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定律
1.摩尔定律(Gordon Moore)
“每18个月,IT产品性能翻一番or相同性能的IT产品价钱降一半”
必须快速开发产品(要有钱啊);新应用的大量涌现;现在的研发必须针对多年后的市场。
2.安迪-比尔定律
“比尔盖茨要拿走安迪格鲁夫所给的!即软件把硬件提示带来的好处用光鸟~”
软件的更新带动了硬件的更新,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迫使用户更新机器,让惠普戴尔等公司收益,同时带动英特尔等公司的发展。
3.反摩尔定律(Eric Schmidt)
“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相同产品,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硬件设备公司鸭梨很大啊,需要与摩尔定律赛跑。但这也逼着大家寻求产生质变的技术革新,促进了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也给了能抓住机遇的小公司腾飞的机会。
4.70-20-10律(John Sculley)
“一般来说,在信息科技的某个领域,存在一个占据着百分之六七十市场的老大,还有一个有着稳定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场的老二,剩下一群小商家占据百分之十或更少的市场。”
行业霸主靠制定规则占据了很大优势,其他公司凭借技术和管理的小优势都不足以抗衡,这就是左右游戏规则的威力。例子:微软制定软件标准,Google阴影下的SEO,高通的CDMA2000标准。IT领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低制造成本,各环节的耦合性强,硬性的性能指标,反垄断法。
5.诺威格定律(Peter Norvig)
“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后,就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了!”
IT公司成长飞快,当一家公司占领了大部分市场时就必须考虑寻找新的成长点了,否则就会受制于某一行业的发展。两条路:扩展现有业务与转型。扩展成功例子:微软的Office,Google成立Android联盟。转型则容易失败,why?基因!
6.基因决定定律
“公司进入成熟期后有着自己特定的基因,很难在新领域里获得成功。”
在某领域特别成功的大公司一定被优化得非常适应其市场,其企业文化,管理方法,商业模式等都会作为内在因素深深植入该公司。这就是为啥大公司转型之难,也是很多跨国企业衰落的根本原因。例子:IBM放弃PC业务,Apple的封闭之路,微软迟迟不能打开互联网市场,Symbian的伪开放。
精彩内容摘录
1. 在工业史上,一种新技术代替旧的技术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生最幸运之事就是发现和顺应这个潮流。
2. 我们可以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机械时代和电子时代的分水岭。
3. 有一位先哲说过,社会的需求对科技进步的作用要超过十所大学。
4. IBM从来将计算机和服务绑在一起卖,至今仍是如此。IBM一旦签下一个大型机销售的合同,不单可以直接紧张上百万美元,而且每年还可以收销售价10%左右的服务费。等客户需要更新计算机时,十有八九还得向IBM购买。这样,它每谈下一个合同,就可以坐地收钱了。
5. 当时IBM为了以最快速度推出PC ,连操作系统都懒得自己开发,而是向其他公司招标。IBM先找到了DR公司(Digital Research),因为价钱没谈好,只好作罢。盖茨看到了机会,他空手套白狼,用七万五千美元买来磁盘操作系统(DOS),转手卖给了IBM。盖茨的聪 明之处在于,他没有让IBM买断DOS,而是从每台IBMPC中收一笔不太起眼的版权费。而且,IBM和微软签的协议有个很小的漏洞,没有说清楚微软是否可以将DOS再卖给别人。盖茨后来抓住了这个空子,将DOS到处卖,IBM很不高兴,告了微软好几次。因为大家看来这是以大欺小,IBM得不到别人的同情,从来没有赢过。
6. IBM决定和微软共同开发新的操作系统OS/2,共同来开发微机的软件市场。如果是别人,也许就乐于当IBM的一个合作伙伴了。但是,盖茨可不是一般的人,他的心志非常高远,他不会允许别人动微机软件这块大蛋糕,虽然此时的微软的规模远没法和IBM相比。盖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方面和IBM合作开发 OS/2,挣了一点短期的钱,另一方面下大力气开发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当视窗3.1研制出来的时候,微软帝国也就形成了。十几年后,硅谷一位最成功的CEO讲,凡是和微软合作的公司,最后都没有好结果。IBM也许是其中第一个吃亏者。
