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先收到埃略特的邀请帖。然后从自己的角度,描述了艾略特的为人——他为人势力,但又极有风雅,热情待人。
这天,作者复邀参加宴会,艾略特告诉作者宴会上有艾略特的妹妹布莱德雷夫人、他的侄女也就是布莱德雷夫人的女儿伊丽莎白以及一位有名的装修师。由于伊丽莎白和莱恩打高尔夫去了,所以来的比较晚,还带来了她的未婚夫——莱恩。布莱德雷夫人是一位外交官的遗孀,她质朴而又优雅,但在岁月的摧残下败下阵来。伊丽莎白则是一位微胖但漂亮、活泼开朗、充满活力的年轻女性,充满朝气。莱恩显得很神秘,他的眼睛漆黑如一个颜色,格外深邃,并不帅,但很可爱,当他望着你笑,相信你也不会拒绝他的。
在宴会上,我们通过作者的描述,看到了伊丽莎白和莱恩的互相爱慕,布莱德雷夫人对众人争吵装修的问题不发一语,即希望保持原状的意思以及装修师是如何的商人本质。艾略特宴会后私下里和作者谈到莱恩的地位工作等,表示出对莱恩的不赞同,并邀请作者去参加他们的下次聚会。会上有莱恩、伊丽莎白以及十几位男女,坐在作者旁边的是一位看上去腼腆无趣的女孩(后期的索菲),作者以介绍宴会上的人为由和女孩搭话成功,女孩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她对社会、对有钱人的都存在自己独到的看法。
作者想与她进一步的交谈,但她们去参加年轻人的聚会了。留下马图林先生(格雷的父亲)、作者、埃略特、尼尔森博士以及布莱德雷夫人。原来是马图林先生受他儿子格雷的请求,想为莱恩提供他公司证券业的工作,接着又说起了莱恩战后变得不一样了,他表现出什么都不想干,这让他们头疼不已,而后来作者又得知格雷是伊莎贝尔的爱慕者,同时也是莱恩的朋友。
一大早,作者去图书馆想要阅读时报,在那看到莱恩在读书,他身上充斥着一种神秘感,似乎在寻找什么。不久后作者便从埃略特口里得知莱恩要前往巴黎,两年后,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会回来。埃略特内心则是想着将莱恩介绍给一位上流社会的富太太认识,这是最容易获得名利的办法。但是莱恩去巴黎后,并没通知他,也并未透露自己的住址,也不参加宴会。
在巴黎,作者在吃饭时与莱恩遇见,莱恩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但无意透露。一年半过去了,布莱德雷夫人带着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前往巴黎,表面上是来度假,实际上是探听莱恩的口风,是否愿意回美国找个工作和伊莎贝尔结婚。莱恩收到她们的邮件,早早地便在火车前等待,伊莎贝尔开心极了,和莱恩在一起太幸福了,埃略特在伊莎贝尔的请求下不情不愿的邀请莱恩参加第二天的午宴,此后几天,莱恩和伊莎贝尔度过了愉悦的几天。埃略特猜测莱恩在外面和一个女人住在一起,布莱德雷夫人告诉了伊莎贝尔这事以及询问伊莎贝尔莱恩有没有表示出要回美国的意思,伊莎贝尔并不相信莱恩会和一个女人住在一起,但她对莱恩的住所充满好奇,也急于要得到一个答案。
伊莎贝尔来到了莱恩的住所,这是一家小旅馆,伊莎贝尔认为它简陋阴暗极了,她问起莱恩什么时候回美国,莱恩说不知道,他向伊莎贝尔求婚了,伊莎贝尔反问道靠什么生活,莱恩说起自己的资产,足以过上一个中产阶级的生活,这对伊莎贝尔来说是陌生的,她无法穿香奈儿的衣服,无法参加宴会,无法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莱恩尽力说服伊莎贝尔,中产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可怕,会有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但伊莎贝尔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她放手一搏,请求莱恩为了她回美国找份工作和她结婚,莱恩拒绝了,这场订婚也结束了。
六个月之后,伊莎贝尔和格雷结婚了,十年内先后生下两个女儿。那一年,是美国经济危机爆发的前期,格雷的误判和马图林先生的自大,他们投入了所有的资金买证券,不久便破产了。埃略特则是这场危机中的胜利者,神父告诉他,在危机之前尽快卖掉,埃略特无比相信他,并劝谏妹妹布莱德雷夫人和马图林先生,可惜他们并不相信,还沉浸在美国繁荣增长的金融市场。不久布莱德雷夫人破产并死于糖尿病。回到里维埃拉不久,便和作者结伴前往巴黎,我们知道埃略特是一个势利鬼不假,可他是那么真心地照顾他妹妹,为她料理后事,还将巴黎的公寓给伊莎贝尔和格雷住,带他们结交上流社会的人。
