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读书】《此生未完成》读后感_第1张图片

文/半个错别字

0、

芳华刹那烟雨处,魂落泥淖香如故。

1、

五年前,于娟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匆匆错过的网络热点新闻。

五年后,于娟的遗作《此生未完成》摆在案头,整整两个白昼,心情此起彼伏,时而热烈,时而忧伤,时而沉静,时而癫狂。一个别样的女子,与我天涯两隔,却用坚强乐观,幽默诙谐和闪光的智慧感动了我。

2、

从圣书堂第一次见到《此生未完成》这本书时,书名多少会给人以审美疲劳式的沉重感。我不由先入为主地对这本书进行了揣测:一曲身临绝境的悲歌?命运衰微之前无力的嗟叹?还是青春虚度无力回首的悔恨?亦或是“珍惜现在,活在当下”温过的旧式鸡汤?

然而,连续两日的阅读后,当我轻轻合上书的尾页时,对于自己看书前的妄自揣测不由地心生愧疚——自己差点把于娟的故事误读成一个关于都市人健康话题的新闻快餐。还好,五年前的遗憾,五年后能弥补,也不算迟。

3、

于娟,32岁,老家山东济宁,海归,博士,复旦大学青年教师,2岁娃娃的母亲,2009年底确诊乳腺癌骨转移,2011年4月离世。她在生命结束前的五个月里,忍受着癌症细胞啃噬骨质,稍一碰触,就全身刺痛近至晕厥的状态下,以每两天一篇博客文字的速度,与生命赛跑,为广大读者“无畏施”。

于娟说,我写这些文字,哪怕能有一个人能从中获益,对于她天上的亡魂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我心如是。

于娟写“无畏施”。癌细胞分分秒秒地啃噬着她的骨头,肝肠寸断,锥心挫骨地疼,她像一个黑暗中无助的孩子,走在悬崖间的钢丝上,随时都有可能跌入深渊,粉身碎骨。但她却抽离出身体最后一点能量,用微笑开出一朵花,像一个诙谐的段子手,给大家讲了医院——这么一个白色恐怖的地方中发生的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舍命产子的小瑞,视妻如宝的孔雀爷爷、不明就里捐肾的阿海…….每当想起穿着亮片T恤,超短热裤的她向警察发飙,“复旦的怎么了?读博的怎么了?上了复旦读博就非得穿得人模狗样不能泡吧吗?”都会忍俊不住。每当想起可爱的光头说,要是让儿子长大后,知道他的压岁钱成了老子的嫖资后,老子一辈子就毁了…….我会为这一对活宝夫妻笑出泪来。

于娟写病中记。她说,“透过生死,你会觉得名利权情都很虚无,尤其是首当其冲的名,说穿了,无非是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便你名声四海响彻云天,也无非是他人的一时猎奇。各种各样的人揣着各种各样的心态唾沫四溅后,你仍然是你,其实,你一直是你,只是别人在谈论你的时候,你忘记了你自己是谁而已。“

于娟写对土豆的爱。“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在你的人生里,遇到关键的人与珍贵的事,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于娟写故乡,写亲情,写每次回外婆家躺在她老人家怀里的感觉,写当外婆西去,她在生日的时候煮了一碗外婆为她专门发明的豆芽肉丝面时,“那两个无私爱我疼我念我却一丝索报的念头都没有的老人,我永世不能见面了,自己独自煮的生日面如同钢丝,扎嘴扎心……“,她写和表哥在竹竿巷追逐打闹,蜻蜓满天,温润如玉的时光;写多年不见的“四眼”一下子将她扑倒在地,血盆大嘴对着她,一条舌头拉得老长,狗嘴里的异味腥得可怕……爸爸抡起手包要砸,忽然大笑,宝贝,别怕,是四眼。镜头感超强的文字,让我一下子想起了忠犬八公。

于娟写异国求学的艰辛,写闺蜜们那些年的爱恨别离,写人生华丽皮袍上的虱虫…….

于娟遗作,大刀阔斧言简意赅之下,尽显脉脉温情;幽默俏皮的白话里皆是洗尽铅华的哲理和智慧。她是我读过的理工科出身又不以文糊口的文笔最好的作家,虽然她从来没有以作家自居。她说,她读了几十遍的《红楼梦》,却不知道为啥嫁给了从来没有读过一遍《红楼梦》的光头,而光头脑袋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经常在应对她的无敌才情时,溃不成军,而他们的爱情没有因劫难而碎裂,而是因劫难更加笃厚,光头说,只要你不死,我愿意给你擦50年的屁股……..于娟笔下太多太多对于生命的深情,只是这深情会让人莫名的心疼。

4、

读罢于娟的遗作《此生未完成》,虽然她坚忍不拔的意志、幽默乐观的态度和落笔生花的才情佩服让人钦佩不已,但如何去解读于娟,如何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才是最重要的。

网络江湖,纷呈往复。于娟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先后出现了因淋巴癌去世而以《滚蛋吧!肿瘤君》出名的熊顿、因罹患血癌而不忍家人背负医疗巨债最终放弃生命的鲁若晴等,他们无疑也和于娟一样,曾经以励志的形象鼓励着大众,但三到四年后的今天,谁还记得他们?谁还记得曾经看到于娟文字时壮烈激怀的情景?谁还在于娟那份曾经给予我们的智慧下隐忍前进?

于娟自小就是一个独立自强、激情蓬勃、努力上进,有男子汉气概,且把人生规划的有条有框,活的有滋有味的人——她有充沛的才情,有人人羡慕的学历和职业,生活里爱好广泛,交友甚众,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她这样的人生其实是很多人羡慕的。在她的文字里我亦没有看到对人生蹉跎的悔恨,看到的只是她的乐观、坚强、幽默和深情。

所以,我认为于娟这本书写的并不是一篇忏悔式的鸡汤文,也并不是一篇“世事蹉跎成白首,恨不回头重来过“的励志文,而是用她对生命最真诚的感悟给我们讲了她眼里的人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于娟在《由来笑我看不穿》中说,她曾经的野心是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做,于是开始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但是她对实现这个目标之后要干什么,却很茫然。后来她反思: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有人说,当今社会的两大毒瘤就是成功学和网络,成功学让人人趋之若鹜地想要成为他人眼里羡慕的人,而不是成为自己心里认可的那个人。

于娟如是,我们亦如是。

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建立幸福指数可持续递增的人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思的问题。于娟说,浮云中看到的依然是浮云。在成功学洗脑的今天,如何“不畏浮云遮望眼”,需要我们从自我出发,深刻反思。

但是我能预料到的是,于娟用一场生死大劫明白的道理,讲给我们,我们大部分人不一定明白,或者说是,即使明白了,但只是作为口头上的座右铭而已,没有真正地履行到生活里去。

另外,于娟在《写给宝贝的信》中提到,“对于关键的人与事,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不要言弃。”对于其中的“人与事”,我的理解是除了影响你生活走向的一些人和事外,更重要的是影响你人生走向的理想。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佛经上的一句话: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对于无常的生命,不是说我们规避了于娟所说的“不熬夜,不瞎吃,不拼命工作”就不得癌症了,就不遭遇无常了,无常随处不在,有些人生的“癌症”的种子是天生的,有些是我们后天无法规避的,而当我们筚衫褴褛激情满怀地为生活奋斗而遭遇命运的不公时,我们如何处置?我认为于娟的生命感悟和佛经讲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于人生,我们应当毫无保留生命的激情勇往前进,而于结果,我应随遇而安乐观视之淡然处之。

于娟已去,墨香长留。春风十里,不如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此生未完成》读后感)