7. 在公司内部,他(郭士纳)引入竞争机制,一个项目可能有多个组背靠背地开发。为了防止互相拆台,加强合作,郭士纳将每个人的退休金和全公司的、而不是以前的各部门的效益挂钩。
8. IBM每年花上亿美元,养了一支庞大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队伍,专门去告那些可能侵犯它们专利的公司,每年IBM从专利费上挣来的钱是十亿美元左右。这显然是一个非常赚钱的买卖。…IBM的目的是非常清楚的,科研必须和产品相结合。
9. IBM就是这样,时不时地调整内部结构,将一些非核心的、长期效益不好的部门卖掉,同时扩大核心的利润高的生意。…今天,它仍然是世界上人数最多、营业额和利润最高的技术公司。
10. 乔布斯可能是美国工程院唯一一个没有在大学读完一年书的院士。比尔盖茨虽然没有大学毕业,毕竟正儿八经地上了两年。乔布斯只读了半年大学,有旁听了一段时间,然后就彻底离开了学校。…他并没有离开学校,开始旁听他感兴趣的、将来可能对他有用的课。乔布斯没有收入,靠在同学宿舍地板上蹭块地方睡觉,同时靠捡玻璃瓶、可乐罐挣点小钱。每星期天,为了吃一顿施舍的饭,他要走十公里到一个教堂去。
11. 乔布斯是个非常优秀的谈判高手,他把价格上最强硬的Sony放在最后,他和其它四家公司达成了协议,Sony只好就范,否则就永远被隔离在广大的iPod用户群在外。
12. 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Moore)博士早在1965年就提出,在至少十年内,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到十八个月。
13. 和其它任何商品相比,IT产品的制造所需的原材料非常少,成本几乎是零。…因此,一种新的处理器回收成本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半。
14. 事实上,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世界上的个人微机销量在持续增长。2004年,英特尔公司估计,五年内,即到2009年,世界上PC(包括个人机和小型服务器)的销量会增长60%,远远高于经济的增长。那么,是什么动力促使人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硬件呢?IT界把它总结成安迪-比尔定理,即比尔要拿走安迪所给 的(What Andy gives, Bill takes away)。安迪是原英特尔公司CEO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比尔就是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
15. 虽然用户很是烦恼新的软件把硬件提升所带来的好处几乎全部用光,但是在IT领域,各个硬件厂商恰恰是靠软件开发商用光自己提供的硬件资源得以生存。
16. 我们可以看出,个人电脑工业整个的生态链是这样的: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开发商吃掉硬件提升带来的全部好处,迫使用户更新机器让惠普和戴尔等公司收益,而这些整机生产商再向英特尔这样的半导体厂订货购买新的芯片,同时向Seagate等外设厂商购买新的外设。在这中间,各家的利润先后得到相应得提升,股票也随着增长。各个硬件半导体和外设公司再将利润投入研发,按照摩尔定律制定的速度,提升硬件性能,为微软下一步更新软件,吃掉硬件性能做准备。华尔街的投资者 都知道,如果微软的开发速度比预期的慢,软件的业绩不好,那么就一定不能购买英特尔等公司的股票了。
17. 安迪-比尔定理把原本属于耐用消费品的电脑、手机等商品变成了消耗性商品,刺激着整个IT领域的发展。
18. 反摩尔定理(ReverseMoore’s Law) Google的CEO埃里克 施密特在一次采访中指出,如果你反过来看摩尔定理,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十八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IT界把它成为反摩尔定理。
19. 反摩尔定理使得IT产业不可能像石油工业或者是飞机制造业那样只追求量变,而必须不断寻找革命性的创造发明。因为任何一个技术发展赶不上摩尔定理要求的公司,用不了几年就会被淘汰。大公司们,除了要保持很高的研发投入,还要时刻注意周围和自己相关的新技术的发展,经常收购有革命性新技术的小公司。它们甚至出钱投资一些有希望的小公司。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是思科公司,它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买回了很多自己投资的小公司。
20. 在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到圣荷西(SanJose)之间,围绕着旧金山海湾有几十公里长,几公里宽的峡谷,通常称为硅谷。
