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阅读方法与实践读后感三

迟了几天,总算是浏览了一遍《代码阅读方法与实践》,主要是有些例子看懂太难,基本上也就是看得比较粗略,没有很精细的阅读与研究。

最后几章印象最深的是文档的那一章,我们现在的软件需求分析这门课,也介绍了一些文档。其实老师也说过,我们不是只敲代码的程序员,一直以来,大家都觉得会写代码是最重要的,文档也是很重要的。任何重大的软件开发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会生成大量不同的文档。阅读代码时,因该尽可能的利用任何能够得到的文档,因为阅读一个小时的代码所得到的信息只不过相当于阅读一分钟文档。具有代表性的文档类型主要有:系统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系统测试规格说明,最后是由许多不同文档组成的用户文档。利用文档可以快捷的获取系统的概况,了解提供特定特性的代码。当然在阅读代码是,要时刻注意,文档常常会提供不恰当的信息,误导我们对源代码的理解。两种不同的歪曲是未记录的特性和理想化表述,这就是文档存在的问题。

还有一章介绍到代码阅读工具。阅读代码时,绝大多数情况下所阅读的代码都可以在线访问。这意味着,我们能够使用工具来处理源代码,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加强对代码的理解。下面是可能在代码体上可能执行的一些典型任务:

•识别出一个特定实体的声明,确定函数、变量、方法、模板或接口的类型。

•找到特定实体定义在什么地方,例如,找到函数或类的定义体。

•找出所有用到某个实体的位置。

•列举违背编码规范的代码。

•发现对理解给定代码段有所帮助的代码结构。

•查找解释特定特性的注释。

•检查常见的错误。

•查看代码的结构。

•了解代码如何与它所在的环境交互。

这一章主要就是介绍一些工具,它们可以用来自动执行上述任务,并且是以最高的方式执行。另外建模工具经常能够帮助逆向工程系统的构架,同时,大量的文档工具能够从特殊格式的源代码中自动地创建项目的文档。这章介绍了正则表达式、用编辑器浏览代码、用grep搜索代码、找出文件的差异、开发自己的工具、用编辑器来协助代码阅读、代码浏览器和美化器、运行期间的工具和非软件工具等。

这本书我在看的过程中,仿佛看懂了,有好像不太明朗,在写笔记的过程中,不知道写点什么好。这本书虽然说不好写阅读笔记,但是并不影响我觉得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每章都有例子,而且每章末尾都会有进阶读物,都是关于本章内容的这本书上几乎每个小结都有具体的例子,让人更容易明白作者想要讲解的是什么意思,这点很难的,也是这本书值得阅读的原因吧。

这本书传达的并非为加工的信息,它给出了实用的建议,虽然我们不是初级或者高级工程师那样日复一日的编码和项目开发,但是对于我们也是有莫大的帮助。

    个人基本理解如下:

    1.阅读代码,应当首先看文档,看得越全越好,软件手册、命名规范、设计说明等非代码能够通读一遍。

    2.仔细查看代码文件夹、包的组织结构

    3.理解编译配置,认识代码中可能使用到的类库

    4.掌握语言特性和常用数据结构,书中以C语言为例,指针的详细使用场景,书中举了10多种指针的使用场景。

    5.掌握一定的代码(只具体程序片段)阅读方式和技巧,比如while、for、swtich等,小范围代码重构、等义替换

    6.掌握各种代码阅读工具,当然书中的阅读工具现在也许并不实用,对于现在程序员来说,我们应当是掌握IDE的使用。 我们java程序员当然是掌握eclipse的各种操作。

7.掌握一些软件常用架构设计方法。

    过程是痛苦的,但收获是巨大的。看过一本书,都要有收货,不管多少。例如以下方面:

    1.形成了自己的代码阅读方式与习惯

    2.形成注释习惯,能写文档注释的,绝对不写成// 注释,只有曾经遭受痛苦才能明白。

    3.对Eclipse的使用快捷操作更加娴熟。

你可能感兴趣的:(代码阅读方法与实践读后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