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里话外:按单制造管理难在哪儿?

按单制造(MTO II)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三边工程”的现象,由于其“边设计、边采购、边生产”的生产组织特点,天生存在着许多管理难点,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产品设计主要是图纸转化,缺少研发能力

接单制造MTO II)型企业如大型装备制造企业,通常不进行按单设计,他的设计由专业成套设备设计院完成。由于图纸来源于业主指定的设计单位,制造企业本身没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也无法像其他企业管理部门那样易于协调。按单制造(MTO II)企业设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并不在于研发,而在于消化蓝图、转换成工艺制造图纸,以及相关信息的跟催、追踪。由于这些工作跟后续采购、生产、交付活动紧密相关,又发生在按单制造(MTO II)之初,所以协调与信息管理等工作难度很高。

二、原材料采购个性化,并由订单驱动

批量生产型企业,其采购的原材料大多是通用件、标准件,市场的供应能力充足,供应商的可选择性高,故而采购员主要关心的是质量和价格,并可以按照安全库存分批、跨期、集中采购。

按单制造(MTO II)企业就没有那么幸运。原因之一是主材大多是非标件,供应商有着个性化的需求,无法随时提供生产备货供应;二是满足资质和技术工艺的供应商数量很少,周边配套能力弱,需要在全国寻找,对合格供应商评审严格的同时,供应商的可替代性弱。

因此,按单制造(MTO II)企业只能采用客户订单驱动的采购模式,也就是只有确定开始制造之后,才向材料供应商下单,除了部分辅料或耗材采用安全库存和最小批量采购外,其他材料均是按单采购,供应商同时也是按单制造(MTO II)。订单驱动的采购增加了生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其中最困难的是对满足客户交货期的控制。相同材料两种不同采购模式,采购交货周期可能相差35倍,对采购员来说,管理的最主要目标是对交货期的控制。

三、生产准备周期长、环节多

按单制造(MTO II)企业在产品投产之前要经过较长的生产准备,涉及图纸转换、工艺设计、工时定额、质量检验准备、设备检查和排期、质证准备等,只有一切就绪,才一次性地发料投产。

由于大部分原材料都是根据销售订单进行采购的,因此发料计划不能完全根据生产需要下达,而是首先要跟踪原材料到厂情况,判断为某张订单采购的原材料是否到齐(通常称之为“齐套”),且是否已通过检验确定可投入使用。只有在数据准确、及时反映现实的情况下,生产才能得以进行。现实中经常因为内外部门对上述信息沟通不及时,出现无法投产或者投产后停工待料等问题,这些均是生产准备不到位造成的。

四、产品出货难保证,订单收款变数大

客户虽然很关注交货期,但按单制造(MTO II)企业在不能按时交货的情况下,通常采用黑箱策略,不告诉客户真实的工作进度,造成按照原计划的产品出货落空。即使企业自己安排出货运输,运输车辆也有可能来错时间,或无法一次发完货,剩下的还要通过急件快发方式送货,造成途中成本的增加。

对按单制造(MTO II)企业来说,收款周期往往很长,制造过程就像是在做一个以前没有经验的项目,中间变数很大,还时常导致订单收款在时间上通常与出货不对应。这就需要销售人员在接单时做好相关预测和统筹规划,及时催要。结算时还可能涉及到罚金、重量调整、额外费用等另行收费内容,为收款造成了更大的难度。

按单制造企业的管理难点有很多,以上所讲的仅仅是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发现难点、找到难点、并且解决难点。

 

原文链接:http://www.extans.com/view_517.html

 

本文出自 “唐志明的专栏” 博客,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按单制造,延展咨询,“三边工程”,管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