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启示录

《异类》的英文名是outliers,极值的意思。书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那些在现实世界中取得超越常人成就的人。读起来比较有趣,一些故事很精彩,但大道理三两句就能说清。

机遇

马太效应:“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加拿大职业冰球队的孩子们生日大多集中在1月,2月,3月,原因是,加拿大冰球队按年龄分组所依据的分界线是1月1日,即从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将会被分在同一组。年幼时几个月的发育就可能造成明显的差距。而其后的分组强化,表现优秀的小孩逐渐接受更好的训练和教练,更会加剧这一年龄分化造成的局面。

10000小时(勤奋)

心理学家对天赋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其实很小,而后天努力的作用其实很大。

著名的1万小时法则:

一个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就要一遍又一遍艰苦练习,而练习的时长必须达到一个最小临界量。事实上,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了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 000小时。

这是顶级音乐家和国际象棋大师的训练时间,甲壳虫乐队的演出时间,比尔盖茨的编程时间。

1万小时吃饭或者开出租车并没有让凡人成为大师。我觉得应补充的是,这里的1万小时应是刻意练习。不断得到反馈,进行带有目标的改进并持之以恒。

天才之忧(成长环境)

智商是存在门槛效应的。
智商与成功只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关联,一旦某人的智商超过120分,此时更高的智商并不意味着同比转化成更多的现实优势。
成长环境相比智商,对大多数人都更为重要。

想象力和一个帮助孩子获得应对社会经验的社群(一定程度上就是情商)对成功而言是必须的,而后者与良好的家境和成长环境密切相关。

文化传承

第七章,飞机失事的族裔理论是我认为全书最精彩的故事。
作者分析,一个关键概念是“权力距离指数”(Power Distance Index,缩写为PDI)。权力距离是指人们对待比自己更高等级阶层的态度,特别是指对权威的重视和尊重程度。韩国、哥伦比亚等国的空难之所以高发,是因为同属于高权威距离指数国家,当面临压力之时,副机长和随机工程师只是一味等待机长做决定,他们认为自己给机长提供选项是不合适的。即使空难发生前,副机长的判断是对的,他本应该以更强势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所能做的: 强制要求统一说英语可以帮助飞行员打破森严的韩国等级文化,有利于他们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被韩国等级观念束缚。

文化在生活中是强大的,无所不在的,即便文化的实用性已经消失,其影响也会长久存留;但同时我们也坚信,文化影响即便再顽固,也不是不能改变的。

当然,有益的文化也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稻田中产生的文明的精华是,通过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
亚洲人在许多方面受惠于这种文化。事实上,曾经有专门的实验检验亚洲人“坚持不懈”的品质。普里西拉曾经对日本和美国一年级学生进行过测试,给他们大量有难度的智力题,看他们坚持多久才放弃。美国学生平均坚持9.47分钟,日本学生平均13.93分钟,高于美国学生40%。


对书中这些启示不必吹毛求疵,你也可以轻松找到反例。例如跳高和短跑,天资平庸的普通人即使刻意练习一万个小时也可能很难取得成就。你可以举例比尔盖茨进行了一万小时的编程,但众所周知乔布斯基本不会编程却创立了苹果公司并带它起死回生。你很难说他将一万小时投入了某个特定的专业领域,当然,乔布斯对工作的勤奋程度绝对是超越常人的。我认为这并不违背一万小时定律,作者的主要目的是想说,在对认知水平要求很高的领域,天才并不存在。

合适的出生时间,地点,较高的智商,优秀的家庭社会环境,勤奋,可遇不可求的时代机遇,良好的文化传承,这一切发挥作用就会大概率造就一个”异类“。成功当然绝不仅仅靠个人的努力,机遇可能尤为重要。

我最想说的是,我们当然不能决定我们的出身,但我们能创造我们自身。
问题的关键永远是,在所有能控制、能选择、能努力的范围,我们有没有尽我所能。强者永远不会在事前寄希望于幸运女神,他们会倾尽他们的全部,在回忆当年的英雄往事时谦虚的说,我那时挺幸运的,幸运女神眷顾了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异类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