章里,中国的女出版人洪晃又一次出现,并且配了一张很嬉皮、很符合洪晃个性的照片,当然,照片上的洪晃比她本人要漂亮很多。这次谈的是互联网对于洪晃生活的影响,洪晃谈到了她开博客后的火爆情景和感想。记得不到一年前,另一篇介绍中国新女性的FORTUNE文章里,也出现了洪晃,那大概是洪晃首次走上FORTUNE。

FORTUNE就是如此,对于中国题材,财富杂志是一个有严重路径依赖的杂志。一旦它们熟悉了中国的某位人士,这位人士便可能成为一位代言人,以后将有反复出镜的可能。尽管他不一定是最有代表性的。作为中国传媒人士,洪晃并非最有代表性的。再比如当年互联网热的时候,张朝阳charles zhang自1998年被TIME(是FORTUNE的主办方时代华纳集团的旗舰期刊,同为HENRY LUCE创办)评为亚洲25个数字英雄以后,就一直是FORTUNE关照的对象,FORTUNE在凡是谈到中国互联网之处,几乎言必称charles zhang,他俨然代表了中国的互联网业,实际上,由土鳖创业者王志东创办的sina,当时在中国的风头更劲。但由于FORTUNE等主流西方大刊认的是charles zhang,因此,charles zhang在美国的上市也顺利得多,也更为美国人所熟悉。

10d60a88937.jpg

这一期的COVER STORY是WARREN BUFFETT GIVES IT AWAY,讲巴菲特正式决定将自己的财富捐出去的故事。这篇文章的执笔者是FORTUNE的一位资深女记者,叫CAROL LOOMIS。每一期FORTUNE前面的EDITOR’S DESK(编辑前言)现成为例行吹捧自己记者的地方。这一期更不例外,介绍了在FORTUNE工作了40年的老记者CAROL LOOMIS与BUFFETT维持了40年的友谊。当BUFFETT决定捐出自己的财富时,他惟一选定来解释这一决定的记者便是FORTUNE的CAROL LOOMIS。FORTUNE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最顶级的商业财经杂志,除了它几十年来始终关注世界上最大企业的发展,并因此而成为世界工商界风向标一般的杂志以外,它的一批有着几十年职业生涯的记者们,也是一笔不可替代的财富。CAROL LOOMIS40年来一直是FORTUNE的记者,她除深具FORTUNE本身的风格外,她所掌握的业界资源也非泛泛之辈可比。比如她与BUFFETT的这种关系。

国内的财经类杂志为什么难以做出真正深刻解析商界的报道?看看这种差距就不难知道了。中国的财经记者不仅年轻化,普遍缺乏深厚的基础,而且目前的环境也很难让一个人有持续40年当记者的热情。中外传媒的素质距离之大,从这样一个小小对比中,是不难看出来的。

虽然CAROL LOOMIS与BUFFETT是40年的故交,他们还经常在一起打扑克(编者前言登了一篇FORTUNE记者与BUFFETT打扑克的照片),但CAROL LOOMIS似乎没有滥用与BUFFETT的友谊。40年的时间里,CAROL只做过5篇关于BUFFETT的报道,平均8年一篇。

想想对于BUFFETT这样的风云人物,FORTUNE与他又拥有这样的的联系,8年才写一篇关于BUFFETT的独家报道。如果换了国内的媒体,还不恨不得一年写8篇?

这便是大刊的风范:亲密但不谄媚,重要却有节制。想起前些年白岩松被王朔痛批过的一句话:站在最前面的人(形容作为记者,自己站在离权力核心和新闻核心最靠近的地方)。FORTUNE的记者里“站在最前面的人”比比皆是,但它不是靠这一点取胜,它是靠专业精神取胜。

与这种专业精神相比,对于处理中国题材时出现的路径依赖问题,就只是“瑕不掩瑜”的小毛病了。来源:吴阿仑博客www.et-8.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互联网,生活,UP,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