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趣谈中西人士对成功的不同解读(朗朗乾坤:遭遇中西文化差异(十七))

http://hi.baidu.com/rower/blog/item/82c8cc331acb9c47ad4b5fb6.html

近日,在好友老马的博客上展开了“什么是成功标准”的讨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持所见。有人认为干一番大事业才算成功;也有人认为吃饱喝足也是成功。本人以中西文化边缘人的视角,就此谈谈中西人士对成功的不同解读。

翻阅数本中外辞典,成功的定义在文字上大同小异。一般认为,“凡能达到预期目标就是成功”。看似简单,仔细想来并不容易,据本人理解,这一定义必须包括三 个要素。1) 目标的设定;2) 实现目标的过程;3) 过程的正向收获。由于各人设定的目标不同,衡量的尺度不一,因此对成功实质有不同的理解。

以我之见,成功可有两个层面的含意。第一是社会学范畴的定义,一般有着相对公认的标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Bill Gates)对此下过一个极为简易的衡量标准――给别人提供帮助就是成功。可见,个人的所为必须得到他人的认可,甚至于须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对于一个身 无分文的理财专家,或是一个企业破产实业家,社会绝不会认为他们是成功者。第二是心理学范畴上的定义,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不同的人可有不同的回答, 无需得到他人的认可。假如说前者是个人价值的社会肯定,那么后者就是个人价值的自我肯定,而人们常常忽视后一种成功的涵义。对于成功的社会学定义人们不会 有很大的争议;而对成功心理学定义的理解则有较大的分歧,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学上成功,我们也可理解为个人志向或个人价值的自我体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成功,只要预期的目标不要太离谱。尽管每个人可具有不同的天赋,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但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理想,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从而达到成功。

中西社会对于个人的理想或志向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本人来自中国,我们这代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从小树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尽管这一理想 是否切合实际,是那么遥远,但是我们从带上红领巾的那刻起,就要“为共产主义时刻准备着”。我们的下一代,个个也很争气,人人争当科学家,我们常常赞扬一 个人“志向远大”,可见国人对志向有着高低贵贱之分。在小女生日聚会上,我询问了十位前来赴宴的“小洋鬼子”志向,令人吃惊的是各人志向各异,五花八门。 麦克,来自父母为医生和律师家庭的美国男孩,居然声称他的志向是成为麦当劳快餐店炸薯条的工人。吃惊之余,我追问其父母会同意他的选择,小麦克理直气壮地 说:“这是我的志向,由我自己决定。”确实,美国父母决不会干涉子女的选择。如果中国的父母面对这样一个场面肯定会责之动怒。即使像我等在美居住多年的父 母,耳濡目染,其他方面都西化了,但子女志向的选择权则牢牢把握不放。因此,在美国的中国小孩的志向都限于上医学院、商学院和法学院。

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也个个都踌躇满志,期盼成为干大事业的成功者,觉得自己是个人物;而西方的学生显得是那么“胸无大志”。一位在华尔街证券公司附近的一家 餐馆打工的中国留学生,一边刷着盘子,满腹牢骚,信誓旦旦向大厨发誓:“看着吧,总有一天我会打入华尔街!”大厨侧过身来好奇地询问他:“毕业以后你有什 么设想?”“最好马上进入跨国公司,前途和钱途都有保障了。”留学生没加思索地回答。“我没有问你的前途和钱途,我只是问你将来的志趣和人生志向。”留学 生无言作答。大厨叹口气,嘟囔道:“要是美国经济继续低迷,餐馆业不景气,那么我只好去当银行家了。”留学生差一点把手中的盘子掉在地上,他吃不准究竟是 大厨精神失常,还是他耳朵幻听,眼前这位一向被自己低看的大老粗,怎能和银行家沾上边。大厨盯着惊呆的留学生,娓娓道来:“我以前就在华尔街证券公司上 班,日出而作,日落则无法歇。每天都午夜后才能回家,终于厌倦了这种劳苦生涯。我年轻时喜欢烹调,看着亲友们津津有味地品尝我的菜肴,赞不绝口地评价我的 手艺时,我内心充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有一天凌晨两点,我忙完了一天的公务后,在办公室里啃着乏味的汉堡包时,我猛然醒悟,扪心自问――人生在世的意义究 竟何在?!次日,我辞去公司工作,并成功地当了一名厨师,既可满足自己挑剔的胃肠,还有机会为大众献艺,这就是我的人生志向!”这样的回答也许会出乎于大 多数国人的意料,因为我们对成功、失败、欢快、悲哀有着固有的模式,在我国传统价值观念中,“福、禄、寿”是人所共羡的三大基本价值范畴,富裕的生活、显 要的地位、永恒的安逸,这就是传统中国人所祈求的人生价值理想。对西方人士而言,更多注重于个人特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西方,一个人的志向无高低贵贱之 分,更多强调的是个人干事业的兴趣和内心的愉快。对于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不需要与别人比较而得以证实,更不需要通过他人的认同而满足,淡泊人生是一种享 受,守住一份简朴、不愿显山露水越来越被西方人士认为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许多青年更热衷于去不发达的地区去当一名志愿者,有机会帮助贫穷落后的人们, 他们认为,这样更能体现自身价值,更具有成就感。根据刚颁布的二○○七年全美大学生最热门职业排名榜上,去非赢利组织当志愿者竟然进入前十名。

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告诫我们始终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毋庸置疑,由于先天和后天的种种因素,对特定个体和群体而言,社会确实存在事实上的种种不平等和不公平,但是我们只要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通过自身努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心想事成”,就是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财,生活,Blog,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