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些书,在此分享一下心得。
1.掌中宝玉
《从容的底气》这本散文集里有篇“掌中宝玉”,讲了一个青年立志学习玉石鉴定的技术,于是专程去向一位名家求教。但是老师傅只给了他一块玉,叫他捏着,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给他讲起中国历史、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只字不提关于玉石鉴定的知识。
每天他都叫那个青年捏紧一块玉听课。
几个月过去了,青年什么识玉的干货都没学着,却学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向老师表明自己的困惑。
于是老师傅仍照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青年叫起来:“老师,您给我的这一块,不是玉!”老师笑起来说:“你现在可以开始学玉了。”
这样你就理解为什么学过解剖学的米开朗琪罗为什么能成为人体雕塑大师,画鸡蛋的达芬奇成为一代艺术巨匠,学习艺术字体的乔布斯为什么最后能建立苹果帝国。就拿近的来说,刘慈欣要不是当工程师不一定能写出《三体》,郝景芳要不是物理专业出身也不一定有《北京折叠》的诞生…正如地域越远的男女结合所生的孩子越聪明的道理一样,越是那些那些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结合,越能创造出乎意料的伟大成果。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这本书里谈道:“人们从来不是一开始就直接地学会一门艺术,而总是间接地学会这门艺术。一开始人们必须学会许多其他的、而且看起来经常是同这门艺术无关的东西,然后才开始学习这门艺术。木匠学徒要先学会刨木头,学钢琴的人要先练习音阶,而学习禅宗射箭艺术的人则要先练习呼吸。”
2.一流剑手是怎样练成的
另一个故事来自《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这本集子:
日本历史上,曾产生过两位伟大的剑手,一位叫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而柳生又寿郎正是宫本武藏的徒弟。
柳生又寿郎少年时,放荡不羁,不肯接受父亲的教导专心习剑,还作出了种种错事,父亲一气之下,就把他逐出了家门。受到刺激的柳生,发誓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手击败父亲,给父亲看看自己的本事。于是就独自跑去见当时最负盛名的宫本武藏,要求拜师学艺。
柳生热切地问道:"师傅,假如我努力的学习,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流的剑手?"
武藏说:"你的全部余年!"
"可我等不了那么久,"柳生急切地说,"只要您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成目的。这样的话,需要多久的时间呢?"
"那,也许需要10年。"宫本武藏说。
柳生更着急了:"家父年事已高,我必须要他在生前就看见我成为一流的剑手。10年太久了,如果我更加倍努力学习需要多久?"
"嗯,那也许要30年。"武藏缓缓地说道。
柳生急得快哭出来了,说:"如果我不惜任何苦功,夜以继日地练剑,需要多少时间?""哦,那可能要70年。"武藏说,"或者这辈子再也没希望成为一流剑手了。"
柳生更疑惑了:“为什么我愈努力,成为第一流剑手的时间就愈长呢?”
“你的眼睛全都盯着第一流剑手,哪里还有眼睛看你自己呢?”武藏平和地说:“第一流剑手的先决条件,就是永远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柳生恍然大悟,从此,开始潜心跟随师傅学习剑术,勤学苦练,毫不懈怠。数年后,终于也成为一代武学宗师。
学习任何东西,立志固然重要,但总盯着结果,而忽视努力的过程,急于求成,就会得不偿失。
学习任何东西,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积累的结果,而不是追求的目标。
王阳明《知行合一》中指出:“立志用功,如树使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千,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白岩松的《时间之书》序言里写道:“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网上有句很流行的话:”不要去追一匹马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群骏马任你挑选。”
人生在世,禀赋有别,志趣有别,机遇有别,境况有别,成功也可以水到渠成,可以因缘际会,可遇不可求。过于执着于目的,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甚至与初心南辕北辙。
3 焦虑的本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弗洛姆在《自我的追寻》中指出在现代社会,人有一种市场指向,即以自己作商品而且以个人价值为交换价值的性格指向。成功让人们更关心自己在人格市场上有没有销路,而不是生活和幸福。所以,很多人学习的目的并不是真的为了求知,而是为了获得高度交换价值的知识。正因如此,那些在市场上没有交换价值的思想就会因为不切实际和无用而被抛弃和蔑视。
所以焦虑者无非恐惧两层:1是不能获得对成功“有用的”知识;2是不能在尽可能短地时间内获得帮助成功的知识。
也因如此,把一件事情做到“还不错”,可能与功利的目的有关;但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必定与功利目的无关。
梁文道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就是为了在所有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能不功利的时候尽量不要功利,这样到需要功利的时候才留有一手底牌。
4 舒适的自律
从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的广泛涉猎,再到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 的精耕深钻,在学习上不怕走弯路,因为每一条路都会丰富人生的体验。目的性太强的学习,难免会失于眼界狭隘而显得格局逼仄,很快碰触瓶颈;急于求成的学习,难免会让人产生焦虑,疲于奔命的努力,很难细水长流。
在终身学习这件事上,要保持自己的戒、定、慧,执行长久的自律。
第一,要有大的格局才不会为功利绑架,不要把目光局限于自己眼前的事情;
第二,要有长远的发展计划,才不会因当前的困顿而焦虑。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指出:“不能把纪律看作是外部强加的东西,而应该成为自我意志的体现,应该感一到这是一种愉快,并且逐渐习惯于一种生活态度,一且放弃它,便会若有所失。西方文化中认为纪律必会使人感到难受或不适,纪律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是“有用的”。而东方很久以来就认识到,与身心有益的东西必定使人舒适。”
因此,我们在培养自律时,一开始不能负担过重,而要以享受的心态来循序渐进,直到自律自然而然地成为身体的生理需求。就像喜欢运动的人每天不运动都觉得难受,喜欢读书的人每天不看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喜欢音乐的人每天不听音乐就会情绪低落……
当纪律成为一生的习惯,是否能够成功、能够取得什么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用一生的时间养成一个静定的好习惯,用以对抗喧闹的世界,本身就是此生得到最好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