21. 可以看出在这个生态链中,只有作为操作系统开发商的微软和作为处理器制造商的英特尔处于一个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英特尔的崛起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这正是时势造英雄。
22. 1985年,英特尔公司继摩托罗拉后,第二个研制出32位的微处理器80386,开始扩大它在整个半导体工业的市场份额。这个芯片的研制费用超过三亿美元,虽然远远低于现在英特尔新的处理器芯片的研制成本,但在当时确实是一场豪赌,这笔研制费超过中国当时在一个五年计划中对半导体科研的全部投入的好几倍。
23. 资金密集型的日本半导体公司终究不可能是技术密集型的英特尔公司的对手。英特尔公司迄今唯一遇到的重量级对手只有八十年代的摩托罗拉。正如罗马帝国的崛起是通过在布匿战争中打败原有的霸主迦太基而完成的,英特尔的崛起是靠击败老牌半导体公司摩托罗拉而实现的。
24. 摩托罗拉之败,首先是外界微软的因素,即英特尔有了微软这个没有签约的同盟军。但是,摩托罗拉自己在商业、管理和市场诸方面也有很多失误。…几年前,美国 历史频道(History Channel)在节目中评论了中日甲午战争。美国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两个不同时代军队之间的战争,虽然双方武器相差不多,战争的结果不会有任何悬念,因为一个在专制的农业时代后期的军队很难打赢一个兴起的工业化国家的军队。英特尔和摩托罗拉之间的竞争也是如此。
25. 英特尔经过十年努力终于打赢了对精简指令集的处理器之战。需要强调的是,英特尔不是靠技术,而是靠市场打赢的此战。
26. 我认为,总的来讲,英特尔并没有想彻底把AMD打死。因为留着AMD对它利大于弊。首先,它避免了反垄断的很多麻烦。今天AMD的股值只有英特尔的5%, 后者靠手中的现金就足以买下前者。但是,英特尔不能这么做,否则会有反垄断的大麻烦。其次,留着AMD这个对手对英特尔自身的技术进步有好处。柳宗元在他 的“故戒”一文中指出。“秦有六国,兢兢则强;六国既除,訑訑而亡”。…流传着这么一个玩笑,英特尔的人一天遇到了AMD的同行,便说,你们新的处理器什么时候才能做出来,等你们做出来了,我们才会有新的事做。
27. 红杉风投投资喜欢投给年轻的穷人,因为越是穷人越有成功的欲望和拼搏精神。红杉果然没有看出,到1990年,思科就成功地上市。
28. 在中国,固定电话市话的通话从2005年起甚至出现了下降。…思科自从诞生,就处在了一个想不挣钱都难的行业,而朗讯则进入了一个神仙也没办法的时代。
29. 思考具体的做法是,如果公司里有人愿意自己创业,公司又觉得他们做的东西是好东西,就让他们留在公司内部创业而不需要到外面去折腾,而思科会作为投资者而不再是管理者来对待这些创业的人。一旦这些小公司成功了,思科有优先权把它们买回来,思科的地盘就得到扩大。而这些独立的小公司的创办者和员工,又可以得到很高的回报。
30. 思科通过这种做法,基本上垄断了互联网路由器和其他重要设备的技术。因为一旦有更新更好的技术出现,思科总是能有钱买回来。如果说微软是赤裸裸地直接垄断市场,那么思科则是通过技术简介垄断了互联网设备的市场。在一般人印象中,硬件生产厂家的利润不会太高,但是思科的毛利率却高达65%。不仅在整个IT领 域大公司里排第二位,仅次于微软的80%,而且远远高于一般人想象的高利润的石油工业(35%)。这种高利润只有处于垄断地位的公司才能做到。
31. 托尔斯泰讲,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信息工业中,这句话要反过来讲,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绝招,失败的公司倒是有不少共同之处。思科这种成功的做法,一般的公司是抄不来的。
32. 思科真正的对手是中国的小弟弟华为。作为一个民族企业,华为虽然得到了政府的一些帮助,但是,它能够发展起来和它一开办就定了一个高起点,还靠私营企业的高效率和员工的勤劳。…虽然目前华为的市场占有率按营业额计算只有思科的四分之一,但是前途不可限量。这不仅因为华为以比思科更快的速度发展,更重要的是华为将思科拖入了“中国制造”效应的阴影中,这是后者极不愿意的。
33. 华为可能是中国目前在IT行业唯一可以和世界上的行业老大竞争的公司,这很大程度上因为华为从公司结构和经营上已经和美欧上市公司没有什么差别,同时华为有一位了不起的统帅任正非。任正非,作为一个创造者和巨人(Builder and Titan)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100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他不仅是中国唯一作为创造者和巨人上榜的人,也是全世界除美国以外绝不仅有的几个人之一。华为唯一要注意的是避免亚洲家族企业从兴到衰的宿命。
34. 惠普的性质已经由一个高科技公司变成了一个以家电为主的消费电子公司了。
35. 医疗仪器这个行业利润丰厚,由于门槛很高,新的公司很难进入,因此相对竞争不是很激烈,惠普在全世界真正的对手只有GE一家。(在核磁共振上,德国和日本 的公司在品质上比美国公司的要差一些。)但是成长不是很快,尤其是新的技术和设备都要经过FDA认证才能生产销售,因此研发周期极长。从情理上讲,惠普应该保留这个利润丰厚的部门,因为里来公司都是剥离利润低的部门而保留利润高的。但是,GE这个对手可不是一般的对手,上百年来,它是世界上少有的常青树, 而它的核磁共振机是惠普永远无法超越的。
