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楼市唯有自救才能走出困局

盲目的强调徒有虚名的信心,一见政府有所动作就兴高采烈,实在不是中国地产界应有的气质和风度,也不是面对困局的大智若愚,到有几分孔乙己式的自怜与悲哀。尽管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还没有遇见如此巨大的困难,还没有遇见如此恶劣的国际经济环境,但是,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无私精神,将成为战胜本次经济危机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国楼市已经持续了半年之久的地量成交,是因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缺少起码的危机意识和大局观念,那种自己把自己逼向破产的死抗房价是楼市的大敌。更有个别意见领袖似的人物,完全不顾已经出现的经济危机,盲目的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所谓救市上,错过了楼市最好的自救时机,以致把中国楼市引向了崩溃的边缘。如再犹豫,恐怕大批的上市公司将无法保全。
在股市跌破3000点时,正是楼市成交量急剧下跌的关键时刻,我当时就提醒业界一定要关注成交量,没有成交量的放大,中国楼市不只是萎缩的问题,不只是开发商破产的问题,而是逼迫中国经济提早陷入衰退的问题。幸好中央政府早做准备,在一线城市动工兴建了大量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基本上能解决未来五年四大一线城市的普通住宅的供应。
北京市除三年两千万以外又新增五年4000万的规模,深圳在三年9.71万套的基础上,又新增五年14.7万套,上海市今年下半年动工兴建160万平方米并规划三年5000万的规模,广州市从2006年以来确保每年的经济适用房不低于当年住宅供应总量的45%。即便出现经济危机,中国大城市的住宅供应也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
现在谁也搞不清,中国楼市到底占有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社保资金等多大规模的资金,数额一定不会比美国次贷的规模小。因为中国楼市体量过大,是一个超级的经济巨人,一旦蹦然倒下,全球将为之震惊。但是,绝对不能以此来要挟银行要挟中国政府,死抗房价的行为,其实就是一种要挟。别忘了中央政府后面站着的是十多亿中国民众,是不可能接受这种要挟的。
放下架子,开动机器,尊重市场,尊重购买力,是中国楼市必须面对的现实。不要去指望外资,日本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就是被外资搞垮的,何况外资已经自身难保,这一轮经济衰退是全球性的;不要指望地方政府那一两个点的补偿,现在的买方需要的是降价30%甚至更多,没有谁为那一两个点的补偿出手;更不要指望商业银行,因为中国的银行已经不堪重负,也不要指望突然形势好转,天上掉下了馅饼。开发商必须为前几年的房价泡沫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要去鼓励市场,房价只涨不跌,这不符合中国国情。要知道中国的地产产权是属于全体中国民众的,政府只是代行管理,严格地说,每拍卖一块土地都要经过全国人大批准;要知道中国房产产权只有70年,用资产产权来衡量,购房者拿到的只是住房使用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产权,它的价值随着70年的到期而消失。这两大产权不是现在所能够解决的问题,起码要到40年后,也可能要通过社会变革的形式才能解决,你能说你的房子永远升值?
这期间,中国楼市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房产永远都不可能成为资本投机的市场,因为连基本的产权都无法界定。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是,各级政府不遗余力的解决好普通民众住的问题。高房价作为一个时代的诟病,尽管无法治愈,但已经不会伤害到中国社会的肌体。也就是说,高房价的时代已经永远消失,现在只是没落贵族,还能撑几天而已。如果连这个还没有闹明白的开发商,我建议多去读读中国的历史,了解一下中国的法制。
在几个月前,我和开发商们谈过市场的转变,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现在的楼市已经不仅仅用市场来说话了,还必须认真看待楼市的社会属性,全力开展自救,以求走出困局。历史的机会就在眼前,现在自救还能但求保全,再晚了,可能机会都没有了。也许随着泡沫的消失,房子已经不值几个钱,远远赶不上你的负债。
 其实,说是自救,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尊重普通民众的购买力,尽可能的多降价。如果,你是曾经的地王,不妨亏本售楼,只要能回笼资金那不仅仅是救自己,也是救银行,同时,对中国经济也很有好处。这不是你做出了牺牲,而是对你经营上缺乏谋略的纠错。但愿中国楼市能以平常的心态,勇敢的直面降价,开创一片新的天空。
 
文章来源:恒大地产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休闲,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