作者到达巴黎之后,碰到了十年未见的莱恩,他看上去就像一个乞丐,他对作者说刚回来仓促,只有这件衣服了,听说伊莎贝尔一家也在巴黎,莱恩定制了套衣服就去拜访伊莎贝尔家了。大家都很高兴,格雷却苦于癫痫,这个时候,像是奇迹一般,莱恩让格雷看着他的眼睛,告诉他说他会在一分钟内睡着,六分钟后醒来,竟然真的做到了。后来莱恩给格雷治病治好了,可莱恩说是格雷自己救了自己,他只是给他灌输了这种想法。
伊莎贝尔想见识下地下情色场所,在那碰到了索菲,作者后来从伊莎贝尔口中得知她就是前期出现的那个腼腆害羞的小女孩。你简直难以想象她经历了什么,她穿着暴露、与不同人士滥交、喝酒、抽鸦片,是什么导致她从那么一个有想法有灵气的腼腆少女变成眼前这样一个女人。原来是她的丈夫和孩子死于车祸,他们家庭很幸福,一场飞来横祸夺去了她的一切,她痛恨这悲惨戏剧的人生。伊莎贝尔不喜欢她,她认为有多少人会在丈夫和孩子死后选择沉沦生活呢,这归结于她认为她本性如此。本来这也只是个插曲,可是后来莱恩想要感化索菲,要求娶她做妻子。莱恩眼里的索菲是有理想、有抱负、喜欢写诗的,而现在这样的,他想感化她。他帮她戒烟酒,替她治疗。而伊莎贝尔难受极了,她绝不能忍受莱恩如此糟蹋自己的人生,或者说她绝不容许莱恩不属于她,她在他们结婚前夕,用买礼服的借口将索菲邀去她家,以酒引诱索菲逃跑,索菲上钩了,也逃跑了。
从巴黎回到里维埃拉后,埃略特查出来得了肾病,他七十多了,但还是那么视社交如生命,在临死前,也还在为没收到请柬而感到屈辱。作者按照他的意愿为他安排了后事。
作者后来偶然与莱恩见面,并得知了十年来莱恩干了些什么?
莱恩取消了婚约之后,也许内心有点痛苦,在其希腊语老师的推荐下,去了一个煤矿,他主动要求去地下。在那他认识了科斯蒂,一个被国家抛弃的人,只能选择在煤矿打工。煤矿的工作很辛苦,科斯蒂白日里满口脏话,但晚上一喝醉便会祈祷,说出一些关于上帝的语句,作者试图从中得到什么,来帮助自己理解上帝,但都失败而归。
科斯蒂喜欢莱恩,他提议随缘而安地前行,莱恩欣然应允。
这天他们来了一个农场,在农场主老贝克尔的同意下住了进去,农场主贝克尔的妻子贝克尔夫人不久表现出对莱恩的爱慕,但是贝克尔的儿媳埃丽,她一向自以为读过书瞧不起贝克尔夫人(原来是女仆,老贝克尔前妻去世后便娶了她),可是贝克尔夫人却掌握着家庭大权,这让她愤恨不已,处处盯着贝克尔夫人,莱恩只能不断躲避。一天晚上,莱恩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上多了一个女人,莱恩理所当然地认为是贝克尔夫人,旁边的科斯蒂还在呼呼大睡,莱恩不敢出声,只能顺了那个女人的意,后来回想细节,才发现那是埃丽,不是贝克尔夫人!
发生了这种事,莱恩逃出了那里去往一个小镇居住。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基督教徒,他邀请莱恩去教堂寻找他想要的东西,在那里,他知道了信仰的重要性,但他对基督教无法完全相信。于是他到处游历,中国、印度、埃及……他在印度找到了答案,他通过学习婆娑门即存在、自由、真理,人们对轮回的看法,对与有限与无限的追寻,这些都深深震撼了他,在一天早晨,见证了阳光从山峰间隙处撒落到下方的湖面上,他得道了。也许他没能解决最初的对于生死痛苦的不解,但是他认为世界善恶本同时存在,地震的痛苦不也带来了珠穆朗玛峰的震撼画面么?作者与莱恩探讨了许久,便分开了。
后来就传来了索菲去世的消息,有人割了她的喉咙,作者与莱恩将其下葬。索菲得到了她想要的,她在这个世上那么痛苦,死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莱恩决定入世,希望通过自身的完善能溅起一丝波澜,影响一些人的生活,并不断传递,给美国带来金钱以外的精神富足。
也许莱恩的生活我们难以理解,可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快乐。他以后怎么样,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一定仍然积极好学,完善自身,影响他人。
伊莎贝尔和格雷返回了美国,格雷在埃略特留给伊莎贝尔的遗产帮助下,重返职场,以男人有工作而自豪,继续深爱妻子和孩子。伊莎贝尔则在自己理想的优雅的富足的环境下精于保养、生活、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