36. 惠普赌的另一个拳头产品是它的打印机。惠普决定采用吉列的商业模式---通过廉价的刀架挣高价刀片的钱,它打算廉价卖打印机,然后高价卖墨盒。惠普的市场战略家们当然仔细算过这笔账,但是,它们低估了日本制造的效应。至今,惠普在打印机市场上一直受爱普生和佳能的威胁。
37. 并入康柏后,惠普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康柏加惠普的市场份额,在市场份额最低的2002-2003年,它只勉强维持了康柏原有的份额。在商业史上,类似的事情时常发生,两个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公司合并后,不仅没有得到累加的市场份额,而且只达到两者合并前少的那份。原因很简单,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公司必定有它经营管理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合并后问题会翻倍,在竞争中更加处于劣势,从而进一步丢失市场份额。这就好比几块煤放在一起是一堆煤,而不是能发亮的钻石。
38. 在菲奥莉娜执掌惠普的接下来的五年间,惠普从一个科技公司变成了一个电器公司。它原本是和GE、IBM以及Sun这样的科技公司竞争,现在它蜕变为和Dell、索尼、佳能和爱普生一类的低利润普通电器公司。
39. 根据美国公司的惯例,惠普提供给她一笔丰厚的退休金,然后由她自己提出辞职,这样大家面子上都好看。菲奥莉娜临走还从惠普投资者的手中拿走了上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但是,股东们宁可花钱请她走。菲奥莉娜离职的当天,惠普的股票大涨了10%。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它说明如果一个公司不能挑选好掌舵人,以后替换他成本也是非常高的。
40. 从二战到九十年代初,可以讲是摩托罗拉红火的年代。摩托罗拉在模拟无线通信方面有任何公司都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并且创造出多项世界第一。美国通信界对通信有一种通用的技术分类,即分为:有线单向(如闭路电视)、有线双向(如电话)、无限单向(如收音机)和无线双向(如手机电话和WIFI)四种。长期以来,直到十几年前,AT&T一直是有线通信指望,RCA是无线单向通信的老大,而摩托罗拉是不折不扣的无线双向通信霸主。
41. 摩托罗拉长期以来形成了高工资、高福利的大锅饭,员工干好干坏差别不大。摩托罗拉的本意是想避免员工之间不必要的攀比,每个人都有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安心工作。这是四五十年前大公司吸引人才的方式,欧洲公司至今还采用这种办法。但是这不太适合喜欢冒险的美国人。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的科技公司为了调动知识 型员工的积极性,很多采用的股票期权制。而摩托罗拉公司很晚的没有采用这种福利直到今天,摩托罗拉给员工的期权依然数量很少。这不能不说是受摩托罗拉的传统管理方式所限。因此,很多人把摩托罗拉看成一个去养老的公司而不是一个创业的公司。摩托罗拉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管理混乱,内斗多。虽然这是上市大公司的通 病,但摩托罗拉在同行业公司中问题更严重些。
42. 摩托罗拉至今都看不起三星和诺基亚不重视核心技术,旨在外形和功能上搞花架子的做法。…摩托罗拉的救星也许在中国。摩托罗拉二十年前在中国的投资就非常成 功,其中国公司是摩托罗拉海外最大、营业额最高的分公司,而且是促成摩托罗拉和中国政府以及工业界全面合作的桥梁。
43. 如果摩托罗拉的领袖是盖茨或者通用电气的韦尔奇,它也许就不会是今天这个结局了。我在前面多次强调公司领导人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摩托罗拉的兴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4.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美国百分之三四十的风险投资投到了只占国土面积万分之五的硅谷地区,并且让硅谷创造了无数的神话。在这里,大约每十天便有一家公司上市。美国前一百强的公司中,硅谷占了四成,包括IT领域的领军公司惠普、英特尔、苹果、太阳、思科、雅虎、Google和现在很红的YouTube、Facebook,以及生物领域的基因科技公司Genetech。当然世界上最大的风险投机公司KPCB、红杉风投和很多大的投资公司也在硅谷。硅谷还拥 有世界上顶级专业数量排名前两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加大。
