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钱的就来看吧!――防止通货膨胀的关键在于央行的独立性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之后,对经济开始感兴趣,毕竟多学点经济知识对自己认识问题能力的提高也有帮助。最近还经常身边一个同事(经济学博士)聊些这方面的话题,下面就将最近的一些讨论和研学心得奉献给大家。如果各位对哪个地方有疑问,欢迎跟我讨论!
 
通货膨胀的分类:从来源来分可以分为“输入型通胀”和“内发型通帐”。从范围来分可以分为“结构性通胀”和“全面通胀”。从程度来分可以分为“温和型通胀”、“中等型通胀”、“高度通胀”、“恶劣通胀”等。

不论什么类型的通货膨胀, 通胀的本质就是钱多发了。理由非常简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钱多了就会“不值钱”。在一定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是有限的,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其实是要对应这些产品和服务的。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这些产品和服务所对应的范围,那么,产品和服务只有涨价才能解决紧缺问题。

多年来,我们的央行(人民银行)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在18%左右,与我们国家多年来GDP增长率10%左右,通货膨胀率4%左右,外加4%的弹性需求相适应。货币需求从实证角度看是需要比产品和服务的增长率要大一些,且4%的通货膨胀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带动消费及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自从去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国务院)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我们的人民银行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在30%左右。而我们的实体经济(产品和服务)的年增长率却在为保增长,增长目标为年增长8%而奋斗。30%的货币供应量相对于8%的产品与服务增长率,我们的物价有压力吗?我无法给出结论。

历史经验,1992年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整体经济却在1994年出现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传导到物价上涨的实践经验是需要1至2年时间,这个经验也不一定可靠,但一般需要以年为单位来衡量,而不是几天时间就得到反映。

另外一个问题是,从几个实际例子证明,我们的央行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并且法律层面缺乏强有力的独立性立法,所以,人民银行要服从国务院的政策安排。所以,人民银行在货币供应量问题上,只能头痛医头、脚通医脚,采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反过来,如果人民银行有法律规定的完全的独立性,通货膨胀问题可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否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呢?毕竟,虽然物价不上涨,但很多人失业,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也是人力资源的损失和人们幸福的损失。所以,央行独立程度在什么水平最合适,全世界也没有定论。假如,有温和的通货膨胀促进就业,让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其代价是让存钱的人遭受损失。反过来,如果不通货膨胀甚至通货紧缩,那么存钱的人获得好处,却让失业的人更加痛苦。经济政策就是通常一部分人利益受到损害,另外一部分人获得利益。如果要评价一个政策是否恰当,其中一个参考标准是受损失的总额是否小于因此获益的总额,受损失的总人数是否少于因此获益的总人数?

本文出自 “白马负金羁” 博客,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经济,休闲,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