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继续——又一次自考

        又一次自考结束了。经历在继续,收获也在继续。

        这次自考备考的过程,又一次实践了米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三遍走,i+1原则,编织知识网。

        与上一次自考相比,有做的好的地方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好的地方:比上次总的时间用的少,而且知识掌握程度比上一次好,学习方法起效果了。更加了解了宏观把握的好处。信心更强了。

        不好的地方:不过从时间管理角度考虑。自考这一个时间段的情况不够好。基本上自考之前在准备三级,三级之后学习了几天计算机,接着就是考试那一个星期都在准备自考,与上次情况差不多。一个星期都在准备自考说明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应该把这一个星期该做的事情往前了做,不能全部挤到自考之前。这样单线程的处理事情其实不高效。因为自考被有意无意地变成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接着毕业设计业变成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接着计算机项目又变成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一连串的事情接下来,每一个都很赶,虽然我在尽可能地保证质量,但是状态上就比想象中的好的状态差了一截。这个大问题又一次以夺命连环call的形式给我一次生动地演示,必须正视它,解决它。脑子里多装点东西,时间片轮转着进行事物的处理,不能让事情到了我这里陷入无限期地等待,不能总是处理作业时间短的小事儿,那大事件就没办法办了,操作系统带给我很多思考,很有意思。另外对学习的各个阶段有了一个体会,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是怎么样达到这种程度的,有了一些了解。下一次就可以轻车熟路地这样学习。很期待下一次的实践,新的知识,老的方法,不断熟练的学习过程。

        稍具疑惑的地方:交流促进学习,去除思维盲点,完善学习方法,完善性格。自学锻炼耐心与勇气,还有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在自考的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自愿采用两种方式中的一种。但是这个交流或多或少,自学占学习的多大比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自己学习,什么情况下交流学习更好。这个问题总是时不时地困扰我。因为身边人的做法不一样。不过目前我的观点是,主体是自学,交流也不能缺少。我目前最欠缺的是自己的知识网,在知识陌生的阶段要自己去理解,去感悟,去啃啃硬骨头。啃过骨头之后再交流感悟,碰撞得的火花更多。自己不看书,就听别人讲,这样在初始阶段就把入门的难度降低了,我感觉不是很好,得自己有勇气独立地碰这些硬骨头,才能知道其实它不算什么。

        自考带给我的收获才三次就已经体现出来。每一次的经验汇总,下一次就会做的更好。

        第一次的惨烈情况给了我警醒,第二次的好的结果给了我信心,第三次的考试给了我什么?等考试结果出来了,再来思考这个问题。

        考后的课本回顾,老师说很重要,很重要,很有效果,到底多有效果呢?要不我试试呀?一定得试试,米老师什么时候说的话不会应验?这么好的事儿,体会一下满载而归的感觉又何妨?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在继续——又一次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