45. 很多人津津乐道好莱坞比华利山庄的豪宅,其实无论在规模和价值上,它们与硅谷旁边的Atherton的豪宅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
46. 一个小公司想要成功,有很多因素必须同时具备。首先,创始人很重要。任何梦想家都不足以成事,因为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实干家。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两类聪明人,一类是曹操、司马懿那样的领袖人物,另一类是出点子的谋臣,像郭嘉、诸葛亮。办公司需要的是前一种人。创业者还必须精力过人,因为他们必须能熬得住几年每天都在简陋的车库里工作16~20小时的苦日子。他们又必须是多面手,因为在创业初期他们必须干所有的脏活。…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有一个小而精的好团队,里面每个人都得不计较个人得失,同甘共苦,否则成则争功,败则互相推诿。在技术上,他们必须有自己的金刚钻,他们的技术必须是不容易被别人学会和模仿的。…但是光有好的团体和技术又远远不够,他们有商业头脑而且必须找到一个能盈利的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再接下来是判断力和执行力。通常,办起一个公司并不难,把它从小做到大,并且做到盈利就不容易。…判断力和执行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经验。 创业的年轻人天生具有非凡的判断力和执行力不容易,为了保证一个起步良好的公司能够成功,一般风险投资家在投资的同时,要为公司找一位专业的CEO,就是这个目的。真正具备这些条件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一个初创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还要看外部环境好不好,很多很有前途的公司因为创办的时机不对,也会随着经济大环境的衰退而夭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创业者必须有好运气。世 界上最大的防火墙公司Netscreen共同创始人柯岩博士对我讲,创业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运气。
47. 在硅谷,首先工作时间超长。我第一次去硅谷的IBM Almaden研究中心时,接待我的一位科学家在陪我吃完晚饭八点多以后又回到实验室干活去了。在那之前,我刚访问过IBM在纽约的华生实验室,记得那里 晚上是没有人上班的。…在加州,绝大部分科技公司的员工每周工作时间都远不止四十小时。即使是在我们前几章已经提到过的一些大跨国公司里,很多人经常周末要去加班。在小公司里,尤其是还没有上市的小公司,大家每周工作七八十小时甚至一百小时是很正常的事。
48. 红杉风投的投资家们和我谈过他们选择投资对象的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创业者一定要有饥渴感(Hungry)。很难想象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能比一个基于脱离贫 困现状的辍学生更有把公司办好的可能。因为前者办公司不过是为了锦上添花而后者则是要置于死地而后生。这就是乔布斯勉励年轻人要保持饥渴感(Keep Hungry)的原因。
49. 今天旧金山和硅谷就成为投资银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除了我们以后要专门提到的风险投资,这里的个人财产管理(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业务也很发达。比如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有超过10%的个人财产管理经理人都都在硅谷,使硅谷成为全球仅次于纽约总部的第二大分公司。
50. 如果一个人不能脚踏实地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即便名气再大,才高八斗,在硅谷也很难混下去。大多数时候,硅谷公司需要的是能真正做事情的人,而不太看重那些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的名气。
51.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硅谷在世界经济和科研上的地位有增无减,半导体在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分量仍然在增加,只是硅谷的核心产业越来越远离半导体了。
52. 创新必须依靠技术实力。和Google一样,Gentech也是世界上单位办公面积博士密度最高的公司。就连它的七名董事中都有五名博士,九名执行官中也有六名博士。
