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的窘境

创新者的窘境

去年读过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20本商业图书之一,同时也获得了《金融时报》/布兹•亚兰及汉密顿全球商务书刊颁发的“1997年最佳商务书”奖。其中关于破坏性创新的思考不得不说是醍醐灌顶。《创新者的窘境》将创新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持续性创新”,所谓持久性创新是指改善当前性能的技术,是以当前大部分用户所重视的方面进行的优化。第二类是“破坏性创新”能够带来与以往不同的价值,破坏性创新往往更便宜,更小,更简单。破坏性创新在其初期,更多的时候,是使当前性能变得更差的技术。称其为破坏性,是因为创新不是按照原有的路线提升产品,针对的是与当前大部分用户不同目标的“小众用户”。

大部分在“持续性创新”中遥遥领先的企业,往往会在面临“破坏性创新”时土崩瓦解。抛开为什么会土崩瓦解这一点不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破坏性创新所存在的历史规律。其中一条规律就是,在开始时,破坏性创新以在“大”用户不屑的“小”领域做得更方便,然后在随着其发展,最终将吞噬原来“大”领域。

克里斯坦森的一书引用了大量磁盘大小进化的例子,比如在最早期的时候,大量使用的是13寸磁盘,大家的目标都是怎么变得容量更大,容量变得更大,就是持续性创新。然后,出现了体积更小,更方便的8寸磁盘,初始,被用到一些“小”的机器上,很多人对它呲之以鼻。认为这样的东西太“小”了,不足以满足他们“大”的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8寸磁盘的容量差不多能够达到“大”用户的需求时,13寸磁盘就再没了生存空间。

新技术的窘境_第1张图片

代码的未来

最近看了松本行弘的《代码的未来》,中间有一章《编程语言的新潮流》。中间提到了像JavascriptJavaGoLua等等语言。这章中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是在于各种语言的新和炫,而是在于历史。这似乎和《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提到的破坏性创新的历史发展规律有惊人的相似。

Java

Java出现之前,使用比较多的还是C/C++这样的语言,而C语言的移植性比较差,导致在其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移植比较困难。同时,C/C++没有垃圾回收机制,需要“聪明”的程序员们自己手动的去释放内存空间。但是,不得不说,C/C++的性能还是不错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Java实现了“一次编译,处处运行”,通过JVM解释字节码,解决了程序在不同的系统之间移植性的问题。同时Java中提供了垃圾回收(GarbageCollector)。程序员不用再担心释放内存空间的问题。这样的Java,在当时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破坏性创新“。
虽然Java从很多方面让程序员得到了释放,但是,在其初期,Java的运行效率是比较低的,这是因为,Java编译时,是将Java源码编译为了字节码(Bytecode),然后由JVM在运行时解释这些字节码。因为这样,在那个时期的技术选型时,Java性能也是人们对其持保留态度的地方。这也完全符合“破坏性创新”在初始时期的“窘境”。
在经历一段时间以后,JITJustInTime)编译的技术出现,可以在运行时将字节码转换成机器语言,经过转换之后就可以获得和原生编译同样的运行速度。同时,采用了并行回收,分代回收等技术,GC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一系列的动作以后,Java的运行速度和C/C++相差无几,甚至在某些方面会更优。此时,Java开始大量吞噬C/C++的领地。这也是“破坏性创新”的必然会出现的历史阶段。

所以,我们看到Java的诞生和发展都完全符合一个破坏性技术的特点。站在现在,看当时担心Java效率低的同志们,真是可怜巴巴的。

Javascript

Javascript的初期,主要用在了浏览器客户端上,其解决的问题是更方便的让我们进行浏览器页面的操作,但性能一直都不是很好。而现在,随着v8的出现,带动了NodeJS。以及一系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发生在Javascript上了。你甚至可以用javascript开发一个操作系统(node-os)!!!

Unix哲学

在《Unix/Linux设计思想》一书中,干卡兹提到的Unix设计核心思想:Worse is Better。提到了Unix/Linux在其初期,被人抨击其界面丑陋,安装麻烦,没有一个好的办公软件而显得十分不好(worse)。但是,Unix/Linux将简单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从而在一些小型服务器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从这一点上看,似乎Unix也算是破坏性创新的一种。现在,Unix/Linux服务器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左右。

如何评价新技术

信息技术世界是一个急速发展的世界,其发展之快,很难发现有第二个能与之匹敌的领域(也许娱乐业也算是)。每年,甚至每个月都有不少的新技术会涌现。有些技术或者是对现有技术的改善,让我们迫不及待的想去使用它们,更好的算法,更好的性能。有些技术似乎完全不同于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他们看上去很美,但是似乎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似乎很小,似乎他们有些现在还很难回答的问题,或者很难解决的技术点。

往往我们对于第一类新技术,我们没有太多的怀疑。而对于第二类新技术,我们经常会持有保留态度。我不是想逼迫大家无脑的去用新技术。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放一只眼睛在新技术。放一只眼睛在这儿,是因为对于新的东西,我们其实都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我们需要去学习,需要去发现,去小范围尝试,而不是去按部就班。我们习惯了持续性的创新提高,对于破坏性创新技术,我们总是排斥,总是期望能够找到它的不足之处,然后将它一棍打死。我们应该看到,我们需要足够注意现在看起来还是特别“小家子气”的技术,因为他们总会有一天能够代替大技术,这一点,我认为是必然的。

小的终究会代替大的,简单的终究会代替复杂的。

最后,评价技术的好坏,和评价其他事物好坏一样。其好坏,大部分取决于看的人,取决于看的人的心态,看的人的处境。身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为了每一丝颠覆的可能而蠢蠢欲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java,思考,创新,松本行弘,克里斯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