53. 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在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道“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在人类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54. 这很像十六世纪的西班牙王国,虽然它的无敌舰队已经被英国人打败了,并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但是由于世界上可殖民的处女地仍然很多,支撑着这个海上老二繁荣了两个世纪,知道十九世纪全世界再无殖民地可开拓时,西班牙早期埋下的危机才表现出来。当然,衰落要比繁荣来得快,在很短时间内,西班牙从欧洲的富国 沦落为穷国。
55. 事实证明,微软虽然是IT史上最可怕的对手,但是并非无懈可击。历史上甲骨文(Oracle)、Intuit(TurboTax)、Adobe和 Yahoo以及今天的Google都在自己的领域打败了微软。微软虽然有世界上最好的计算机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但是,它的产品在技术上很少领先于对手,它更多的是靠商业优势取胜。
56. 太阳公司该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改变商业模式开元,从卖操作系统变成提供服务。要知道,一份Solaris操作系统不过两三百美元,但是IT领域一小时的服务 就能收这么多钱。但是,太阳公司以硬件业务(而不是服务业务)为主的商业模式使得它不可能开元,因为它主要的钱来自于硬件。(正式这个道理,苹果也不可能把它的iPhone操作系统开源。)
57. 在九十年代末,全世界计算机服务器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一方面是受美国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动(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这两个国家贡献了全球GDP净增值的一半),另一方面,是靠全世界互联网的兴起。
58. 太阳和微软之争已经成为了历史。其中经验教训却值得科技公司总结。太阳公司首先输在人上(或者说人才体制上)。在太阳公司担任过副总裁的Google前副第一总裁罗森-韦恩讲,在人才竞争中最厉害的一招是从对手那里挖到好的人,而同时必须让它把那些低于平均水平的人全留下来。
59. 太阳公司的正确做法是联合、兼并和扶助大大小小的Unix软硬件公司,同时开源Solaris,而不是打压其他Unix公司。也许Google从太阳的失 败中吸取了教训,和以往大多数网站都希望其它网站关门自己独大不同,Google一直在帮助其它网站共同发展,分享利润,它的同盟军包括AOL、 AskJeeves在内的上百万个网站和网上销售商,这样它在和微软的竞争中至今处于不败之地,因为后者不是简简单单地与Google竞争而是与半个互联 网业在竞争。
60. 这正应了茨威格的话,“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 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61. 后来证明这种技术上的优势根本不可靠,这也是我将技术排在形成垄断的三个条件之外的原因。在微软方面,它也正式向网景公司宣战。1995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周年纪念日,盖茨宣布向互联网进军。盖茨把微软当时的处境比成被日本打败的美国舰队。盖茨通知很多工程师,不管做到哪个阶段,立即停掉手中的工作,然后全力投入微软浏览器IE的开发。盖茨的这种魄力我以后只在佩奇和布林身上看到过一次,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三次。
62. 网景公司在它的浏览器畅销到网络用户时,没有居安思危,它没有注意去控制互联网的内容,这样一来它失去了保护自己和反击微软的可能性。本来它最有可能成为雅虎。
63. 当微软垄断了微机操作系统以后,就没有像样的软件公司上市并生存下来。原因很简单,如果在微机领域还存在全球性的机会,那么微软一定不会放过并且将挤垮全部的主要竞争者(Meaningful Players)。
64. 和微软这样实力雄厚、雄心勃勃的而执行力奇高的公司竞争,必须有办法顶得住微软的轮番金工,并且有二次、三次的反击能力。除了上面提到的抢先控制互联网的内容外,另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联合PC制造厂商预装Netscape。这一商业手段的可行性后来已经被Google和雅虎证明了。一年前,微软在新的IE 中将MSN的搜索设定为缺省搜索引擎,试图在再次利用捆绑的优势挤垮雅虎和Google。但是,雅虎和Google防到了微软这招,分别在世界前两大微机 厂商惠普和戴尔的电脑出厂前预装了自己的搜索工具条,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微软捆绑搜索的影响。
65. 网景公司虽然在抓用户,抓的却是买网景公司软件的用户而不是真正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当时正处在互联网发展的初期,一个免费的邮箱对互联网用户有很大的吸引力。Hotmail就是靠这一点,便取得了当时互联网全部流量的一般,这是Hotmail创始人杰克史密斯亲口对我讲的。1997年,微软以四亿美元的价钱收购Hotmail时,它已经有了近千万用户,是当时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如果网景公司能先下手为强,收购Hotmail,它在日后和微软竞争的力量对比上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66. 其实,RealNetworks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低于微软的竞争,就是走后来苹果iPod的道路,推出自己的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也许是因为 RealNetworks源于微软,不知不觉地采用了卖软件的商业模式,而没有想到做一个专门的类似iPod的消费电子产品。
67. 在很多国家,包括几乎整个欧洲,很少能看到新的公司兴起,原因就是没有人愿意提供创业的资金。
68. 全美国有了这样的信用基础,银行就敢把钱在没有抵押的情况下借出去,投资人也敢把钱交给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去创业。不仅如此,只要创业者是真正的人才,严格按合同去执行,尽了最大努力,即使失败了,风投公司以后还会愿意给他投资。美国人不怕失败,也宽容失败者。
69. 任何一种长期赚大钱的金融投资必须有它内在的动力做保证。股票长期来讲总是呈上涨趋势,因为全世界经济在发展。风险投资也是一样,它内在的推动力就是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由于新的行业会不断取代老的行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专门投资新兴行业和技术的风险投资看上去风险大,但是并不是赌博,它和私募基金都是 至今为止收益最高的投资方式(回报率分别在15%和20%上下)。由于风投公司不公开财务报告,很难准确了解美国风投的准确规模,但是普遍估计2007年 的美国风投基金规模大约是二三百亿美元。
70. 私募的投资对象大多数是拥有大量不动产和很强的现金流(Cash Flow) 的传统上是企业,这些企业所在的市场被看好,但是这些企业因为管理问题,不能盈利。私募基金收购这些企业,首先让它下市,然后采用换管理层、大量裁员、出售不动产等方式,几年内将它扭亏为盈。
71. 运作私募基金要求能够准确股价一个问题重重的公司、具有高超的谈判技巧和资金运作本领,但是最关键的是要能摆平劳工问题。
72. 风险投资的关键是能够准确评估一项技术,并预见未来科技的发展趋势。
73. 风险投资公司每一次融资便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它的寿命从资金到位开始(CloseFund)到所有投资项目要么收回投资、要么关门结束,通常需要是奶奶时间,前几年是投入,后几年是收回投资。
74. 风险投资基金的总合伙人和法人代表和基金经理们一般都是非常懂技术的人。…比如被称为风头之王的约翰 多尔(John Doerr)原来是英特尔公司的工程师。中国最大最好的两个风投公司北极光(Northern Light)和赛伯乐(Cybernaut)的创始人以前都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比如创办北极光床头的邓峰和柯岩博士,原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 Netscreen的创始人,同时是网络安全的专家。赛伯乐的创始人朱敏博士是世界上最大的电话电视会议技术和服务公司Webex的创始人。
75. 作为最早的投资者,亚平的天使投资团收益最高,高达一百二十四倍。红杉风投的第一轮获利二十四倍第二轮和其它两家风投均获利四倍。显然,越早投资一个有希望的公司获利越大,当然,失败的可能性也越大。一般大的风投基金都会按一定比例投入到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这样既保证基本的回报,也保证有得到几十倍回报 的机会。
76. 风险投资是渐进的,在每一个阶段需要多少钱投入多少钱,这样对投资者和创业者都有好处。对投资者来讲,早期的公司股价都不会高,过早的大量融资会使得自己的股权占得太低,自己不但在经济上不划算,而且还会失去对公司的控制,甚至在创业的一般就被投资人赶走。
77. 在软件业中,一般前三名的市场份额是60%、20%和10%(剩下的10%给其它的竞争者)。
78. 一个好的创业题目最要紧的是具有创新性,通常是别人没想到的,而不是别人已经做成功的。很多创业者喜欢模仿,虽然这样也有成功的可能,却不可能为风投挣到几十上百倍的投资回报。…其次,创业的题目不能和主流公司的主要业务撞车。
79. 除此之外,一个好的题目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这个项目一旦做成,要有现成的市场,而且容易横向扩展(leverage);
(2) 今后的商业发展在较长时间内会以几何级数增长;
(3) 必须具有革命性
80.就像华尔街已经等同于美国金融业一样,在创业者眼里“沙丘路”(SandHill Road)便是风险投资公司的代名词。沙丘路位于硅谷北部的门罗公园市(Menlo Park),斯坦福大学向北一个高速路的出口处。
81. 红杉风投是迄今为止最大、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它投资成功的公司占整个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市值的十分之一以上,包括苹果公司、Google公司、思科公 司、甲骨文公司、Yahoo公司、网景公司和YouTube等IT巨头和知名公司。它在美国、中国、印度和以色列有大约五十名合伙人,包括公司创始人凡伦汀和因为成功投资Google而被称之为风头之王的麦克 莫利兹(MichaelMoritz)。
82. 红杉风投在每个阶段的投资额都差一个数量级,分别为十到一百万,一百万到一千万和一千五到五千万。相比其它的风投,红杉风投更喜欢颓快速发展的公司(而不是快速盈利的),即使它的风险大。苹果、Google、Yahoo等公司都具有这个特点。那么如何判定一个公司是否有发展潜力呢?根据我对红杉风投的了解,它大致有两个标准:
第一,被投公司的技术必须有跳变(用红杉风投自己的话讲讲座Sudden Change),就是我常说的质变或者革命;
第二,被投公司最好处在一个别人没有尝试过的行业,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83. KPCB利用他们在政府和工业界的影响,培养新的产业。比如鉴于戈尔同时担任了苹果公司的董事,KPCB专门设立了一向培养苹果iPhone软件开发公司 的一亿美元的基金。考虑到今后全球对绿色能源的需求,KPCB又支持戈尔担任主席的投资绿色能源的基金,并且专门集资四亿美元建立了专门的基金。KPCB通过这种方式,在美国政府制定能源政策时施加影响。
84. 虽然风险投资的目的是追求高利润,但这些高利润是它们应得的报酬。我对风险投资家的敬意远远高于对华尔街,因为风险投资对社会有很大的正面影响,而华尔街经常会其负面作用(最近美国的金融危机和油价暴涨就是华尔街造成的)。风险投资通常是为创业者雪中送炭,不管创业成功与否,它们都在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更新。而华尔街做的事,常常是将一个口袋里的钱放到另一个口袋里,并从中攫取巨大的财富。
85. 在一个成熟(IT)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的公司仍然能独占60~70%的市场。在处理器市场上,英特尔一年有近400亿的销售额,而第二名AMD仅有60 亿。在网络设备市场上,思科销售额高达400亿,是它的对手华为(100亿)和Juniper(40亿)综合的三倍。IT领域的这种特有现象,在传统工业 (石油、汽车等)中很难看到。
86. 对于一个在全球某个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公司来讲,如果不能较早地遇见市场的饱和性(或者回避这个问题)是很危险的。
87. 诺威格定力决定了在一个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的公司必须不断开拓新的财源,才能做到长盛不衰。到目前为止,开拓新的财源有效地途径只有两条,而胡乱的尝试倒有无数多种。被证明是可行的途径包括“拓展” (Leverage)现有业务和转型。Google从基于搜索的Adwords广告扩展到基于内容的Adsense广告,微软从操作系统软件 Windows扩展到应用软件Office,都属于成功的扩展。而GE从一个电气公司转型到一个传媒和金融公司则是成功的转型。
88. 通用汽车失败的根源在它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它一直认定自己是个汽车公司,一定就要以汽车公司为主。这好比在围棋盘上,通用汽车有一条经营了很长时间却已经没有气的大龙,和一片布局完美可扩展空间大的实空,通用汽车总是舍不得牺牲掉自己经营多年的大龙而错误得选择放弃前景看好的实空,最后满盘皆输。
89. 不要以为成功的跨国公司内不是铁板一块,大家都是为了公司的利益,实际上大公司内部为了部门的利益也时常争得你死我活。如果IBM公司将重点转移到PC上,首先在公司内部就通不过。…一旦新的业务和公司传统业务冲突时,一些公司甚至会牺牲掉新的业务。
90. 在美国一个大学的综合排名其实没有什么意义,关键看专业的好坏。美国最热门的专业首推医学,然后是法律、工程和商业。一个学校的历史专业或者政治学专业再好,在社会上也没有什么影响。斯坦福是美国唯一一个在这四大热门领域都名列前茅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